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党建文案

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工作材料

  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工作材料

要构建科学有效、运转顺畅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从而实现治理的常态长效。在农村领域,构建乡镇“1+4”社会治理模式,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工作材料资料,欢迎参阅。

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工作材料

       篇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部分和重要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是我们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正是村、社区筑牢了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扬州明确今年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年”,3月份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出台专门意见,市县乡三级财政再增加投入逾2亿元,着力解决村、社区党组织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保障等问题,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

培育基层治理骨干,解决带头人的问题

基层工作者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难,要抓住带头人这支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凝聚党员群众带头干带动干。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上,切实增强岗位吸引力,村书记人均薪酬待遇今年增加1万元、3年内人均增加2万元以上,实行年功津贴,深入推进“星级化”管理模式,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具有村(社区)书记或第一书记经历的动态保持在30%以上,让书记们干得好、有奔头;着眼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把优秀人才选到村(社区)书记岗位上,今年底村书记、主任“一肩挑”达到70%。在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探索村干部队伍专职化管理,全面激发队伍活力。在村(社区)后备队伍建设上,拓宽来源渠道,招录有志青年到基层工作,每个村(社区)至少有2名35岁以下的后备干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生力量。

加大基层治理投入,解决资金的问题

要打通资金、资源、资本畅通循环的堵点,既输血更造血,提高城乡社区治理保障水平。落实村级发展资金,每年市县财政设立1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尤其是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项目、物业项目,加大对村集体所有的农林水资源开发经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增加村级运转资金,每个村不少于38万元基本运转经费,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其中经济薄弱村的基本运转经费由县乡财政兜底保障,对下派的工作任务列支专项资金,不让村(社区)“自掏腰包办事”。设立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在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的党建为民服务资金的基础上,再向110个经济薄弱村同标准每年下拨20万元,帮助解决基层党员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保障党建工作资金,市本级设立3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资金、200万元党内关爱资金,市县乡三级共落实286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向基层党组织倾斜,把党员教育好管理好关爱好服务好。

改善基层治理条件,解决阵地的问题

要把基本阵地建强建优,让党员群众愿意到红色阵地参加活动、接受教育,让党的标识熠熠生辉。一方面,建好党群服务中心。以财政投入为主,不添村级债务,市级投入2000万元,推动各地共投入1.7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3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今年底全市所有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巩固“牌子乱象”清理整治成果,让党的阵地抬头就见。另一方面,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合理调配村居干部,发挥本地党员志愿者作用,构建“地缘、志缘、业缘、趣缘”相结合的“四缘型”党组织,推动各功能室“常开常新”、各尽其用,打造成党员群众主动来、愿意来的基层治理阵地。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解决机制的问题

要构建科学有效、运转顺畅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从而实现治理的常态长效。在农村领域,构建乡镇“1+4”社会治理模式,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村级重要事项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推进村监委实体化运作,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完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整顿机制,展现城乡基层治理成效。在城市领域,提升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水平,加大网格党组织组建力度,推动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优化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篇二

增强制度思维 夯实组织工作的质量基础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强调用制度管党治党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法,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做好组织工作,要更加注重把握好“抓攻坚”与“抓常态”的关系,在健全制度促长效中激发持久动力。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聚焦工作中关乎大局的重点、亟待破解的难点、疏于防范的风险点,健全完善标本兼治、常态长效的制度机制。基层党建要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一系列党内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干部工作要突出知人善任、因事择人,建立健全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人才工作要突出抓好政策落实、保障服务等制度的完善,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确保制度有效落实。坚持知责明责、协同发力、减负赋能,明确各级组工干部的具体责任,把“组织起来”的传统和优势发挥出来,坚持抓宏观、抓协调、抓服务,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制度在基层落地生根。

增强创新思维 提升组织工作的持久活力

组织工作强调稳健、强调程序,但并不是不需要创新,很多情况下萧规曹随、循规蹈矩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迫切需要稳妥基础上的创新突破。做好组织工作,要更加注重把握好“重稳健”与“求创新”的关系,在守正创新出精品中提高质效。增强创新意识。从传统的、经验的、直线式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创造性推动每一项工作。强化典型引路。注重用好“典型引路”这个重要方法,深入基层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发掘典型经验、把握共性规律、促进面上推广。打造工作品牌。树立组织工作的品牌意识,坚持简单的事情坚持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棘手的事情创新做,带头扛红旗、努力争进位,推动组织工作出新出彩出成效。

增强底线思维 防范组织工作的风险隐患

组织工作有着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容错空间是很小的、容错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都必须预研预判、很多事务都必须万无一失、很多短板都必须及时补齐。做好组织工作,要更加注重把握好“出成绩”与“防风险”的关系,在聚焦问题出实策中行稳致远。提高风险意识。

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高度警惕和防范组织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建议,真正警醒起来、重视起来、担当起来。开展常态排查。紧密联系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细致排查基层党建、干部工作、人才引进、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和问题,找出组织工作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抓好动态整顿。既敢于斗争、善于攻坚,同问题隐患“拼刺刀”;也抓好巩固、稳扎稳打,对成果“求长效”,做到未雨绸缪防得早、见微知著防得细、釜底抽薪防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