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面试 > 面试经验

Patrick求职日记

转眼间就工作一个月了,回顾从大三暑假走来的迷茫到大四找工的焦虑到之后的落叶归根。一年来走过了许多许多。想到当时走过的许多弯路和迷茫的日子,便有一种冲动要将自己的一些亲身感受讲述出来,好避免后人也走上岔道或者小路,这几个晚上处于一种不吃不喝状态。终于将这一年的走过的日子整理成文字。希望对大四寻找前途的师弟妹有些许帮助。也希望大家多提提建议,我会不断修改这一份求职日记。

Patrick求职日记

Patrick的求职日记

人生是一场比赛

我的大学是在一场场的比赛中度过的,有胜出,有落败,有完美的谢幕的瞬间,也有落荒而逃的时刻。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人生的检阅,对信念,对勇气,对心态。唯有不断反思,才能再下一次比赛中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大四一路走来,很多弯路,希望下一届的师弟妹走得更好更远。

附简历

教育背景

2003年至200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

英语(国际贸易)专业,于2007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

所学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口译、英语笔译、高级英语写作、

经贸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管理、国际贸易理论,货币银行管理学。

校外活动

2006年10月台湾亚洲英语辩论赛高雄

•代表中国大陆,与来自台湾,日本,韩国的同学就关于亚洲以及世界关心的热门议题展开辩论,对海峡两岸,中日韩关系加深了解。

2006年6月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大学生就业力大比拼广州

•与来自华南地区高校同学合作分析案例并以小组形式上台讲介,磨练了小组合作能力,商业分析能力和演讲能力。

2006年4月全国第十一届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澳门

•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和亚洲地区选手同台竞技,共

同对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交流。培养了公众演讲与沟通能力。

2005年7月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论坛—中美港澳四地学生领袖会议广州

•作为中国大陆代表与来自美国香港澳门的优秀学生领袖就关于珠江三角洲

未来地域,经济及其文化发展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做发言报告,并率

领团队进行考察,对珠三角周边城市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方案。锻炼了自己在跨

文化交际汇中对不同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领导能力。

2005年4月全国第九届外研社杯英语辩论大赛北京

•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模拟西方国家议会辩论制度,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选手

就中国和全球关注话题,从模拟政府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方案。拓展了分析

问题的角度,加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实践

2005年10月荷兰领事馆翻译广州

•负责荷兰官方访问团对中国考察的行程接待,促进中荷两国关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与共同发展。在服务过程中锻炼了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005年3月-7月ASUZU贸易公司个人助理广州

•负责有关外商接待与洽谈业务工作和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

并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和不同需求。

学校工作

2004年10月-2005年6月级长

•,策划并组织了年级班歌大赛,中文辩论赛赛和国外文化知识讲座等从中发现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并在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宣传策划经验和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2004年9月-2005年6月校国际交流处志愿者

•负责与国外来宾的接待极其学校外教的管理工作,并主持了新加坡国际新年音乐会等校大型文化活动

2003年10月-2004年1月院外联部干事

•负责学院资金赞助,在与社会组织和人士交往过程中锻炼了交际勇气和技巧

班长

•组织班级活动包括参与“地球村”活动组织,服务同学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愿望和价值

所获荣誉

2006年10月2006台湾亚洲国际英语辩论赛亚军/最佳辩手第一名

2006年6月广州第二届ACCA大学生就业力大比拼个人冠军/最佳团队成员

2006年4月第十一届二十一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三等奖

2005年11月第十一届二十一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南部赛区一等奖

2005年4月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奖并赴新加坡访学

2004年1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辩论赛一等奖,广东省新东方杯高校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2004年10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学校“社会积极分子”称号

2004年3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生口语大赛一等奖

兴趣爱好特长

酷爱旅游,好交友,

喜欢摄影、阅读、游泳

常思考,爱创新;

擅长沟通交流,组织策划,绘画创作

大三ACCA JHC迷雾中的照明灯,求职前的练兵

2006年4月N号

在这一天前,我都坚信自己是要走上同传这条路,毕业后读个研究生,然后也就老老实实的留校任教。过着舒服坦荡的日子,这彷佛也是从大一一直不断奋斗而未曾停歇的目标。

这一天刚从澳门参加完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归来,兴奋与疲惫的拉着行李箱回归校园。却瞅见校园内有人在派发传单,2006年ACCA就业力大比拼,全程模拟外企面试流程,专门为在校学子提供职前练兵的机会。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举行的,主要面对高校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比赛在三月份启动,通过对报名简历的筛选,选出50名优胜者,再经过面试和英语水平测试,决出进入总决赛的20名选手。比赛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更多大学生以高水准的就业力和健康的就业心态进入职场,发挥个人所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看到这一条不由心理一喜,虽然在双高两强的商英学院就读了将近三年,自己却总是只英不商,英语比赛社会活动参加了一箩筐,唯独商业方面没有一次检阅自己的机会。ACCA的出现是一次机遇,让我有一次可以窥视世界500强企业的招人标准,这本身就是一个收获,名次反而是其次的,我在心理对自己说,于是毫不犹豫的拿了报名表,走进了ACCA JHC的宣讲会。在就业压力日渐紧迫的今天,任何提前的准备都是为明天的成功就业埋下伏笔。

2006年6月3号

历时两个月的就业力比赛最终在花园酒店玉兰厅落幕,从一开始的简历关,到博思英语考试,再接着的一对一面试,再到最后以商业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要求是对一款喷雾式的男士洗面奶进行营销策略推广,对之前没有任何求职意识的我还是充满了挑战性。

比如一开始的简历关,我对自己就毫无自信,所有的经历都是关于语言方面,商业方面的经历屈指可数,怀疑当我这份简历送到面试官面前会不会以为是来应聘口语兼职的。但经去年该比赛拿冠军的师兄提点之后,才明白其实自己认为是弱势的地方,恰恰正是自己最具备优势之处。

英语比赛第一点就证明了你具备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当今国际合作日趋加强的今天,能否熟练的运用一门外语决定了在一个跨文化组成的团队里你能否与来自不同国度的同事进行无缝合作,这也是为什么当今许多企业的都要进行英语笔试,面试的时候也很多是在全英的环境下进行,英语成为你能否顺利进入该企业的的一道门槛。

第二,我参加的比赛大多是小组团队性质的比赛,更多的是议会辩论赛制,这种类型的比赛打的是团队战,要求与队友紧密合作,在辩论的整个流程中,整个团队的合作和运筹我都扮演着非常积极的coordinator, motivator的角色,在压力下为了团队的利益而共同奋斗。这一点本身与很多外企的招人标准不谋而合。

就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师兄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我将简历重新修整了一遍,不久就收到了博思考试和笔试的邀请了。其实很多人在修改简历的时候也碰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大部分经历都集中在某一个方面,又可能没办法跟目标公司有很直接必然的联系。其实大可不必为此而烦恼。我有个进了KPMG的同学在简历上写的是自己打CS(counter strike)的经历,面试官一开始觉得大跌眼睛,但是在听了他的阐述之后也给了他offer。他是如是说的:CS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CS是一款联网游戏,每次基本有3到5个宿舍一起血拼,作为策划人,他需要统筹好他的队友制定策略和作战方针,了解和观察对手的思考模式和习惯手法。这样每次获胜的几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其实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很小的例子,关键就看你能不能从中挖掘出你的软技巧了。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甚少人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老道的思考方式。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看你能不能在同样的事例上讲出不同凡响的效果。这也是在堆积如山的简历里脱颖而出的好方法。

BUlATs考试没有特别准备,在广外的校园,每天都有人考类似如TOEIC或BEC的资格考试,这次类似的考试也估计是换汤不换药,和平时的那些听力没什么不同。无惊无险地过了,之后进行一对一的面试,很有缘的是Elaine面我的,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把自己英文名Patrick中攫取了其中的p,t,c三个字母,分别代表passion, team work & communication来分析自己给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后面的几个关于简历上的问题也是很有把握的通过。面试很奇怪,无论是温柔杀手还是压力面试,只要你和面试官都觉得都来电,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她/他的心坎里的时候,面试的结果也就可见分晓了。

6月3号的总决赛到了,其实说真的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么大的一个比赛,台下坐的都是可以决定你生死的HR们加上SINA网全程录像,我只能保佑上帝对我的厚爱让我挤进了20强。抽到案例不禁心理还是有点兴奋,男士洗面奶怎么说也是我平时研究的强项啊。拿到案例短短的时间内,我们组5个人迅速分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整个案例的分析讲解。我很巧的分到了STP这一块。其实我们组的女生都很强悍,时隔一年后她们都成了offer女王,四个女生分别去了PG,Mars, IBM和Shell。在这么一个组里我对自己说只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台陈述3-4分钟的presentation。经过广外熟称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的磨练,加上大学这三年来的参加过的所有大型比赛,我相信自己已经是刀枪不入了。全场20个选手,这么多的讲介恐怕只能让台下的hr们处于一种视听上的疲劳和麻木。策略只能抓住其中的一到两个时间段,表现出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一到两句话可能都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一天的比赛非常精彩。让我目睹了来自华南各大高校的精英的出色表现。也结识了许许多多非常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不仅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互相扶持。也在精神上互相提拔鼓励。感谢ACCA,这个比赛不只是不是搭建平台,最宝贵的财富是汇集人才。

2006年7月-8月一段平静的暑假

比赛完不久,就获得了暑假实习的机会。但是犹豫了好久,大三之前的目标都是为了考广外高翻学院的同声传译的研究生。蒙受学校最年轻有为的同传老师的厚爱,跟着瞻仰过多次国际大会。躲在同传小booth后面偷偷窥视这份被社会称之为金字塔尖的金领工作。也不禁垂涎万丈,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品尝这一份美味蛋糕。无奈自己势单力薄,只能潜心积累。遂拒绝了暑假intern的机会。报了暑假政治辅导班,每天往返于广外和华工千人礼堂之间,亦醒亦睡流连于马克思毛主席邓小平的深奥理论中。那时候心理简单,只想要一份高薪少劳的工作,舒舒坦坦的过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这个暑假虽然没有在外实习的同学般高压成长,倒也过得自得其乐,忙碌充实。

大四分岔的路口,命运的选择

2007年10月外企,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四找工作的号角转眼就吹起,还来不及从暑假的余味中休息片刻,转眼就被千军万马的求职大军淹没。

广外素来是外企的崇拜者,商英作为双高两强的学院更是毫不示弱,学院领导开始不断施压,各种求职讲座也是纷纷而至。各位师兄师姐也被包装成各个名企的形象代言人,频频对我们从心理防线进行攻破。我们开始天真的认为外企应该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属。各大外企银行,快速消费品行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天堂。天天流连于各大求职论坛,将每一份面经笔经都如视珍宝的收集到自己的求职文件夹里。

曾经一心考研的我也发生了巨大的心理动摇。在周边同学口中,我也对500强的各个manager trainee program如数家珍,更希望自己也可以有朝一日成为其中的一员。大四行程表上也因此多了各大外企的宣讲会日期。我安慰自己到,可以把握住个中平衡的,考研是重点,一份好的外企工作是个垫底,万一考不上了还有个出路.至少自己也不会说落魄得成为一个无业游民。有一份工作撑着还不至于成为“啃老族”。于是心一横,也加入了奔腾的求职大军。

我的求职目标很简单,对于外企银行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实力也不够。比较偏向于FMCG的MKT或者CBD,四大的话因为读的不是会计,所以在求职当中将其作为第二选择。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四大的前景也是广阔的,中国现在的市场日益扩大,对会计师的需求将日益增多。当时的求职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2007网申不能不做的功课

对于网申,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投的几家公司网申都算百发百中。P&G, Mars, Unilever, Wrigley, PWC,EY,DT,这就是我大四所投的所有企业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也不敢像很多人那样先海投,再群面,只能选择性的选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心水的企业。不过我这种命中率也还是比较低,在有些宿舍,有的人被称之为网投小王子,任投任中,比姚明的三分篮还要准。

简历的修改和上传还是依照ACCA比赛的模式,而且有了那次比赛得奖作为筹码,China hr和51 Job的人都是大开绿灯,这让我在第一步走得颇为开心。

笔试毒药

无奈本人是个笔试毒药,很多笔试都裸考上阵,如P&G的笔试PST(problem solving test),就完全在刚参加完一个活动后很茫然的过去了。当坐下来发现都是一道道紧锣密鼓的中文逻辑题和不思其解的文字阅读题的时候完全就被时间远远的抛弃了。后来看了面经,才知道做一定要先提前练兵,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度不会很高,关键在于拼速度。如PG的题目可以参考公务员考试题型的数据分析及图表题。而且一到了战场就要马上呈高度兴奋状态,套用一句,如刘翔冲刺的速度做每一道题,不会就过,千万不要浪费时间细究在一两道题目上,免得全盘皆输。平均每分钟一道题,超过这个时间都要主动跳到下一道题目上。这样才能保证胜算。

MARS的题目比较变态,考的是SHL Band 6.在没有大量准备的前提下,还是败下阵来。SHL的题型几乎没有任何参考,唯一可以找到是它的官方网站上的一些测试类很简单的题目,主要是让你更熟悉题型罢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不断的在网上搜索更多类似的资料。做多了自然比其他人正确率高。但是考SHL的时候,有些误区还是要避免的。我没有参加过KP的笔试,但知道他们每道题目有10个选项,这意味着即使你不懂随便选了一个答案,都要付出代价。因为算的是正确率,如果犹豫不决还不如不选的好,不然即使你全做了,你的得分可能比那些只做对了几题的人还要低。

Wrigley的题目比较容易,中文版本的题目。甚至有一些IQ题在里面。不知道出题人的本意何在,但是感觉箭牌的笔试相对其他类型的公司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是顺利通过。

四大的题目比较特殊,有PWC的英语作文,也有EY的逻辑测试,还有DTT的全中文笔试,总体上来说,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四大在我们学校历来发最多offer,曾经有一个班有2/3的人拿了四大offer,更不要提那些一口气全包的四大天王。

联合利华今年因为系统崩溃的原因,没能实现网申,所以最后用的是快递的方式将个人简历投送到上海总部,连笔试都省了。其实和联合利华真是有缘,感谢这个老东家,因为它是第一个发offer给我的公司。之前我根本没有打算过去投,刚好有个朋友因为广交会没空去投递简历,所以我就顺便将自己的简历一起快递过去。没想到不久就接到面试的通知了。

面试

我最后可以面试的公司总共有PWC,EY, Wrigley & Unilever,.差不多一半一半。

Unilever处女offer

联合利华总共有三面,一次是一对一的地区经理面试。一次是Assessment Centre,简称AC,分别是早上一次小组群殴,和下午一次二对一,南区总经理和HR。

在面试Unilever的时候的确是见证了外企招聘的残酷性。以往联合利华是在上海进行AC,全国190多人齐聚一堂,分成n个小组PK,今年为了节省开支,把AC的点设置在全国东西南北四个区域。我们这个区域包括了南部的大部分省份,很多面试者是一大早从长沙,武汉,厦门等城市连夜坐火车赶到南区office的,很多人连早餐都没来得急吃。就走进了会议室。而最最残酷的是联合利华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他们用的是现场淘汰制。不会说你先回去等电话或者邮件,而是在群殴之后马上宣布进入下一轮面试者的名单。没有念道名字的只能拖着行李箱走人。就和Apprentice里面的场景一摸一样。我记得那时候有一个从武汉来的女孩子眼睛马上红了。我们都安慰她,毕竟从大老远赶过来也不容易,现场的死刑宣判更是令人难以接受,昨晚的憧憬在瞬时被现实冲垮。但是外企就是这样,没有任何人情可讲。有的只能靠充分的准备和实力。当好友Martin和猫猫在第一组会议室走出来的时候,都拍了我的肩膀,说一声:很tough,你要小心。能进入到最后的AC,相信谁也不差。我们那个小组8个人,有3个已经拿到PG offer。1个拿到陶氏化工,一个拿到中电,一个复旦gg拿了大摩,除了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他们出现在这个小组群殴里是抱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态的更好理由了。最后我选择的是调整心态,轻松作战。先拿好印有Unilever logo的纸牌对折成三面,让大家可以把名字写在上面,这么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把大家的姓名都记下来。其次,我准备了一个两边都可以看到时间显示的液晶时钟,在群殴中,time controller, idea contributor和最后的presenter都是比较讨巧的角色。在这一场群殴中,我表现得中规中矩,最后也顺利过关。可能这个小组的整体素质都比较好,最后8个人有6个人幸存了下来。大家都互相鼓励,在公司的食堂用过午饭之后,继续准备下一场战斗。下午的面试非常长,我抽到的签数是倒数第二,1点30分吃完饭后前面还有10个人左右,无奈只能慢慢等待。建议下次碰到这种类型的面试可以先睡一觉,或者带一包dove巧克力在身,保持能力,也至于过久消耗到自己面试时已经有气无力。到我面的时候,问的还是常规问题,如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位,有什么优势?长期职业规划是什么?所有的问题和PG的八大问都是大同小异。好好准备即可。和面试官的互动也是做得比较好。之前和在联合利华的师姐沟通过,究竟lever要的是什么人?师姐不答,只留下一句话,表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然的话你即使进去了,也不会开心。她的话如醍醐灌顶,为什么总是要察言观色旁敲侧击来猜测面试官是什么人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表现一个最真实最好的自己出来?这样的话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个标准的测试。下午的半个小时的面试中,我表现出自己思维快捷,口齿伶俐的一面。面试官对我的表现也还算满意。几天之后,就收到Unilever在广州发的offer。

PWC & EY

四大其实我一直在犹豫,因为自己的叛逆性格和活泼不安于现状的个性在四大一定是会活得很难过。无奈工作难找,而且会计师这份行业前途无量,所以最后还是投了四大中的三家,DTT全中文逻辑题测试没有半点优势,所以没接到面试通知里所当然。等了很久,当自己也对PWC和EY的面试也不再报希望的时候,电话一天内响了两次,约了同个时间去中泰面试。我转眼间从埋怨上天对我不够厚爱到现在待我不薄却也无福享受两份蛋糕而苦恼万分,幸好一个同学也碰到类似的问题,于是我们成功对调,于是我上午在中泰B塔面PWC的AC,下午去中泰B塔面Ey的一面,时间上倒也充裕了很多。

PWC死得明明白白

PWC一进门就有一种非常professional之感,作为四大的龙头老大,也表现出强悍的气势。但PWC也是最人性化的面试,在整个面试流程中都配备有水和各式小点心,也算是紧张下的一点舒心。PWC的面试我也清楚是第几场了,只知道总共有200多人通过了笔试来到了这一轮。AC在一间很大的会议室里面举行,分成了两个桌子每桌六个candidate,面试官各有两名,坐在不同的桌子前观察。我是分在Red Watch这一组。整个面试分三个过程,1,ice-breaking, 2, connected thinking, 3,case studying.在ice-breaking这一个环节中,面试官提醒是不记入考核测评的,主要是让大家活跃思路,融化坚冰,培养好第一步的团队精神。于是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自我介绍喜欢打网球,因为“可以在一来一往中培养出配合的能力”;有的说喜欢烹饪,因为可以“关注细节并且非常有创意的将事务整合为一体”;我是最后一个讲的,急中生智之下,说:我喜欢陪女朋友逛街。全场爆笑,为何?因为可以1,培养耐心,3到4个小时的精挑细选还要美语甜言可不仅仅是对心智的考验,更是对耐心的磨练。2,锻炼体格,每一次逛街后不是大包小包,对体能的超负荷要求对我以后长期加班打下了很好的身体基础。其实这样一个游戏图的就是在放松中了解对方的个性,以便在小组合作中可以更好的配合,说什么反到是其次的了。进入第二轮之前我们各派了个代表上台前抽取三个英语单词,我们的抽到的是ghost, castle, chopsticks。经过一番详细的讨论,我们得出的表演方案就是扮演一个中国旅游团来到英国的一个古堡里,发现里面有一双会飞的筷子,后来经导游讲解是因为生前的一个公爵很喜欢中国文化,死前因为仍然不会用筷子吃饭而阴魂不散,魂魄藏进了这双中国舶来竹筷。我们Red Watch的六个人齐心合力,演活了伯爵,筷子,旅客们,导游的所有角色,在HR Winnie的开怀大笑中,我们也见证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磨合并且凸显出一个团队最紧密的合作的精神。之后的小组案例就比较困难,一个案例的所有信息被分成了不对等的六份,手头拿到的东西完全不同。只能靠自己看完之后再和队友share各自的信息。这个case是关于一家钢铁公司所做的全球战略。直到现在我也必须我们小组在信息共享的这个阶段做得很不好。短短的20分钟,除了看题目的5分钟,每人1.5分钟都没能最好的在将内容总结归纳出最有利于团队合作分析的内容,也许是单份的内容太过繁杂,很多人只能大致的将内容复述一遍,造成信息冗余,自己的信息没消化,还要在继续吸收其他5名队友的讲解。其实就5分钟的小组presentation,大家都复杂化了,就两三句关键句就可以。我那一part,我就直接归纳了成法律,环境和经济三个因素对于钢铁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分析因素。简明易记,反正到时候上去还是独个presentation,最主要是给小组leader介绍的时候有个更清晰的轮廓。那这次的小组讲解就功德圆满。不过大家上台都表现出了很好的状态,整个小组士气也很高涨。其实在每一次的讲解或者表演中,另外一组blue watch是作为观众在对面观察,之后是要提出疑问来challenge我们的,反之亦然。不愧是四大的压力面试。在这样一个广阔空间众目睽睽之下,很多人经受不住打量很容易胆战心惊,就要看自己的定力了。之后就是一对一的面试,一个个轮流到小的interview和本组的hr Winnie一起反馈之前的表现。Winnie是个香港人很nice,但据说是个温柔杀手,最容易让你在放松的状态下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我是打足了12分精神来面对她的询问。大部分就是评价刚才自己的表现,队友的表现,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可能我们Red Watch表现得很不错,所以本来是一半一半的淘汰到了我们组有五个人留了下来。

过了大概两个星期后就去面了PWC的一个香港Par,这次的面试将非常艰难,我心理深知道这一点。看到前面垂头丧气的面试者,可以感觉来者不善也。果然如此。面试官一进来就问,为什么选择audit,我就按照对audit的一番理解和前景阐述了一番。他接着问,你觉得你的优势在于哪里,我就大致把自己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认真的表达了一次。谁知他在劈来一句,你不觉得拥有这些素质的人更适合从事商业活动中的另外一些工作吗?我不好否认,也感受到他对我的一些看法。只能认真表态说在各行各业这些都是软技巧,是每个商业团队所必备的。无奈专业上不过关,最后我也索性放开自己,从面试中跳出来,咨询了他很多问题和看法,了解到四大其实每年的人员流失率很高,很多新招进来的如商英的人,在没有任何财会专业背景的基础上,需要耗费公司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培训。而很多人又熬不过两年就跳了,拿着四大这块金字招牌找到一个好学校就走。人各有志,这无可厚非,但从公司的角度上来看就不划算,等于帮人家养肥金丝雀,还要重新培训一批新人。所以今年PWC的首选人才是拥有会计和财务专业背景的毕业生。类似我这种英语专业毕业生,恐怕也只能在waiting list上等候。虽然最后没有拿到PWC的offer,我也没有太多想法,就像师姐那句,不属于你的怎么追都没有用。心态也平静了很多。

EY迟到offer

EY的面试总共两面,一面面的是SM,二面的是Par面。一面的SM还是香港人,感觉四大是香港人当家作主的地方。SM比较nice,询问的问题都比较简单,也可能EY的风格没有PWC那样tough,所以整场面试氛围一直很和谐。大部分是选择四大的原因,职业规划等常规问题。当然也问到业余休闲,可能想看看能不能balance到工作和生活。整个面试是用三种语言来进行的,普通话,白话和英语。

顺利进入final面之后,面试我的是一个剪着短发的精炼能干的女par,可惜我那天因为急性肠胃炎,包括在面联合利华前一天AC的时候也是有气无力,所以告诫各位兄弟姐妹,面试期间,一定要好好保养好自己脆弱的身体,在遭受每天将手和鼠标固定在一起强迫式刷新邮箱的希冀和挫败,在一看到手机震动或者铃响就神经质的跳出来瞬间却发现是舍友的来电的兴奋和无奈。还是要仅记,身体是找工的本钱。工可以不找,日子还是要过的。所以在面试那天,本人情绪非常低落,回答问题细软无声,本来以为这吻合了EY温和以人为本的风格,谁知这par是强硬豪放派系,对病恹恹的男生毫无同情可言,估计也怀疑我那时候的病体也熬不了夜加不了班吧。所以我的名字被放到了waiting list上,一个月后才收到offer。

这就是我面试四大的基本路程了,其实面试过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无法想象自己每晚加班到12点多才回到家中的景象。和我同租的PWC师兄,做的是tax,每晚也要7点多才回来。直到有一天晚上,他跟我说他被评选为PWC GZ的综合第一名之后,很多项目就直接给他做了。第二天晚上是1点多才回来。年轻是要熬,但是没有办法保持work and life的生活绝对不是我理想的生活。所以话到如此,我突然想到了当时我大一就问那位年轻有位的老师的问题,为什么在广外期间你的学生经历丰富,能力高超,最后却选择留校当一名平凡的老师。他的回答是:当年我也面试过PWC,当面完试的夜晚,从写字楼里出来,看到万家灯火而多少白领依旧还在office里面苦苦加班,我就跟自己说,这种生活不是未来10到20年要过的生活。所以最后选择了最喜欢的语言和文化,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敖人的成绩。这一点,我深刻认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刚踏出校门就是白领民工,拿四大来说,一个项目,par拿70%提成,SM拿25%,剩下的5%就作为普通员工的按小时算的加班费。但是这一步谁都必须经历过。刚踏出校门,没有经验,没有资产,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相信民工也能打成皇帝的。找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量度好能够牺牲的限度,然后不断去追寻探索,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他/她个人的巅峰。

Wrigley提早的放弃

Wrigley的面试很开心,个人也非常喜欢里面的PLP,people learning program,是一个工作起来会很nice的公司。面试我的HR和我相谈甚欢,最后总共聊了接近一个小时。之后她就直接将我领到一个brand manager的台前,继续面杀。感觉那天状态神勇,最后brand manager握手道别。脚步轻松愉快的归校。这里要提一点的是,每次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自带名片,有两个好处,面试完之后互相交换名片可以让面试官对你加深印象,出于礼貌,他/她也要拿出本人名片作为交换,这样你回去就可以写一封thank you letter了,其实有时候各个candidate之间的实力可能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能做到这一步也可见你对面试的重视和对面试官的尊重。或许也就因为一封邮件,offer发给了你。即使碰到面试官没有名片或者用完也不怕,拿出准备好的笔和你自己的一张名片写到背面即可,方法怎么样都比困难多。面完之后不久就收到了final面的通知,但那时候我已经拿到Unilever的offer,所以也就表示了感谢,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其他更加有需要的同学。

AIESEC意外的国际工作机会,不一样的道路

其实大三就知道这个机会的,可惜那时候已经截至,大四上学期面试到最后一面的时候,却无奈要飞去高雄比赛,只能放弃这个机会。AIESEC是一个全球最大学生组织,除了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和CSR精神之外,它提供了一个国际实习平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AIESEC的分会,具体到各个大学和地区,这些当地LC(Local committee)就有一个团队在那里运作,类似于社团,有ICX部门,专门练习当地公司,为从国外来的trainee提供工作机会;有OGX部门,专门送本地的AIESECer出国实习工作,包括MT去到公司工作,DT去到NGO工作和ET去到当地学校工作。每一份和当地联系到的工作都会做成特制的表格放到全球的网络上给全世界的AIESECer去下载,如果自己觉得合适,就去应聘,当然,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其实AIESEC简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一个运作效率很高的社团。在远离北京上海中央地带的广州,这样的机会就更加弥足珍贵了。所以我在大四下学期继续投递了简历参加面试。一路面试比较顺利,从一开始的群殴到最后的群面,经历了@特有的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之后,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组织。在最后五对一的面试的时候,一个鬼佬问我,为什么选择@,我的回答很简单,在国外,很多大学生在大三或者面临找工作前是有一段时光,是完全不需要上课或者找工作的,是处于学生时代和工作时代的一个交接处,这一年称之为Gap year,很多国外的年轻人会抓住这一年的时光,环球旅游拓展眼光或者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去尝试,或者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没有这样的传统,我希望可以在毕业后的一年可以拥有这样的机会去尝试,去发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面试官很满意我的回答,因为我也说出了藏在心理的话,很多时候,到了大四,人变得浮躁急工尽利,也变得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忙碌不停,可能需要一段这样的空窗期,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自己未来的前途如何走会比随波逐流而最后埋没自己过上一种自己都不愿意过的生活要好。最后进入@,我真切的感受到这个组织里面人的活力和创造性,受益菲浅,现在也有不少广外的同学去到英国,比利时,香港,德国和巴西工作,相信在异国的日子,他们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走上类似的道路。其实大四找工作稳前途,路,不是单只有一条的。

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聊到工作,不得不说说自己的家庭,相信每一份工作里面也包含着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我的父母是都是公务员,相信和全天下的父母一样,都希望儿女找份工作不要这么辛苦,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所以我爸妈是强力要求我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每次说起外企,虽然现在还是好一点,总感觉脸上无光。记得有一次我去市政府跟老爸拿东西,就碰到单位里人问我爸说我毕业去哪里了,老人家只能耸耸肩慢慢解释,联合利华,有卖牙膏洗发水沐浴露的一家英国荷兰合资公司。最后别人的反应也是:啊,你儿子去卖牙膏啊!所以到了大四上学期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我还是报了外交部。1,我有英语优势,2,大二的外研社辩论赛包括像每年的CCTV杯,21世纪杯都是外交部每年重点关注的赛事,每次的评委都有不少外交部翻译室的官员担任,借此挖掘更多的外交人才。幸运的是大二的时候拿了个全国最佳辩手,因为被告知说如果在大四考上了国家线的话,后面的面试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从大一到大四参加的全国比赛也不少了,的确很多相识的选手最后去了外交部发展。于是在大四疲于奔命的找工之中,我和同学报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希望可以踏到国家线这个门槛。但最后我们都是以几分之差败北。我觉得有点对不住父母,虽然我不知道在外交部是不是如传闻的那么好,但是考上外交部至少也是个光宗耀祖的喜事。可惜连这一点我都没办法回报父母,心理一直内疚着。儿子以后就被打上“卖牙膏”的标签。愧对父母养育之情。只希望以后在FMCG这一行业可以混出个头来,也好让父母享享清福。

考研可以预见的失败

其实当我在大四的时候的一个总体策略上犯了一个很巨大的错误。那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没有明确了自己想要的职业和生活是什么。正所谓有其思必有其行。我对自己的“风险规避理论”过于自信,忽视了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我给自己定下了层层的保护网,考研不行还能考公务员,考公务员不行还能找份外企的工作,我甚至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半年的环游世界的项目,以备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还有事可为。最乐观的态度就是每个领域都有收获。每天的行程老天看了都会觉得我的最后一年是铁人三项,大四的我还坚持去上了半年从大三晚上到现在的日语辅修,上学期还准备参加了台湾的亚洲辩论赛,每天游完泳之后就是继续考研自习和公务员考试复习。在自认为很充实的日子下,多管齐下的方式并将是管管都不通。只能说是在分散投资个股之后获得的一些零碎收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儿戏。试想一下,准备考研的同学是破釜沉舟每晚在图书馆自修到晚上2点多,每天平时复习时间10个小时以上,我拿什么和人家比呢?我有什么竞争力呢?无论是在公务员,考研还是找工作,我的最大的核心竞争力都在第二关的面试上,但是却没有在第一关的笔试上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重视,与太多的机会失之交臂。这就是当初战略的最大失误,如果认准了一个目标而完全不计较后果的话,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就会比朝三暮四的选择更高,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但是到了大四由于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风险而无奈的作出了这个不清醒的选择。所以最后的考研失败我也是意料当中,望着恩师失望的目光,无处逃避,只能坦然承受。自己的选择后果,自己承担接受。

2007年6月14日

Colgate非常规offer现实与梦想的边缘,后大学时代

拿到Colgate最后的offer也是很巧的事情,之前已经在联合利华培训实习过,在几个月期间也把广州的各大KA超市都看了,按照HR布置的4P功课分四个阶段把每家超市关于lever的产品都很认真的分析了一遍,和同事为了拿到超市很多产品的一手数据可谓八仙过海各尽其法,用手机狂拍照片,或者蹲在

PG货架前面用MP3塞住耳朵,实则是开着录音模式,口中年年有词的说到:哇,这个飘柔好抵啊,才××元。那个更好,买××送××。其实在Lever的日子很好过,而且有几个广州的兄弟齐心合力,实习的日子飞快的过去。但是心中却有一个很大的结没办法解开。我的职位是CBD,虽然说外企是四海为家的职业,哪里有需要公司就外派你去哪里,特别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但是本人归属感及其强烈,特别是对于广州有一种莫言的感觉,可能大学四年对这座城市已经产生了依赖性,但最重要的是人,太多好友都最后在此发展,或者临近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本人也有意向在广州长期发展。所以当ACCA发出了internal mail,Colgate有一个MKT trainee的空缺,我思考了一个月时间。去试试一下吗?毕竟lever也是一家FMCG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地位,而且是第一个给我offer的东家。但是个人发展毕竟更加重要。

咨询了在Colgate和Unilever总部工作的两位师姐,做了一份简单的分析。

1,U的总部在上海,虽然在海联路有分公司,但是只是一个南区的office。毕竟山高皇帝远,在总部工作的机会比在分公司的机会多很多。Colgate的总部就在市长大厦,

2,经过这半年的CBD生活我必须承认是一个非常自由的自由,甚至可以说是SOHO,白天超市10点开门上班,晚上工作效率高进度快的话下午4点就可以回家发report回mail,且一个星期也就回公司一两次开个会。但是单打独斗容易产生孤魂野鬼四处飘荡之感,缺乏一种团队的归属感。MKT虽然要加班,但是我更加愿意在一个团队里面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有时候认同感可能比相对的自由度更加重要。

3,从福利待遇上来看,Colgate的MT待遇和培训上更加优越和完善,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加上最近U发生了人事大变动,Colgate一向以稳定著称。

所以最后鼓足了勇气,把简历发到了Colgate的招聘邮箱。

第二天就收到了Sharon的电话,约好第三天的面试时间。不得不承认,Colgate是我见过的最有效率的公司,内部人员虽然不多,但是办起事来都是雷厉风行。从我发简历到最后拿offer,总共历时4天。

第二天来到了公司,面试我的是气质高妹美女HR Serena,非常畅快的聊开,从大三ACCA比赛的时候她就是在下面观赛的HR之一,很亲切的了解我了这一年的动向,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大家都相谈甚欢,最后聊了超过一个小时。感觉又是Wrigley的翻版。之后就移师到了HR director的interviewing room里,Joe是这一次的面试官,广外英文学院毕业的。比较典型的压力型面试,把我所有活动的细节都问到了最细微之处。比如当你做一个活动的时候预算是多少,你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好这边资源去办理更多的事?细致到每一项目的支出是多少,回报是多少都要求我算得清清楚楚。还好所有我经手过的活动我都非常清楚,平时爱做笔记的好处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体现。回答起来即使每办法百分百无误,至少也可以八九不离十。但是那天的面试自我感觉不好,回去的时候心理想肯定没戏了,这份工已经post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优秀的人才济济。哪知道打的还没到广外,又接到了Sharon的电话,约我明天早上过去三面。

三面坐阵的是associate marketing director Ram和Virginia,一个India和中国人。全英文面试,这是一场很友好的谈话,我会这么说。没有太多的刀锋相见。和风细雨的聊天,我把大学最成功和最具团队精神的几件事情做了分享。态度诚恳,内容朴实。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看法还是积极的。我非常感谢大学四年的比赛生涯,教会了我无论是在演讲还是辩论的时候,做最真实的自己是最感人的。好的技巧都会融入到这么一场互动中。所有观众的情绪起伏波动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感知察觉并照顾到。任何压力都会变成亢奋的源泉。这次面试是成功的。最后Ram随机从桌上拿出一盒糖要我作出一个市场promotion的plan,我也很快根据产品特性,价格调配,消费群体,消费场所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促销方案,看来在lever的几个月实习是没有白费的。面试完之后大家握手道别。刚走出电梯就收到了明天最后一面的通知。

Final面我的是全国市场总监Natasha,简称娜姐,是一个中国俄罗斯混血儿,但是不会说中文,在Colgate已经工作多年。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也禁不住打了个冷战,她看人神色那个冷啊。感觉是个非常能干精明冷酷的Business Woman.但是当到了她office里面的时候却看到她和她的双胞胎女儿的合照,感觉又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由于前几天毕业喊楼,所以嗓子都哑了,她还是很关切的让秘书给我倒了杯冰水。不禁感叹,MKT果然是detail-oriented.这次的面试更多围绕的是我在联合利华的所学所得,为什么要从一个CBD mt跳为一个MKT mt,我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包括之前的利弊分析比较,我不否认很多人做sales可以比做mkt做得更成功,但是我的性格就是如此,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在娜姐前面,她给与了我更多倾诉的时间。或许在这一场面试中,她就是要观察我是怎么样的一个candidate。这场面试不长,也就20几分钟左右。很礼貌的感谢了娜姐给与的机会。在大学就要结束之际,我还踏上了最后一次面试,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悲哀。但是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思考与行动之间。所以我选择了行动。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结晶的过程,你将不属于你的杂质排除开来,最后剩下的就是谛属于你的事业和生活方向了。

20分钟后Sharon打了电话过来,关切的询问了我关于和联合利华三方的具体事宜,同时也恭喜我拿到offer,没有太多的惊喜。这一年经历了太多的起伏跌宕,有过看拒信的失落,有收到公司电话的兴奋,已经对所有开心或者失败变得麻木起来。很多时候offer王是没有任何意义,虚荣心只能维持一年,一开始找到offer和手里捧着一堆offer的结果是一样的。内心感觉自己做了一个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在现实中体现了出来。很快的在学校就业办办理了新三方的资料。在8月1号正式入了职。

Colgate的培训真的是很完善,在此我摘录了我写的一些文章笔记,还有同事的一些工作札记,作为结束这篇文章的礼物。

标签:Patrick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