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教师文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8篇

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为了让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挥,一定要写教案,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8篇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1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小结(略)

5、作业:课后作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2

?课标要求】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学习目标】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权利法案》

2.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学习重点】

?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学习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部分为《权利法案》颁布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本原因:

(2)领导阶级

(3)导火线:人民起义

(4)开始的时间:领导人:

(5)开始标志:

(6)年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7)年宫廷政变,另立新国王。

(8)作用:

2.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

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

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怎样在英国确立起来的?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二、《权利法案》颁布

1.认真阅读教材说出《权利法案》的目的、时间、基本内容、作用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1)联系你所知道的中外历史知识,请你对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作一简单对比。

(2)迄今为止,除英国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请你通过查询,列举出其中的2个。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文艺复兴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不久,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一、“君权神授”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师可首先布置学生看书,并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目重点要讲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概念,他们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教师可先挂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或多媒体展示),指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广泛的发展,由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称之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有着共同的迫切要求,那就是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而此时,英国的专制王朝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请学生朗读资产阶级给国王-书的摘录部分,加深理解。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教师可首先提问:“英国建立共和国后,谁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功臣,成为共和国的执政者,就任“护国主”。他死后,各种矛盾恶化,统治集团陷于混乱,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惶恐不安,把旧王朝的复辟看成是摆脱危机的出路,与斯图亚特王朝勾结,达成妥协。

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封建王朝复辟了。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辟”、“反攻倒算”的含义,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师在讲1688年政变时,应对学生指出: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欢迎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子玛丽作英国的国王。1688年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在英国确立。

在讲《权利法案》的制订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权利法案》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定了议会的大权,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为什么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场革命的国内意义。讲述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4)全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展示出来,让学生逐项回答作为本课的总结。(使用vcd)

5)练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6)作业:.“《权利法案》的内容。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阐述革命的经过,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作用,初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2.通过《权利法案》认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

4.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是英国历史的巨大进步,也是人类历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同学们,为什么英国人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处死自己的国王查理一世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原委。引到课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然后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对本节内容进行整合,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一、繁荣与开放 二、曲折与反复 三、妥协与胜利,让学生对本节有整体把握。

二、学习新课

(一)繁荣与开放

环节一:展示看书所得

1.17世纪的英国繁荣与黑暗并存,观察新航路开辟后的图片,并结合课本第一子目内容,想想新航路的开辟给英国带来了哪些繁荣景象?

2.结合课本第一子目内容,说说当时英国国王实行怎样的黑暗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否有利?

学生众说纷纭

3.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总结: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状况可概括为两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二是英国社会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过渡:英国社会产生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的矛盾,这一矛盾怎样进一步激化导致革命的爆发呢?学生继续从下文中找出。师生共同分析革命爆发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并理解议会与国王的矛盾的升级导致了革命爆发,后发展为内战。

环节二:情境再现,加深理解

假如你是300年前参加议会的议员,你对国王有什么不满?或者你是当朝国王,你将如何斥责议会,维护统治,最后挑起内战?

——模拟表演英国议会和国王的斗争

学生分两组讨论,积极组织材料,展开想象,加工语言,集思广益,最后推选出小组代表扮演议会的议员和国王,展示斗争的场景。表演完后,让同学们自由赏识评价。

(二)曲折与反复

环节一:比口才

迅速阅读教材整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用精简的语言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教师提示关键词:导火索,开始,内战,高潮,复辟,结束)

环节二:解疑惑

教师问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封建势力那么容易

就复辟”;“最后为什么还要保留皇帝”

让学生解答后教师通过“知识窗”补充有关克伦威尔等的内容,这样提出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环节三探究讨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持续了多长时间?大致经历了哪几个进程?为什么会有这种曲折变化?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认识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必然需要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过渡:宫廷政变后资产阶级通过什么制度巩固政权?

课后习题

1.(2014·四川凉山)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

a. 苏格兰人民起义 b.查理一世处死

c.成立护国政府 d.议会的重新召??

2.(2014·江苏徐州·2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25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

a.主权在民 b.议会至上 c.君权神授d.三权分立

3.(2014·四川南充)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原因( )

a.彻底-了封建制度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进行殖民侵略,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d.贩卖黑人奴隶

4.(2014·四川雅安)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里的“新酒”是指( )

a.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权力

c.革命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

d.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5.(2014·黑龙江大庆·21)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主要是由于( )

a.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b.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英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英国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了解林肯的主要活动

3、分析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内战爆发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出示美国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这首诗用以悼念美国的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如此高的评价?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学质疑(学生自学课文,填写下列问题,不会的问题注意标记。也可参考自主测评)

1、1860年11月,主张 的共和党候选人 当选总统。

2、内战初期,北方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

,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 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取得 的胜利,1865年4月,

联邦军攻陷 ,南方军投降,持续 年的内战宣告结束。

4、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 ,解决了 ,维护了 ,

为 扫清了道路 ,并为 奠定了基础。

(三)交流、展示、点拨

(组内交流,师生互动;每小组推一名代表竞答,其他组同学修正、补充,教师点拨。)

1、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每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组其它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现历史背景教师必须讲清)

⑴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学生能找出五方面的矛盾,但不能理解原因)

⑵如果历史允许假设,那么假设1860年林肯落选,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你觉得美国南北战争还会发生吗?黑人奴隶制度又是否会被废除呢?(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战争不会爆发,说明没有理解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⑶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3、展示点拨:

1、南北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可参考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再做解释

3、无论林肯是否当选,战争依然会发生,黑人奴隶制度也一定会被废除。因为南北双方矛盾的激化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黑人奴隶制不仅在政治上违背了美国的建国原则,而且在经济上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必 然要被历史淘汰。

4、联系美国独立战争,比较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

(四)达标检测:

基础题:导学案1---5题

能力提升题:导学案第六题(第二问可能会有困难)

(五)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你的小组内展示一下。(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画出知识树。)

(六)中考链接:

1、马克思说:“在美国的历和人类历,林肯和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

a、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的统治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满足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d、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里所说的“障碍”应该是指()

a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英国的殖民统治b、领土面积狭小c、关税自主权d、黑人奴隶制

教学反思: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

北京人及其生产、生活情况是重点。因为北京人的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得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较多生产生活遗迹,可以充分证明北京人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等情况,区别人和动物,证明劳动创造了人。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地域与北京人相同,与北京人相比较,在体质和脑容量方面与现代人更加接近,掌握的生产技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对比中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进过程。难点分析

⑴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是难点,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等。由于学生年龄小,以前接触历史知识很少,加之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⑵劳动创造了人是难点。初一的学生尚未接触到社会发展史,对于人类进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恩格斯的话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很吃力,需教师循循善诱。教法建议

教师让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井引导学生从体质特点、制造工具、使用火、社会组织形式、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初步学会通过对比认丁⒗斫饫分兜姆椒ā?/p>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教学难点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元谋人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 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奠定“北京人”在科学上的坚实基础。以后,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骨,还有152枚牙齿、10多块上、下肢骨。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10万多件,有用火的遗迹,还有虎类、鹿类等100多种动物骨化石,其中肿骨鹿和鬣狗就各有2000多个个体。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把树枝砍成木棒,作为狩猎和采集的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当年,北京人就是用这些石器的木棒,采集植物的根、茎和果实,捕捉动物,还用石器来剥割动物的皮和肉。学生看课本上《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图上左边的石器为砍砸器,边缘经过打击,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右边的为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指导学生自习教材有关使用天然火的内容并且看课本上《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图,并描述途中的景象(四个人在烧火取暖,一个人两手抱着双肩,似乎身子还在发冷,洞口一人人右手举着火把,左手搂着柴草,洞外是黑洞洞的,远方的天空似有一些星星)。教师提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

名 称时间相貌用 火工具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加深了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了解,而且对于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是的发展、进步的有了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教师总结: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之后又有哪些人类活动,让我们继续去学习去探索。板书设计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二、 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元谋人

⑴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⑵时间 距今170万年。(最早)

2、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二、北京人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⑶过着群居生活。三、山顶洞人

1、 距今年代

2、地点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但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还会做装饰品。

⑵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⑶渔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名 称时间相貌用 火工具社会生活北京人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属旧石器时代群居的生活山顶洞人18000年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已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属旧旧石器时代氏族公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7

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

[课标内容]

①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②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明长城;北京城及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①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或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本课最后一段大字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看有关录像资料、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③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明长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宫;③李时珍和《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

难点: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在阅读、观赏的基础上,以问题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

2、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纲目》

1、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2、“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三、《天工开物》

1、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2、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篇8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

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师: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探讨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和亲、会盟)。

(2)管辖: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4)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活动:请同学们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分组模拟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务

①组-针对近期发生在西藏的-,联系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一份谴责声明

②组-商定一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组-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洽谈一个招商引资的合资项目

④组-从文化、教育、民族节假日、工作时等方面制定一项民族优惠政策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师: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电气化火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些工程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样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时也能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课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最后,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