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教师文案

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学

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学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学文章,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学

 

1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荒漠、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

(1)荒漠与荒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地区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它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的现象。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3)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3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措施

(2)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