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综述范文

篇一:反思自我评价文献综述

自我评价综述范文


一:相关概念鉴定

1.反思自我评价

指某个个体想象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2.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主要采用实验法。

如学者黄丽通过运用修订的RISC(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由Cross等人编制而成,让大量被试进行实验,得出个体的自信心受来自好朋友的反思自我评价影响显著,在反思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情况下,高自我构念者的自信水平会有显著提高。反之则降低。再如学者岳彩镇在其博士论文《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神经机制》中采用Aron等人编制的(IOS)亲密关系量表,ERP技术和自我参照研究范式对大量被试进行调查得出个体在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那么其对他人的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不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人的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有分离效应等等结论。

3.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特点

3.1国外研究现状:

James强调社会自我,这为反思自我评价提出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 Cooley提出反思自我或者镜像自我,随后Mead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认为个体的自我反思受重要他人的影响,同时也受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反思评价由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反思评价组成;紧接着符号互动论被许多研究者所支持,并开展了各项研究,如Kelly发现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也可能受到反思评价的影响。 随着研究得深入Shrauger和Scholeneman对符号互动论提出了质疑,Felson对儿童的纵向研究发现自我知觉会对反思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1993年Kenny和DePaulo研究发现人们判断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是根据他们的自我知觉。2004年布朗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将心中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时会观察别人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构建合适的形象或者肯定自我观。2009年Nurra等人的研究发现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评价受他人实际评价的影响。

3.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非常少,经过查阅文献发现博士论文一篇:学者岳彩镇的《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硕士论文一篇:学者黄丽的《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期刊两篇:岳彩镇 黄希庭 岳 童《青少年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岳彩镇 黄希庭《反思自我评价研究述评》。

总之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国外较多,国内非常少,因此对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前景广阔,目前教师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的重视,因此在学校开展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反思自我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篇二:反思自我评价文献综述

反思自我评价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反思自我评价

Felson (1989)[36]Felson,R. B. (1989). Parents and the Reflected Appraisal Process: A Longitudinal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 965-971.认为反思自我评价指个体对于他人对自己看法的知觉; Kenny和DePaulo (1993) [37]Kenny,D. A,& DePaulo,B. M. ( 1993) . Do people know how othersview them?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ccou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4,145 - 161.在探讨人们是否准确地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引入元知觉(meta-perception)这一概念,也是指个体推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Tice和Wallace (2003)[39]Tice,D. M. ,& Wallace,H. W. ( 2003) . The reflected self: Creatingyourself as ( you think ) others see you. In Leary,M. R. ,&Tangney,J. P. ( Eds) . 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 New York:Guilford Press,91 - 105.将反思评价定义为个体推断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国学者对反思自我评价的界定如学者黄丽[40] 黄丽. 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D].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系研究所,2012:1.认为反思自我评价指某个个体想象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岳彩镇[41] 岳彩镇.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神经机制[D]. 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2.认为反思自我评价作为镜像自我的核心要素,指个体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觉。

2.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实验法对反思自我评价进行研究。

如学者黄丽通过运用修订的RISC(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由Cross等人编制而成,让大量被试进行实验,得出个体的自信心受来自好朋友的反思自我评价影响显著,在反思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情况下,高自我构念者的自信水平会有显著提高。反之则降低。再如学者岳彩镇在其博士论文: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神经机制中采用Aron等人编制的(IOS)亲密关系量表,ERP技术和自我参照研究范式对大量被试进行调查得出个体在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那么其对他人的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不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人的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有分离效应等等结论。

3.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特点

3.1国外研究现状:

James强调社会自我,这为反思自我评价提出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 Cooley提出反思自我或者镜像自我,随后Mead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认为个体的自我反思受重要他人的影响,同时也受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反思评价由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反思评价组成;紧接着符号互动论被许多研究者所支持,并开展了各项研究,如Kelly发现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也可能受到反思评价的影响。 随着研究得深入Shrauger和Scholeneman对符号互动论提出了质疑,Felson对儿童的纵向研究发现自我知觉会对反思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1993年Kenny和DePaulo研究发现人们判断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是根据他们的自我知觉。2004年布朗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将心中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时会观察别人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构建合适的形象或者肯定

自我观。2009年Nurra等人的研究发现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评价受他人实际评价的影响。

3.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非常少,经过查阅文献发现博士论文一篇:学者岳彩镇探讨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硕士论文一篇:学者黄丽探讨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期刊两篇:岳彩镇 ,黄希庭 ,岳童关于青少年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的研究;岳彩镇 ,黄希庭对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的述评。

总之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国外较多,国内非常少,因此对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前景广阔,目前教师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的重视,因此在学校开展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反思自我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篇三:自我过程综述

自我过程理论概述

摘 要:自我过程分为自我评价、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现三个内容。自我评价依赖自我估价和社会比较实现。自我美化的方式有:选择性遗忘、自我照顾归因、自我设障、缺陷补偿等。自我表现分为真实性自我表现和策略性自我表现。 关键词:自我过程,自我评价,自我美化,自我表现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是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历等某方面不自觉形成的。而自我过程就是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意识方向和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个体作为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社会目的,也为此追求着不同的目标。自我过程可以分为自我评价、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现三个内容。

1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通常依赖自我估价和社会比较实现。

1.1 自我估价

自我估价是指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我能力或品质的准确信息的任务来检验自我观念的过程。当人们无法确认自己是否有某方面才能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做它,来检验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选择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时候,对书法班和音乐班都很感兴趣,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哪个,于是报了两个班。在三周体验期内,确认自己音乐方面比较有天赋,而书法学起来很吃力。所以,退了书法班,选择音乐班。这就是一个自我估价的过程。又如,目前奢侈品消费之风从自我过程角度来分析,人们通过购买和拥有奢侈品来验证自我,证明自己。

1.2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指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社会比较可分为三类:平行比较、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

1.2.1 平行比较

在经典的社会比较理论中,Festinger提出了相似性假说,认为个体想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直接、客观的手段,这时个体就会倾向于与他人,而且与自己能力和观点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因为相似的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是“相似性假说”。

例如:,在选择报考的大学和所修的专业时,人们会重点参考和自己分数以及性格方面相似性较高的同学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1.2.2 上行比较

Wheeler等人首次提出了上行比较的观点,认为个体喜欢和比自己等级高的他人进行比较,为了与他人寻找差距,达到自我的进步的目的。Collins认为个体的预期会对上行比较的效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预期自己将来会和上行比较目标不同,就会有一种对比效果,个体就会萌生一种自卑感,产生更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如果个体预期自己将来会与上行比较目标状态相同,就会有一种同化效果,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例如:现在选秀节目出来的歌手大多会说,自己从小崇拜某一歌星,以他为榜样,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达到他的成就。但也有些认为自己一辈子也打不到偶像的成就,而灰心丧气。

1.2.3 下行比较

该理论认为当个体遭遇失败、丧失等任何消极生活事件时,个体的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这时个体倾向于和比自己处境差的人比较,以此来维持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

卡耐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若你在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请看看没有脚的他们,到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其实比很多人都很幸福,很幸运了,所以要好好珍惜,这个简单,属于我们的幸福!”这就是下行比较的典例。

总之,向上同化和向下对比易产生积极情绪,向上对比和向下同化易产生消极情绪。

2 自我美化

自我美化是指个体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加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在自我

美化的过程中,常常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2.1 选择性遗忘

该词源于弗洛伊德的记忆抑制学说,他认为人通常会遗忘自己不愿保留的记忆。当回忆的事件有损个体自尊时,个体常常出现对回忆事件的选择性遗忘。

例如:某些曾经受到人身伤害或性侵犯的人在经常与施暴者见面的情况下也记不得被侵犯的经历。又如经典的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中,新上任的爱德华大夫是冒名顶替者,但由于选择性遗忘他无法回忆出真正爱德华大夫的死因,在女大夫对他的梦境的分析下,才唤起了他关于凶杀案的记忆。

2.2 自我照顾归因

归因指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这种方法是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

例如:考试失败时把它归因于试题难度和考场上的运气,这样做自己能很快走出考试失败的阴影并进入努力争取下次考试成功的良好状态。

2.3 自我设障

在一些我们感到不适或感到威胁的情景下,我们无法保证自己能做得好,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为了避免这种可能的失败对自我价值感的损毁,我们往往会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策略,使自己可以避免这种潜在的危险,或者使这种危险既使成为事实但也不构成对自己的损害。所谓自我设障就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

行动式自我设障包括一系列个体所能控制的对学习不利的行为和事件,如不好好准备、休息不好、减少练习的时间等。自陈式自我设障指的是个体为将来可能的失败寻找一系列不可控的借口,包括考试焦虑、紧张和疾病等。抬举他人相比于前两种自我设障的策略比较特殊:个体在面临竞争或比较的情境时,并不选择行为的或自陈式的自我设障行为对自己产生影响,而是提供给竞争者或比较者额外的信息或帮助对他们产生影响使其有更好的表现,而自己同样尽力以求最佳表现。若失败,则可将之归因于竞争者所获取的额外利益,从而避免他人及自己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同时还可博取不自私、有爱心的美名。

2.4 向下的自我比较

当自我价值目标落空时,向上的和与自己类似的人比较就可能大大挫伤自尊心。这时个体会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想象有些人的价值还不如自己。向下的社会比较可以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妒忌心的上升。

2.5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多数有损于自尊时,便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 例如:当比赛失败时,可以选择接受这样的反馈信息“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竞争”来冲淡消极的情绪。

2.6 缺陷补偿

人们在社会上不可能事事成功。当遭遇失败时,便可对社会上相关的事情做重新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例如:一个参加唱歌比赛不成功者可以这样认为:“学习对我来说比唱歌比赛更重要。”缺陷补偿有助于我们自身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调自我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3 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3.1 真实性自我表现

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的公开形象和自我的实际情况是相当一致的,个体一般都希望别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力图通过自我表现给人留下一个与自己真实情况相一致的公开形象,我们称之为真实性自我表现。

开诚布公,诚心诚意,坦诚相见等成语都便显出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希望彼此真诚。

3.2 策略性自我表现

在某些情况下,自我表现是出于策略性的考虑,努力形成或控制他人对自己的知觉印象,称之为策略性自我表现,或自我监控。高自我监控者往往是社交中的高手,可以根据交往情境,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的不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象。

例如:格根以一群新入学的海军学员为研究对象。把他们分成A、B两组,交

给每组被试同样的工作任务,但是给以不同的指导语。对A组说的指导语特别强调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对B组的指导语强调必须正确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研究结果发现:强调要有效解决问题的B组被试,较多地作出对自己肯定的自我评价,让大家知道他的才能、特长和优点,目的是让他人了解自己和自己保证完成任务的决心与信心。而强调搞好关系的A组被试,他们在作自我介绍中表现得非常谦虚,甚至批评自己的缺点,他们估计这样的自我介绍会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便于以后的和睦相处、团结合作,把工作做好。

又如:有的少先队员在马路上与同伴发生争执,进而动手扭打之前先把红领巾解下来放好,然后再打架。说明这个少先队员意识到:少先队成员不允许作出越轨行为,而打架是少先队组织所不允许的,要受到社会的指责。因此,解下红领巾打架这一自我表现,是为了免受团体规范的约束。

总观已有的关于自我过程的研究,我认为自我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课题,国外心理学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但研究缺乏系统性,仅仅关注社会比较、自我表现的类别策略等问题,对于更广泛的领域尚未涉及。

参考文献:

[1]崔丽娟,才源源. 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2]黄佳妮. 基于自我过程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0(02):204-207

[3]方华. 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自我发展关系探究[J].学术纵横.2008(11):97

[4]陈阅. 简析自我设障[J].职业圈.2007(18):188-189

[5]邢淑芬,俞国良.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78-84

[6]史清敏,赵海. 自我表现理论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25-432

篇四:课题自我评价

课题自我评价

本课题在白银区教学研究室相关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校课题组成员及广大教师二年积极、认真、深入的探索研究,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开发并建构生活化、开放化的作文教学系统和评价体系。为学校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推广的作文教学经验。

课题的选题针对当前我市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及我校作文教学的需要,特提出“情境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一句话,它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情境体验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的作文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课题能紧扣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际,所以其研究内容具体、明晰,研究目标合理、可行。课题组成员均为我校有影响的负责人和骨干,他们在科研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加之选取了合理、科学、有效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课题组的团队精神和整体实力得以较好地发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统计、资料综述、探讨研究、个案分析等科研方法,使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并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科研水平,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能力与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及习作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认知能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创设了具有一定特色、关注体验的作文教学模式;撰写科研论文,推动了相关领域内的教学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构建了情境体验作文的教学模式:(1)组织活动,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体验。(2)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唤醒学生的体验。(3)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流泻学生的体验。(4)在体验中交流,把亲身体验转换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

二、形成了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步骤与方法:(1)确立主题。(2)感悟积累。(3)交流合作。(4)构思成文。(5)反思评价。

三、总结了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评价方法。情境体验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的作文教学策略,评价是多纬度的、整体性的。(1)多样化的评价标准。(2)多层面的评价主体。(3)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二、三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一、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组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从2011年至今,学生有40多人次获区、市、省、国家习作竞赛奖。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多篇论文在省市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研究论文和相关成果成为我校宝贵的经验财富。为我校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三、构建了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四、构建了我校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极大提高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高效开展作文教学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

三、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领导重视

学校校长及行政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他们既是领导者又是研究者,既参与研究又指导管理,这种研究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和引导;主持人还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掌握教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正确把握科学的理论,及时关注、了解课题研究动态和方向;还不定期请教研员和一线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众多举措,有力确保了研究工作按既定方向和目标推进。

二、专家引领

两年来,我们始终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相关教研专家给我校课题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把握住了课题研究的要点,明确了课题的要求。通过专家引领,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要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方案;第三步:收集案例,进行对比,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制订了三点要求:一是以课题研究促教师自身发展,抓住契机,努力提高;二是相互交流,把课题研究作为全校老师展示教学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三、把课题研究当作教学研究的主心轴

学校将课题列为重点工作,写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领导亲自抓要求,重落实。

课题研究跳出课题组成员的小圈子,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研究氛围。使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上分析因果,总结理论。突出“问题即课题”,探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体教师的课题研究按“六个一”的要求展开,即从教学实际中寻找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学习一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堂课题探课——在教科研组以上一堂课题研究探索课——记录一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这些措施,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并为之形成了有力的保障。

四、以案例为载体,探索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案例为载体来进行探讨。通过一个个的案例分析,来发现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实效性的、可操作性的东西,使课题研究做到了“从小入手,探索共性,发现规律,形成模式”的研究思路。

三、学术价值应用的自我评价:

课题研究得出的一些分析结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指导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如课题初步构建的基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标签:范文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