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励志 > 励志美句

在春天里听见雷声


在春天里听见雷声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在春天里听见雷声,除了秦观的这首《春日》,还会有怎样的图画和意境?

雷声响过,雨就倾泻而下。乡野平原上,田头,路边,溅起了一朵朵的水花,坑凹的地就蓬然松开了,一股被阳光抑制许久的泥土香,顺着风声,欢快地从耳边飘来。农人们有的早有准备,戴上斗笠,胶鞋扎得地上哧哧作响,有的就索性光着脚丫,卷上裤管,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泞。

他们挤进了地里的棚舍,你一言我一语议起这雨:“没想到这雨说来就来了,早上出门天还好好的”,“是啊,下就下了,还打这么响的雷”,“雨可大着呢,哪像春天的雨啊,跟夏天还差不多”,“大雨好啊,都道春雨贵如油,这下庄稼都该喝饱了”。

眼见得从茅草顶滴下的雨一点点稀了。农人们疏拉地走出棚舍,带上自己的铁锹锄头,走回自家的地里。呀,真是好风景。油菜花经雨水这么一浇灌,脱去了尘土的外衣,黄得更鲜亮了,大团大团地,衬得刚刚舒展的天空又灰蒙着一张脸。麦子一杆杆挺直了腰板,像闪着青光的钢枪。路旁,前两天还干着的宽沟不知啥时已伫满了水,淌成一条小溪。小心地走过湿滑的田埂,来到大河边,坡地上,半腿高的蚕豆在风中不停摇摆,河面却仍起了一层烟雾,看不清远方。

远方有什么?我愿意将其想像成一幅春雨耕牛图,尽管在我小的时候,家乡的牛也已不多。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春雨、田野、耕牛、农人这样的纯自然的组合,是对雷声最好的注解。

撑着一把伞,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小巷里。林花谢了春红,红色都映进了大地。那几株日日走过的桃花,真的就绿肥红瘦了,大片大片的绿叶从枝梢迅速攀出头来,粉红的花儿都被挤到了一边,地上,却铺满一层缤纷。春深了。不禁有些惋叹。但走着走着,心里又开始亮堂起来。前方一排海棠树依然故我,同样粉色的花儿开得正艳,紫玉兰还在昂首立向天空,更妙的是,那些羞答了几个月的枇杷树居然开出了花,又大又白,绽放在眼球。

还是应了那句俗话,万紫千红。有谢的,有来的,还有开得正欢的。一路徘徊一路景,索性放下伞,把颈脖和鼻子,都埋进还飘着小雨的空中。空气好极了,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熟悉的几栋老房子间弯出的小巷,怎么走,也走不厌,一场好雨,带来了一股异样的香气,当然,这异香,来自最初的几声春雷。

我竟有些恍惚起来,走在江南雨巷,手里拿着的不就是一把油纸伞,于这个时候,会不会逢上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

不禁定定神,随即笑笑。知道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逢上了一个曼妙的时刻,在青砖黛瓦与遍地芬芳之间,能够充分地释放自己,让一颗心,满浸着春的水灵。

若是给这幅画面取一个名字,就叫巷深春远图吧。

记忆里浮现出一篇小学课文。背景是嘉兴南湖。有一座湖心岛,还有一条船。那岛树木参天,满目葱郁,远远地望去,看不透内藏的风景。那船是一条游船,有着深红色的顶棚和窗格。

这是一幅照片。照片里没有出现人,天色有些雾蒙蒙的,平静的水波之下,留给人们无穷的想像。

记得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在春天。当时,一边听着老师在讲那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边又有些心不在焉。作为整部中国革命史的红色源头,为什么,放置了这样一幅色调有些暗淡的照片,而没有用上阳光明媚的场景?在故事足够令人振奋的同时,未免感到美中不足。不过,那时窗外阳光也不算好,风有些凉凉的,兼着细雨,在这样的氛围里读着南湖,竟有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那个岛不在远方,而就在眼前。在朦胧中,体味着说不清的美感。

后来,我明白了。那种意境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巧合,而在于某种必然。中共一大最后移至南湖的这只游船上举行,本身就蕴含着深意。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由上海至嘉兴,由固定的会场移至一只飘泊的船,这其中,有多少曲折的故事,更有多少沉甸的期待。

一只船,本身是弱小的,但是,再小的船,也会在水里划出涟漪,何况,这是一条聚集着整个民族目光,威力无比的船。于是,我们接下来才能看到,航行在历史长河中的这条船,搅出了波澜壮阔的巨浪。

而当时,一切还不露声色。南湖依然如平常一样宁静,只有天色开始变暗了,风隐隐地起来了,种种信号在喻示着,很快将有一场暴风雨。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就是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春天的雷声,这是一个大时代来临的雷声。

南湖,遂在视野里开始迷蒙一片了。这幅南湖烟雨图,画着春天里最嘹亮的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