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排行榜

延安十大景点

排行榜1.59W

10、钟山石窟博物馆

延安十大景点

子长县原名安定。边区政府成立前,其县治一直在安定镇。钟山石窟就位于距安定故城10里的钟山南麓,秀延河畔。距县城15公里。钟山石窟,又名石富寺、万佛岩、普济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安定八景之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石窟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宫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5部分。始建于东晋太和年间。

过秀延河石桥,迎面为石窟牌坊。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北面刻联“开方便门,登欢喜地”,横额“鹫岭飞来”。南面刻联“自汉自唐数千载相传胜境,为神为佛亿万年永固皇图”,横额“三教圣人”。上有佛、道、儒先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造像。

牌坊后寺院山门为巨型块石修砌的拱形门洞,门楣镌刻“石宫寺”三字。过山门,跨数十级台阶,就到“万佛岩”,即钟山石窟。窟顶有“洞天福地”四个苍劲工整的楷书摩崖题刻。万佛岩已发现大小石窟7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排为主窟,始建于宋代,距今900余年,历代题咏甚多。清《延安府志》载:“凿石为宫,佛像万余,备极工巧”。明代御史胡文璧诗:“万佛岩头访旧宫,洞天深处碧玲珑。山坡积雨苔纹绿,塞地先秋霜叶红。”明诗还有“夕阳一望山无数,万佛岩前绿树低”、“霁雪山程远,寒云石洞深”,清诗有“万佛岩前百尺楼,群峰屏绕水环流”。《子长县志》称:“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刻工精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佛像排错落有致,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具极高的历史、科学、艺研究价值。”

主窟呈长方形,平顶八卦藻井,大殿东西宽16.4米,南深9.5米,高5.5米。正中坛基上有三组大型立体石雕,造14尊,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3尊像均通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连一体。坛基前有乘青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释牟尼结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左手附膝,右臂上屈作手印。身著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袒胸赤足,下著大裙,螺大耳,眼微下视,形象庄重。左右分立迦叶和阿难两弟子。迦叶双手合十,瘦骨嶙峋,面部棱角分明,胸前肋骨清晰,表了其历尽艰辛的苦行生涯。阿难则双手合十作祈祷状,面貌英俊,温顺文静,一副聪明睿智的形象。

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协侍菩萨。还有三尊观音菩萨像,一尊立像,高1.2米,两尊坐像,通高1.62米,均头戴高冠,披缨络宝石,宽颈圈,袒胸赤足,下着裙,彩带飘舞,刻工细腻。坛基前后两排共有8根顶天立地的方形石柱,每根石柱周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佛像和造像龛。石窟四壁密如星地均雕满佛像,数以万计,形态生动,各具千秋,多以佛故事为主。

窟内雕刻以佛为主,到明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精雕了道教的老子、关帝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造像补雕其上,史称“三教圣人”,是中国释、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钟山石窟,气势恢宏,艺术精湛,其造型不仅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对造像的心情、性格等内心世界作了细致、微妙的刻画,富有生活气息,民族特色浓郁,历史特征鲜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是我国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是人们研究宋、明、清宗教史、民俗、艺术的重要形象资料。特别是泥金彩绘保留上千年,色泽经久不衰,鲜亮如初,在当今仍是一个科学之谜。所有雕像都是就地雕刻而成,与石窟浑然一体,是石窟艺术“拓雕”技艺的实证。窟群内的万尊石雕造像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

萧寺宫位于石窟西侧80米处,俗称小寺宫。现存正殿、中殿。正殿有清代3尊石佛像,中殿有10尊阎君石雕像。

钟山石窟寺塔,又名普同塔,矗立于石窟上方山坡,六边形、五级,始建于明,清代多次修茸。

惠善大和尚浮图塔,位于石窟西400米处,六边实心石塔,五级。

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位于石窟东250米处,塔高3.30米,九级,几乎每层都有图文石刻。

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万多人次。1990年,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为此题词:“陕北第一石窟”,称赞其“敢与西方的维纳斯相媲美。”

9、延安杜公祠

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七里铺东,坐东向西,面对大川,祠下边便是210国道,杏水从祠前缓缓流过。当年这里曾是一个石湾,传说大文学家、大诗人杜甫来延时曾在这里枕鞋夜息,后人便依势凿窟建了祠堂,以示纪念。据记载“川口有唐诗 ,杜拾遗祠,记像石室,登望杜亭,得地高爽,俯瞰河流,祠有石刊墨人骚客多赋凭吊”即此。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青年时期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七月暴发了震惊唐王朝的“安史之乱”。战乱一下子把时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杜甫抛入了社会的最下层,他只得携子挈妇,与民众一起开始了逃亡的生涯。765年5月,杜甫先从秦先(今陕西蒲城县)出发,艰辛跋涉来到延安州(今富县)羌村落户。为了去灵武寻找肃宗,参加平叛,杜甫又从羌村出发北上,经石门,过徐寨,上万花山,沿川到达延安七里铺。途抵安塞芦子关附近,不幸被叛军虏擒,押解长安。九个月后,公元757年4月,诗人终于冒着生命危险,从小路穿越两军对峙的防线,投奔风翔,被肃宗任为左拾遗,后因谏救方而遭贬,再度回州羌村探亲。杜甫两次延安之行,是他一生中所经历的极其重要事件,使他更加了解了民情,体察了民苦,使诗人的“爱国忧民”思想更加坚定,在这一段的诗作中渗入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才写出了《三观水涨》、《晚行口号》、《玉华宫》、《避地》、《得舍弟消息》、《羌村三首》、《北征》、《彭衙行》、《喜闻官军已临贼境》、《收京三首》等十多首著名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的社会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寄予无限的同情,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延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把他在延安经过的川道取名为“杜甫川”,并在他睡过的地方建起了“杜公祠”作纪念之地。杜公祠建于何年,不得详考,在公元1040年,时任延州知事范仲淹曾亲笔题书“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可见此时已有此祠。清道光23年(公元1843年)肤施县(今延安)知事陈炳林亦书“少陵川”三字刻于崖壁。道光27年(公元1847年),重建了祠堂和望杜亭,石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清辉近接州月,壮策长雄芦子关”,和祠内石窟长联里外相映成趣,颇具文彩。到同治年间,杜公祠遭兵毁,光绪5年(公元1879年)又重修。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又专门拨款维修扩建,除恢复重修了原有祠堂、摩崖石刻、拓片、楹联外,还新建了亭台、展室、成为国内外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

8、延安革命遗址

在陕西省延安市。1937~1947年中国0中央委员会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

延安革命旧址在陕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0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央中央旧址,杨家岭0中央旧址,枣园0中央-旧址,王家坪0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是著名的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以丰富的资料、图片、实物、遗址发挥着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央-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旧居及小礼堂、幸福渠等。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王家坪旧址

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坪,占地面积60亩,1956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观共展出文物291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华里处,是军委和总部1937年1月1947年3月的所在地。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旧居及军委礼堂和会议室。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又粉碎了-的全面进攻,转战陕北期间指挥西北战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同时又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凤凰山旧址

中央旧址凤凰山麓,占地16.2亩,1957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开展出文物85件。位于延安城内的凤凰山麓,是党中央初进延安的驻地。这里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及红军参谋部旧址。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由土地革命战争转入抗日战争。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党的“五月会议”、“洛川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等,为指导抗日战争,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推荐路线:北京--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黄帝陵--延安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历史

1937年中央进驻延安以后,在此召开过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延安革命遗址(15张)的会议,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策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春,-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 3月18日,中央和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军队占领延安后,许多革命旧址遭到严重破坏。现存革命旧址 140多处。其中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 5处。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壶口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玉关九转一壶收。

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东48公里的晋陕大峡谷中,传说为大禹凿石导水之处,故《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它是黄河上唯一的金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渡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1980年版50元人民币背面,水流飞泻的瀑布就是壶口瀑布。

壶口之名,得来已久。《禹贡》云:“既载壶口”。《古今图书集成》谓:“山西崖之脚,尽受黄河之水,倾泻奔放,自上而下,势如投壶,故名。”清乾隆《宜川县志》道:“观壶口形势,因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槽如壶之口然。”当地方言称瀑布为“埽”,又传说瀑布下住着黄河龙王,所以民间称其“龙王埽”。

壶口风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神奇壮丽,变幻多姿,可以概括为“壶口十八景”。

天河悬流:黄河由北向南滚滚而来,至壶口,约400米宽的水面骤然收缩为50米,暴跌而下,落差达40米,“恍若·瓮乍收,上宽中狭,自高而下,峻若建瓴,驶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形成横崖千尺,悬水奔流,山飞海立,晴昼晦冥,风雨迷离,惊天动地的河瀑奇观。明代诗人咏赞:“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线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桃浪雨飞翻海市,松崖雷起倒蜃楼。鳌头未可寻常钓,除是羽仙明月钩。”

壶口秋风:夏末秋初,雨水频繁,河水急增,浊浪滔天。瀑宽达百米,方圆数里,水汽弥漫,气势磅礴。《古今图书集成》道:“今每逢秋涨,波涛汹涌,震动远近,洵称宇内奇观。”又称,所谓秋风,因黄河之水注入壶口,其势甚险,寒气凛冽,宛若秋风吹荡。此时最能体现瀑布神韵,自古称此为当地胜景。

冰瀑银川:隆冬时节,瀑布周围的石崖上,银装素裹,玉垂冰挂,如雕似塑,玲珑晶莹,美不胜收,别有一番情趣。明人黄光炜《壶口赋》云:“每至仲冬之交,河冰先结,既坚且厚,人畜重任,往来无阻。”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曾乘冬季挥师过冰桥,攻克山西吉县。清末,西捻军梁王张宗禹率军强渡冰桥,越吕梁,救援东捻军。黄河上巨大的冰块挤成冰桥,当地民众称“神桥”,俗谚:“神河不闪人”,说神桥庇佑好人。河开冰融之时,过冰桥甚为危险,但是只要有急事,“神桥”总是等人过后才塌陷。这些动人的故事,为黄河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初春瀑布落凌期,冰块塌落,小者如牛,大者似屋,声若山崩地裂,异常壮观。

黄河惊雷:宜川民谚道:“一里壶口十里雷”,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旱天惊雷,数里之外即可听到隆隆吼声,真可谓“石破天惊,先声夺人”。古诗云:“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现代艺术家们则称之“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如果把壶口瀑布喻为黄河的心脏,那么这涛声便是它的心音。于无声处听惊雷,在这伟大的黄河之声面前,复夫何言!

霓虹飞渡:每逢日出,壶口上空,彩虹飞舞,凌空虚渡,五彩斑斓,仿佛仙桥。旧志载:“每春秋时,有气如虹横浮水上。乡人遂以为神,或亦日影之所射也”。古人诗咏:“水底有神掀石浪,岸旁无雨挂长虹”、“秋风卷起千层浪,晓日迎来万丈虹”、“映日红霞浮瑞马,满天风雨起神鲸”。

壶底生烟:飞瀑横溢,激起弥天水雾,如烟似岚,萦绕不散,仿佛云落河谷,烟生水底。古诗道:“收来千河水,放出半天云”。

雾雨袭人:《水经注》云:“数里之外,便觉雾雨沾人。”明代诗人道:“声若奔雷气若沉,蒙蒙如雨共沾襟”。笼罩在瀑布上空的水雾,任意飘逸,每个观瀑者的衣衫都会留有它们细密的踪迹。人们风趣地说,这是“母亲河”送给前来亲近她的儿女们的最别致的礼物。

十里龙槽: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龙相助,它龙身一摆辟出一道石槽,足一顿踏出千丈深潭,洪水由此流泻而去。这就形成了今日的“十里龙槽”和瀑布深潭。其实,壶口瀑布的形成再次验证了“水滴石穿”的道理。由于瀑布水流巨大的冲切力,硬生生地从坚固的岩石上冲出一道狭长的石沟,日久天长,竟长达十里。龙槽峻岩飞突,谷深流急,惊涛骇浪,撼人魂魄。龙槽宽约30~40米,蜿蜒5公里,通过孟门山后,展宽为约200米。龙槽是一幅地质长卷,显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巨大创造力。现代科学考察证明,瀑布跌水每年以3~4厘米的速度向上游退移。史志工作者在古籍中发现,壶口位置的记述与今日实地观测颇有出入,究其原因,就在于瀑布侵蚀岩石不断将河槽向上推移。

卧镇狂流:孟门山距瀑布5公里,两块巨石相对,大者长300余米,宽50米,高10余米,静卧黄河中流,远眺似舟,近观是丘,俯视如门。《吕氏春秋》载:“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大明一统志》云:“孟门在黄河中流,大石横亘数百步,鱼之溯河者扼此。”民间传说其为神石,水涨石长,终不能没,颇有灵性,而且黄河落水者确有上了孟门而获救的。石上有清延安知府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四个大字。孟门山实为黄河中流砥柱。据说,当年-两省为争其归属进京面圣。皇帝断大小孟门归陕西省,但言明得山者,须纳粮,故民国《宜川续志》载“俗云:古有粮三斗零。”

孟门夜月:《古今图书集成》道:“所谓夜月者,盖水落石出之时,山高月小,素魄流彩,光映河山,故云”。月夜登孟门赏月,可览壶口阴柔之美。古人吟之甚众,如“山随波景动,月照浪花浮”、“峨岗矗矗水洋洋,银汉横空夜未央。河底有天涵兔魄,山问无物掩蟾光。清辉厚积千林雪,寒气转飞九陌霜。因甚孟门开宝镜?·娥向晚理残妆。”

石窝仙臼:在壶口两边石岸上,分布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浅水时节,石窝纷纷显形,小者如杯,大者如瓮,窝壁光滑,积水如潭。其中最大的一个石窝,人入没顶,窝底暗流贯通,人称“仙人井”。有的石窝内还存有卵石,光洁如玉,浑若龙卵。石窝是由河水长期冲击石岸,盘旋琢磨河床凹处而成,所以多呈圆形,由此可见自然造化之功。民间相传,这些石窝乃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踪,故又称“石臼仙踪”。

民国石刻:壶口瀑布下游立有石碑一通,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碑文为:“此地南长十二里,北长十二里,东至于河,西至各山头各沟岔,陕西省长奉中央内务部咨开收归国有,不准民人私相买卖。此布

陕西省长委派测勘委员薛位宜川县知事王殿楹仝勒

中华民国八年八月三十日”。

古渡春秋:民国《宜川县志》载:“小船窝渡,即水南渡,今之圪针滩也。在县东北一百里孟门山南黄河上。”古渡口位于圪针滩南边,与山西吉县小船涡渡遥视相应,合称桑津渡。壶口周围土层瘠薄,降雨量少,植物难以生存,唯有圪针生长旺盛,圪针滩由此得名。曾有一株圪针长至合抱粗,后被毁。但其老根上今又复萌新枝,极为罕见,人称“圪针王”。圪针滩圪针有刺无勾,据说原非如此。相传当年刘秀路过此地,被圪针挂破衣衫,刘秀怒道:“生此带勾之物何用!”皇帝金口玉言一出,这里的圪针便不再长勾了。还有人说,明末李自成义军东渡黄河,成千上万的铠甲挂掉了圪针的勾刺。圪针滩渡口历史悠久,唐宋年间,屡有大军在此渡河,征战黄河两岸。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由圪针滩渡河,移驻宜川秋林。朱德总司令由此渡河往返于抗日前后方。1947年,王震率西野二纵从此渡河,挺进晋南。圪针滩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的交通和商埠重镇。民国县志载:“昔有河东粟客每年在四乡收买粮食,雇脚运集此地,后以为不便,泊成丰年,禀官立市,粟客建窑积粟,相沿至今。”现存明清老街和百年窑洞院落,尚可领略昔日繁荣。

旱地行船:壶口地区独有的航运方式。清乾隆《宜川县志》载:“上流舟航至此,集数十百人力,拽登岸,度置圆木上,号呼推挽,陆上行十余里,始复入于河。”晋陕峡谷航运不便,到壶口卸下货物,空船上岸,陆上行舟数里,过壶口后,船复入水载货,下行到禹门口连货带船一起卖掉,船工由陆路返回上游。清宜川知县吴炳有诗咏之:“轰雷掣电信奇观,簿领羁人乍一看。信有舳舻行陆地,岂无蛟蜃喷惊湍?筹边转粟传疑久,烧尾登门上沂难。却怪前贤题咏少,英灵埋没起长叹。”这一景观现已完全消失,但当年艄公们的宅院还存有干砌石窑洞20孔,以及系船缆的石柱数根,历史的痕迹仍清晰可辨。

黄河飞桥:元末明初,残元势力,为了渡河西逃,在瀑布下边约500米处的龙槽岸上,凿石栽桩,架设铁链,上铺木板,号称飞桥。凿入岸岩的柱臼遗迹犹存,可供后人凭吊。

石堡寨:清《宜川县志》载:“石堡寨,属汾川里,县东一百里”,据传为宋金时代所建,是地方民众躲避战乱和抗拒强寇的防卫性建筑。民国县志道:“石堡山,一名石堡寨。同治七八年回匪扰乱,此山未破,活人无算。”隔云岩河与牛心山互为犄角,唇齿相依。地处壶口上游云岩河口,三面临空,东侧岸崖壁立,可俯瞰黄河,高原风光尽收眼底。现有堡门,堡墙及石窑洞数十孔。

姑夫庙:壶口北10余里衣锦村有老榆树一株,树下原有小庙一座,乡人叫“姑夫庙”。相传,大禹治水之初,曾娶村中女子涂山氏为妻。新婚三日,大禹开始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村中后人为有大禹这样的姑夫而自豪,乃设庙祭祀。

秋林镇: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国民党山西省政府所在地,有保存完好的石窑洞建筑群及当时晋军居住的土窑洞数百孔。民国县志云:“兴集镇就沟崖为窑,沟之双方,均倚坡重叠窑孔三四层,入夜各窑灯光齐明,远望之如西式楼房,一时人皆比之为上海四马路云。”

另外,蟒头山森林公园已被开发为壶口瀑布景区新的旅游胜地。蟒头山方圆30平方公里,距瀑布30公里,山势奇兀,景色秀丽,堪称陕北之最。因其山形如蟒,故名。山顶圣母庙,建于明万历年,历代屡有修葺。民间传说特别灵验,所以古代香火颇盛,名播晋陕。每年农历3月8日为庙会。明代宜川进士张尧辅曾云:“宜东七十里许有山名蟒头者,山水盘结,风景攸聚,且大势屹然卓绝,连峰叠嶂,远而望之,掩映云表,俨若画图;及登高遐睇,则孤云断雁,灭没于遥天落鱼之外,真天造地设,可以崇庙貌而妥神灵矣。”山上石碑、石狮等历经沧桑,古意浓郁。特别是森林景观独秀天下,四季迥然不同。北坡的白皮松为林中仙子,分外妖娆,所以人们誉其为“小太白”。2006年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

门票价格: 旺季:100淡季:100

6、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约8公里处,是中共中央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枣园又名延园,占地面积54万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

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小礼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是在这里作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决定的。在依山的斜坡上,分布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脚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和中央社会部旧址。

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战胜利后又领导全国军民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5、黄陵国家森林公园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陵县城西南部40公里的桥山林区,沮河(古称姬水)上游,总面积4358.5公顷。最高海拔1547米,年平均温度9.4℃。公园境内森林茂密葱郁、环境清雅宜人,地貌奇特典型,气候湿润;以黄帝文化为主脉的人文景观资源源远流长,令世人瞩目。公园成立于2002年,2005年经陕西省林业厅批复,建为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由陕西紫来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12年元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百药沟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药谷”,中草药资源丰富,相传是黄帝播种百谷草木的地方,谷内有中草药200余种,据说药王孙思邈经常在此采集草药,扶救苍生。谷内的“降龙峡”传说是轩辕黄帝出生的地方。“万卷书”又称“内经石”,是当年黄帝与岐伯谈医论道编写落书的地方。十里松廊、蝴蝶谷等自然景观奇特诡异,神奇壮观。“秦直道”从公园西部穿境而过,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在景区南谷有千年古刹、紫峨寺遗址,其大雄宝殿中轴线正好在“本初子午线”上,属于皇家寺院。寺内有开凿于北魏年间的石窟,其佛像造型逼真,唐代“朝阳公主”曾来此降香。临近紫峨寺的孟家台、杨家庄、水担坪、烧锅院等北宋杨家屯兵练军遗址与公园景区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到公园游玩,既可欣赏自然风光,观赏珍稀动植物,又可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尽情饱览治途文物古迹。

按照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景区的总体定位为依托子午岭桥山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黄帝养生文化,打造世界知晓、国内标杆的中华养生源头景区。把桥山自然生态资源与轩辕养生文化相结合,建成国内首个以黄帝养生文化为主题的森林旅游区,陕北最具吸引力户外森林生态养生度假地;国家级养生文化生态示范区。

门票价格: 旺季:100淡季:50

4、延安宝塔山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名句热情地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

中国古塔建筑,一是起源于佛教,作埋藏舍利、经卷之用,凡有塔则有寺;一是来自风水学说,调理阴阳,避邪降祥。据《太平广记》载,延州有锁骨菩萨舍利塔,即指此。嘉岭山地当三川口,山腰地势平缓,河川敞开,堪舆者以为地势不完美,有缺空,便造塔弥补。因此延安宝塔的建造兼具二因。

延安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辟有南北二塔门,门高2.35米,南门额刻“高超碧落”,北门额刻“俯视红尘”。塔内采取“壁内折上式”的结构方法,每一层都有塔室。塔身底层高8米,无窗,其余二至八层,每层各开一至二券形窗洞,第九层为四面开窗,可鸟瞰全城。塔旁有钟亭,内悬铁钟一口,系明崇祯年间铸造,高150厘米,直径106厘米,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文化表现。抗战时期由清凉山移置此地,曾用以报时、报警。抗战时期,日机多次轰炸延安,宝塔是其在茫茫高原上确定方位的航标。因此,延安市政府曾拟议炸毁宝塔,0都安装好了,被中央指示停止执行,这一古塔遂得以保全。国民党进犯延安时,飞机误降富县,皆因驾驶员错将富县城西半山腰的开元寺塔当作延安宝塔,这可算延安宝塔的一桩逸闻趣事。延安宝塔,历代题咏众多。明弘治延安知府李延寿《公庭晚晴坐对嘉岭山遣兴》:“嘉山叠叠倚晴空,景色都归夕照中。塔影倒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丛。翘首峰头故营垒,令人追忆范文公。”1944年春,陈毅作《延安宝塔歌》:“延安有宝塔,巍峨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犹如竖战旗,敌军胆气丧。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再视塔尖下,千万砖块放。层层从地起,累累逾万丈。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稳当。塔脚宽且厚,塔腰亦粗壮。方知塔尖高,群砖任鼎扛。塔尖无塔脚,实在难想象,塔脚无塔尖,塔亦不成状。延安劳模会,其理正一样”。1965年,郭沫若《题傅抱石<延安画卷>八首》其四:“岭头犹见塔巍峨,不拜菩萨拜荷戈。塔是人民之所造,留为纪念换山河。”

宝塔山是延安城最高的山峰,是延安的化身,延安的代名词,延安的“城徽”,也是延安最重要的游览区之一,中外宾客无不登山凭眺,纵览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如今,宝塔山已被建设成为塔影亭立,层峦积翠,石径通幽,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的森林公园。宝塔山绿化始于1956年。时任团中央-的-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宝塔山上亲自栽下了第一批共青林。此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代表在山上又营造了纪念林,并设立了纪念标志。宝塔山绿树成荫,风光独好,盘山柏油路直达塔下,名人诗碑掩映在松柏丛中。现在,夜幕降临,华灯四放之际,宝塔流光溢彩,像一颗“夜明珠”,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灯塔”。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回延安,当天下午,他便驱车登上宝塔山。那时,山下宝塔大桥尚未建造,上山需蹬水过河,总理的坐车因打滑陷在南川河中,从四面八方来的老乡自动上前把汽车稳稳地抬出放在路上,延安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是难以言述的。在山上,他逐字逐句地念完毛主席给延安人民的复电。望见对面的清凉山,总理沉默良久,突然提出要上清凉山去,后因陪同外宾的时间到了,他才打消去意。事后才知道,总理想上清凉山祭奠在劳山事件中为掩护他而壮烈牺牲的副官陈友才,陈友才牺牲后就被安葬在了清凉山上。次年,宝塔大桥建成,渐渐被当地称作“总理桥”。如同巍峨的宝塔一样,周恩来伟大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延安人民的心中。

宝塔山游览区还有摘星楼、嘉岭书院、烽火台、范公井、摩崖石刻群、日本工农学校旧址等景点。

摘星楼:位于宝塔山的峰巅,海拔高度1135.5米。据说曾是范仲淹等镇守延州时的观察所,故名望寇台,现仅有台基、断垣及古堡残迹。城堡南面、东北面坚固的城墙,依然挺立在山上,至今还能看出其轮廓。现有建筑是198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为两层周廊十字歇山顶重檐仿古楼阁,高15米,混凝土仿木结构,金顶朱栏,雕梁画栋,势若高悬,气冲霄汉。临此绝顶,极目八方,一览众山小,顿生“山到绝顶我为峰”的豪兴。一楼匾书“摘星楼”,为马文瑞手迹。

烽火台:在宝塔山东面,距塔约400米,原为15米高,周长16米的圆锥形土台。现已修复成倒斗形砖砌烽火台,有台阶直通顶端,上修垛口、焚烟台,是延安市唯一一座保留完整的古代烽燧建筑。该台地当要冲,视野开阔,东、北、南三道河川一览无余,与附近山头的古烽火台遥遥相应,尚可依稀望见。

范公井:山脚公路的东北石畔上,有人工在石岩中凿出的古井一口,直通延河水,深24米,相传为范仲淹驻军山上时开凿的,故曰范公井。清嘉庆《延安府志》:“范公井在嘉岭山半,二水合流之冲。范文正依山为砦,凿石悬绠以取水。”

摩崖石刻群:山脚西麓临街处,有200余米长的石崖一湾,布满历代政要墨客的题字。现已建成融摩崖石刻与碑廊艺术于一体的游览区。摩崖石刻有高山仰止、先忧后乐、泰山北斗、出将入相、是岸、洞天等古代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范仲淹手书的“嘉岭山”三个隶体阴刻大字,每字高3.68米,宽3.37米,遒劲有力,气势博大,是延安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延安历史的重要象征之一。明弘治《延安府志》载:“嘉岭山在城东南一百八十步南河滨。宋文正公范仲淹守延时书‘嘉岭山’三大字刻崖石。”清代陕西巡抚邓廷桢巡视陕北,以诗记事曰:“马头忽见嘉岭山,大字摹崖屹相向,怪螭蟠屈瘦蛟舞,乃是龙图老子之笔杖。”范仲淹曾授龙图阁直学士,被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宝塔山开放时间:

旺季:早6:00――晚9:00

淡季:早7:00――晚7:00

门票报价:

普通门票65元/人次

邮资门票67元/人次

门票优惠政策:

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儿童1.2米以下免票。

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中小学生凭学生证半价优惠。

登塔:10元/人

旅游交通:

从延安火车站、汽车南站乘1路、9路、11路、18路公交车和13路旅游专线车均可到达宝塔山。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旅游景区

3、乾坤湾

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陕北山谷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延川县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远古先民生息繁衍的中心区域之一。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在她流经延川县土岗乡大程村、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村,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来到圣览山巅,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畔上的河怀村和伏义河村,犹如黄河巨龙怀抱其间的“阴阳鱼”。这段黄河古道就是乾坤湾。她令人遐想,发人深思。她如同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在天廷丢落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河图”和“洛书”,她酷似天地造化的天然太极图。伫立小程村古城畔新建的“乾坤亭”里,俯视河东的河怀村,她似一个夸大的逗点造型,如果要说她像一个蝌蚪,不如说她更像个精虫,也许她就是那个“阴鱼”,那么河西的伏义河村可能就是与之相对应的“阳鱼”了。太昊伏羲氏当年也许就是在圣览山和如今的“乾坤亭”等处有了如此的感悟。s型黄河古道峡高谷深,石峡嵯峨,岩壁峭直,奇伟峻险,简直令人惊心动魄;黄河水流广阔浩淼,汹涌澎湃,咆哮如雷,如万马奔腾,威武雄壮,势不可当。黄河气势磅礴,气度非凡,她象母亲一样善良、温柔、丰腴、至美、慈祥,更象父亲一样严峻、刚毅、执着、博大、豪迈、包容、奋进。因此,可以说,乾坤湾是蕴藏“黄河魂魄”和显露黄河个性特征的河段。

1997年初冬,全国著名的民族民俗文化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在当代著名画家、陕北知名人士冯山云的陪同下首次考察了乾坤湾。靳之林教授看着黄河-大峡谷,看着s型黄河大转弯,浮想联翩,激动不已。他对冯山云等随行人员说:“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看到过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激动过。在我看来,古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著名景观,比起这里的黄河-大峡谷上s型大转弯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当晚在土岗乡政府下榻的靳教授,依然热情澎湃,欣然命笔,题写了“若不见民族魂,阳阳初照,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不久,前来这里考察、欣景、写生的学者、画家有:北京电影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主任乔晓光,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中国民族文化学者杨森夫妇等人。随后,北京的学者以及文化名人和国外学者来些考察、观光赏景的人愈来愈多。

1998年秋,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首次向全国观众播出展示了“乾坤湾自然景观”。随后,乾坤湾自然景观成了延安电视台新闻联播前的标志性特写镜头,成了国内外许多游客向往的地方。2005年,乾坤湾通过了国家资源部的审查,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命名为延川黄河蛇曲地质公园。

票价格: 旺季:90淡季:60

2、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王家坪,建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3月起免费开放。

馆藏文物31130件,其中一级文物l34件,二级文物2236件,是全国革命类博物馆藏品最多的纪念馆之一。藏品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棉纺、石刻、铁器、手稿、文件、书报杂志、货币、邮票、-等。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刘志丹用过的砚台、皮带、大衣、马鞍;谢子长的眼镜、手枪;红二十七军三团政委李赤然用过的公文包;毛泽东赠张明科的手枪;“小米加步枪”的文物组合;边区参议会议员证;边区政府红色大印;李鼎铭的金属私章和使用的狼皮褥子;中央医院的出诊箱、魏一斋用过的听诊器;延安时期气象观测设备;干部学校的各种印章、教材、笔记、校旗;边区军民食用的豆钱钱、米糠、野菜,学习用的桦树皮、马兰纸、自制的桦树皮饭盒;新华化学厂生产的肥皂;兵工厂制造的武器;边区银行印钞票的油滚、石板、印刷机及印刷纸币、光华商品代价卷;大生产运动中颁发的奖状、奖章、纪念证和宣传材料;毛泽东等人的手稿及著作早期版本、题词手迹;“四八”烈士遗物;延安时期出版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边区群众报》等等。其中有许多文物弥足珍贵,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实事求是”石刻:这是l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的题词。镌刻在四块二尺见方的方石上,原嵌于中央党校礼堂正门上方。1947年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时,把礼堂全部毁坏。由于党校师生事先将石刻从墙壁上取出,埋人地下,石刻幸免于难。建国后,延安师范学校在党校原址上劳动时挖出了石刻,交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石日晷:延安自然科学院使用过的计时器,采用当地粗沙石制成,长77厘米。宽41.5厘米,厚l9厘米,呈长方形,石块上画一半圆,圆心竖一短棍,棍影随太阳升落不断移动,对应于石块所刻l.12钟点。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时,埋于地下,1953年出土,交纪念馆保存。炕桌:长51厘米,宽37.5厘米,高31.5厘米,黑漆斑驳。l936年2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东征红军驻进清涧县袁家沟,当晚宿于农民白育才家中,毛泽东在此桌上办公。次日,陕北大雪。2月7日,毛泽东伏案疾书,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毛泽东作诗的“书桌”就是这张小炕桌。毛泽东离开后,房东一直将之作为传家宝,精心保护ol972年被纪念馆从袁家沟征回展出。黄呢大衣:刘志丹烈士遗物。刘志丹在从事兵运工作时,得到这件大衣。后来送给高维嵩,刘志丹牺牲后,高维嵩把它交给母亲保存,l953年,他赠送给纪念馆。小青马:毛泽东的座骑标本。鞍辔齐全,栩栩如生。西北局从三边草地选购回延安,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在南门外体育场试骑后决定留为毛泽东的座骑。转战陕北途中,它是毛泽东的主要代步工具。一次,在部队未发现敌情的情况下,它机警地把毛泽东驮在山崖隐蔽处,躲过了国民党飞机的侦察。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小青马作为军功马被送到北京动物园饲养。随着岁数的增大,毛色渐白,成了一匹白马,1962年衰老而终,马皮被制成标本。l964年8月,运回延安。据说,它临终前,头向中南海方向长嘶三声,似同主人告别。

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照片特别能引起人们兴趣。那就是新华社副社长石少华拍摄的《毛泽东在延安和两个小八路亲切谈话》照片。1964年,毛泽东在北京设便宴招待石少华,谈到他的摄影作品,特别问道:“你知道那两个小八路是谁吗·他们现在做什么·”照片中个子高的小八路是张学思的通讯员安定宝,中间个矮的那位叫刘长贵,山西寿阳人,l937年参加红军,次年末到延安。1955年转业到辽宁海城丝绸厂,任武装部长,l993年因卡车撞倒电缆不幸被击中而逝世。1939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参加“抗大”3周年纪念大会。上午8时许,毛泽东从乘坐的一辆浅灰色轿车上下来。安定宝和刘长贵跑上前去。毛泽东亲切地问:“小同志,你们多大啦·”刘长贵抢答:“我十四,他十五。”毛泽东又问:“你们这么小,为什么参加革命啊·”两个小八路同声回答:“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问:“你们来看我,知道我是谁吗·”“知道,你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不对,我不叫毛主席,叫毛泽东。”当得知两个小八路都没念过书时,他就在手心上教他们写“毛泽东”3个字。当时在场的新华社记者石少华便拍下了这一历史场面,成为反映延安生活的经典作品。

纪念馆广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平坦开阔,环境幽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园艺花坛四季常青。最为醒目的是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高5米,重约3吨,通高8.15米,基座上锈刻着-总书记子书的“毛泽东在延安”。铜像名为“-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1997年1日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

纪念馆门前的王家坪大桥系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一跨大桥,全长205米,美丽高大的红色主拱圈,宛如一道钢铁长虹,横跨两岸,是全省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的一座,同纪念馆庄严的氛围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绮丽景观,大桥是延河上最大的一座现代化桥梁。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每位来延参观、考察、旅游者必到之处。l989年,-总书记参观纪念馆,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该馆举办的《陕甘宁边区货币和邮票专题展览》。正如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该馆参观时所言:“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陈列馆舍先后四次重建,2006年4月,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建,2009年8月落成的新馆,是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之核心项目,其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1.43万平方米,广场面积3.8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张。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1、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园内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每年清明节、重阳节,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桥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陵园入口处有“汉武仙台”,高数10米,拾级而上,县城、东湾尽收眼底。

桥山东麓有轩辕庙,庙内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大殿神龛内有用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院东碑廊内树历代古碑50余幢,多是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与重修碑记。庙内有古柏13株,有高18米的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的“黄帝手植柏”和群柏之奇的“汉武帝挂甲柏”,院内还有“黄帝脚印”和“夸父追日石”等景观。孙中山、毛泽东、蒋中正及当代国家领导人-、李鹏的题文碑刻分布于院内及碑亭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2000年清明节,由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及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亲笔题写的“澳门回归纪念碑”在庙内落成揭彩,为庙院增添新的景观。

1990年4月,-同志来黄陵视察期间,明确指出黄帝陵必须立即整修扩建,使之与其本身内涵价值相适应。1992年8月,大规模的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投资8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清明节竣工。新建的庙前广场、山门、印池、轩辕桥等掩映在绿树红花、湖光山色之间,使黄帝陵更显庄严、肃穆、古朴、典雅。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50

标签:景点 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