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教师文案

中国年教案优质5篇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教案的适切性包括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以确保包容性教育,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年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年教案优质5篇

中国年教案篇1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中国年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默读,圈点勾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会说明文的准确严谨和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严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本文由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以及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体会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两段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字表述(一为描写,一为说明),请同学体会、比较,谈差异。

2.教师小结,引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设计意图】为后面说明文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差异。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侧重于抒发作者感情,语言比较生动而形象,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介绍知识,语言往往比较平实、简洁。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

简要介绍说明文文本知识。(见ppt课件)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初次正式介绍说明文,本文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所以,在开始学习时要给一些必要的补充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以下之一?为什么?

候选题目:石拱桥、中国古代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行文由拱桥,然后到石拱桥,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正题──中国石拱桥的介绍;文章只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目的并不是为了介绍这两座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核心词语是“桥”,它的基本作用是“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桥”字前面有三个修饰语。“中国”明确了区域,“石”限定了其材质,“拱”明确了桥的形态。

小结全文框架结构,如下: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当代发展(10)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丰富,通过题目改换和拆解这两种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顺便复习之前学过的短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其次,在明确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内容,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各段之间关系,这就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框架结构的工作。

2.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和赵州桥的相关段落(特点、说明顺序等),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分析卢沟桥部分。最终总结概括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分清结论句和支撑句,抓住结论句。如:第三段1、3、4句。

②理清文章层次,根据文章层次概括。如:第五段,大体是总分总的结构。

③根据内容和层次自己提炼概括。如:第四段。

④根据语言标志。如:不但、而且、同时(第五段);首先、其次、再其次(第九段);设问句(第九段)。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关注第三段对中国石拱桥整体性的介绍后,请学生举一反三,继续概括其他段落,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对赵州桥的分析是重点,在相关段落的分析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是通过赵州桥这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的。

(四)学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第三段如果压缩到最精简,应保留哪些句子?其余的语句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请再在文中找到几处运用了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地方。

3.教师总结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让学生明白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往往出现在“特点”之后,起到支撑作用,是为了更充分具体地说明这一特点。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同时了解更多的说明方法。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你觉得下面语句中哪些词语的运用格外严谨、准确,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2.小结引导。

修饰语和中心语都可以使行文表述更严谨准确。修饰语,如“比较”修饰形容词“早”,“大约”修饰谓语动词,“一直使用到现在”修饰名词性短语“最古的石桥”。中心语如“横跨”,也很准确而形象地展现出赵州桥的宏伟壮观。

3.总结说明顺序(段落内、段落间)。

?设计意图】在给出的句子中寻找,既节约时间,又可以选择几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方便归纳汇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词语的准确体现了语句表达的精准,说明顺序体现的是句间、段落间关系的逻辑性、严谨性。

(六)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不一定非要选在课程开始。此次选在最后是因为本文语言朴素平实,貌似读来没有什么,但是通过文章的分析,会发现本文语句的表达非常准确严谨,行文的思路,说明时的顺序又格外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有了这些深入体会后,再引入作者介绍,会使学生对这位科学家充满敬意。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至少运用2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具体的事物,不少于400字。

中国年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中国龙》一课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她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2、既能目标:会讲出龙的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

3、情感目标:体会龙的精神,树立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课件、龙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构想:

1、通过教师演示龙的画法,使学生了解龙的特征及其特征的象征意义。

2、通过课件演示龙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龙经历几千年的演变,最初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理解事物是不段的变化的。

3、通过欣赏龙的一些生活图片,使学生了解龙在我们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它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

4、通过欣赏龙的组成,了解画龙的过程及重点是龙头。

5、通过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构图。

6、通过作业展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认识中国龙,了解中国龙的象征。

2、学生是否体会到中国龙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

3、学生能否形象地表现出中国龙的造型特点。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老师黑板演示一幅龙的作品导入

同学们,老师首先给你们画一个动物,注意仔细观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学生猜)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说(龙)。老师激情说: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2、新授:

(1)龙的起源与特征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没有)那么这个龙的形象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知道吗?(学生说)

师:关于龙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龙就是我们的祖先集飞禽、走兽、水族以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而理想化的动物。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祖先还是原始部落的时候,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作为图腾。传说有一个部落的图腾是蛇,这个部落很强大,它把各个部落都打败了,然后它把各个部落的图腾集中到了一起变成了龙。不管是哪个传说,龙都是集各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现在让我们来找一找,龙身上都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鹿角、虎眼、蛇身、骆驼头、鱼鳞、鹰爪、泥鳅尾)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为龙选择这些动物的特征吗?(学生说老师总结)因为啊,鹿角是所有的动物中最美丽的角;蛇是爬行的动物中速度最快,身体最灵敏矫健的;鹰爪是所有的飞行动物中爪子最厉害的;鱼鳞波关闪闪,有秩序也非常的美丽。从这些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为龙所选择的都是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使龙自然成了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龙的演变过程

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最早的龙形象是什么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又变成了什么样?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欣赏课件,请你找一找,哪个是最早的龙,哪个是现在的龙?(讲解龙的演变过程)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非常的喜欢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龙更是古代帝王们崇拜的权贵的象征。看,这是谁穿的衣服?(课件展示皇帝穿的衣服)皇帝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其目的也是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在今天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是借龙的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广大。

(3)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呢?(举例)每年的正月十五要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取其谐音人们要剪头;五月初五端午节要赛龙舟。今天的龙舟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活动。

(4)观察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仔细观察龙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我们在画的时候龙头是重点。龙头主要由鹿角、虎眼、大大的鳄鱼嘴和龙发组成。老师指黑板让学生牢记。记住画龙的诀窍是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这样才能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5)欣赏龙的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画龙的。(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及龙的各种姿态)

3、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画一幅与龙有关的画,要求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4、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评价,选出优秀的作业。

5、教学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龙的有关知识,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是造福人类的精神,是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拥有龙的精神,为国争光!

中国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南”方,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简易指南针,汉字“南”

活动难点

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

难点剖析

大班幼儿对左右的认识和掌握还不是熟练,而且仅限于以自我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因此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对幼儿来说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左右基础上再加上上下的方位。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游戏“东南西北在哪里”

1、幼儿根据教师指令要求快速指点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

2、提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在哪里?

二、认识指南针

出示简易指南针,告诉幼儿上面这根神奇的小针,能够帮助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南”方

三、操作指南针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和观察一个指南针,在教室里寻找哪儿是“南”,并站在相应的地方,鼓励幼儿不断改变自己所站的位置,发现指南针的变化。

四、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这么快找到“南”方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指南针呢?

五、聪明的中国人

1、教师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你知道中国现在还有哪些发明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六、使用幼儿用书“我想发明”

小朋友,你想做发明家吗?你想发明什么,把它画出来吧!

以游戏的方法引出课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认识东南西北。

中国年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

生:武术。

师: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为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

生:因为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又是诞生于中国……

师:对了,谁知道中国的武术都分什么门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学生回答略。

师:其实武术不但有同学们说的那些,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生:好!

二、歌曲新授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

很多学生跟着录音唱起来。

师: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

生:4段。

师: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生:第3段!

师:为什么呢?

生:第3段是说的,不是唱的!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生:好!

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啊,老师觉得少了一点气势,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歌词都说了些什么好吗?

师: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剑,这都说的什么啊?

生:武术中的器械。

师:歌词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豪气冲云天”呢?

生: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

师:好,我们就再来朗读一次,要读出其中的气势哦!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是第1段和第2段。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

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生:好。

学生演唱全曲。

三、欣赏民乐《武术》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少林少林》

2、欣赏《男儿当自强》

教学目标:更好的感受中华武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

三、欣赏《少林少林》

谈谈你所知道的少林寺的故事。

四、感受与表现

师:刚才大家讲的、唱的都有些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

生:是的。

师:老师这有一部《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老师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和大家不一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啊?

生:电视、电影。

师:什么电影呢?

生:《黄飞鸿》!

师:谁知道有关黄飞鸿的事呢?

学生简单向大家简单介绍黄飞鸿的故事。

老师补充,并播放有关黄飞鸿的影音资料。

师:正值外寇侵华,国难深重之时,黄飞鸿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当自强!

教师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五、小结

师:同学们,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只靠武术兴国可以吗?还要靠科技兴国,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美好而奋斗!

标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