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一共有多少》教学反思范文4篇 《探究“一共有多少”的教学反思》

本文将介绍教学反思范文的数量及内容,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通过对现有的教学反思范文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将带您了解目前市场上可供参考的反思案例数量,以及它们在教学方法、学生互动等方面的探索与改进。无论您是初涉教育的新教师,还是已经积极从教多年的老师,这篇文章都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一共有多少》教学反思范文4篇 《探究“一共有多少”的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共有多少天》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通过“一共有多少天”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编制口诀的方法,体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本节课尝试着改进在亮相课《儿童乐园》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组在试讲之前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教研,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这节课明显比上节课有了很大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入了文学作品和古诗文,在习题的呈现方式中我们也引入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拟人化的小人物,将习题用“故事串”串起来。改进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改进后,学生做题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能将自己设计成到为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报着必胜的信念来完成每一道题目,进而提高了做题速度和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但是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但是再次试讲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平时已经带领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认为学生对口诀已经掌握的很熟练,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识记,没有照顾到个别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改进策略:经过研讨后我们准备设计一个“对口令”或者“拍手”的游戏环节来帮助学生尽快地记住口诀。本节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组还要不断地进行研磨。

《一共有多少》教学反思范文4篇 《探究“一共有多少”的教学反思》 第2张

第2篇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学生每天接触的铅笔作为教具,创设两手分别拿着3支铅笔和2支铅笔的情境,并夸张地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动作,让学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支铅笔。通过合起来的动作让学生了解“合起来”就是计算一共有多少,并让学生拿着铅笔跟我一起做一做,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接下来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并且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数”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让他们说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由于他们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既不准确也不完整,于是我试图让他们跟着我学说,经过几次的训练,大部分孩子已经可以按照题目的意思表达清楚。接下来我试图让学生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但学生的“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是:2+3=5;有的是:2支铅笔加3支铅笔是5支铅笔;有的是:2支铅笔加3支铅笔是多少?虽然有的同学已经将加法的意义说出来了,有的同学的问题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简练的问题。直到解决完问题,我结合本情境引导、强调算式和问题的不同后,还有些同学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问题的概念。在下面的“练一练”中,我也能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解决,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只为提问题开了个头,学生在反复引导下已经逐渐抓住了提问题的雏形,我相信以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更棒的!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摆一摆”这一活动中,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只是把教材中的桃子等图片转换成学生现有的小棒,让他们根据图意来摆一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啊,让他们拿出小棒来之后就开始和小棒交上朋友了,尽管我一直提醒,但是收效甚微,孩子们还是沉浸在小棒中不可自拔。数学课堂上的活动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与引导,由于本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学具来活动,所以孩子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我在以后的活动课中,我要更加精心的去设计和组织,争取使学具成为真正的学具,让学生充分体验,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3篇

?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教学7的乘法口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不管从学习方法上说,还是从教学内容上说,这都是一堂没有悬念的课,学生很容易可以把7的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老师甚至觉得它不是上公开课的好选择,似乎太简单了,没什么好上的。因此在选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设计才能从简单入手,给学生创造“运用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进行思考”的机会;怎样设计才能为长远打算,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从数学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素养。感谢我的导师在磨课过程中,用她专业的数学素养、精准的数学眼光指导我逐个环节地预设、推敲、改进。其中对我又不乏尊重,给我提过建议后,给我独立思考、领会、自我把握的空间,她总说,只有我自己觉得顺了才能够准确地引导学生。

课堂中,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能力,我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参与观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本节课创设了“一共有多少天”的情景,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个星期有7天,观察情境图中的对话提出“2个星期一共多少天?3个星期一共多少天?9个星期一共多少天?”的问题。接着再观察表格,思考“几个星期一共有几天”,在集体交流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乘法口诀算或用前一个数加7。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观察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课标中数学思考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二、从编制口诀入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课标在概括阐述“数学思考”时指出希望达到三个目的:让学生学会思考,体会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学会思考的重要方面是学会数学抽象,学会数学推理,学会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活动,在学习卡中设计了点子图帮助学生编口诀,分解学习数学抽象的困难。在乘法口诀编制出来后,又结合点子图引导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表示的不同意义,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如:四七二十八,点子图横着看是4个7,竖着看是7个4。接着又安排观察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口诀间的联系,充分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如:口诀里有都一个“七”;有一个数字是从一到九在增加;后面的得数每次多7等。学生经历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满足了表达的欲望,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从点子图入手,理解数线图,数形结合,记忆口诀。数线图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比6的乘法口诀中的使用点子图推算的方法抽象得多。因此我在教学中还是借助了点子图的教具,结合板书帮助学生理解1个点代表1天,7个点代表一个星期有7天,7个点用一条线段表示有1个7。这个做法,化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接着还加以延伸,让学生思考其它分法,数形充分结合,帮助记忆口诀。在调动课堂气氛的思考中,我设计了打电话对口诀、摘星星两个游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巩固了新学的口诀。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教学评价语言比较单薄;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反应不够迅速,要迟疑一会儿才能改变策略;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个别提问的语言比较琐碎、不够准确;在引导过程中,自己还是比较着急,对学生放手还不够,扶得比较紧,尤其是课堂前10分钟。一个人,如果只会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观点,只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不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将会十分平庸。学会数学思考,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学会思考的教师才能实现专业化成长的梦想。“实践探索在继续,我的思考也在继续。”未来,我会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

第4篇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因此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不是难点。而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我把理解加法的意义作为重点,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我不担心他们掌握不了这一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将他们零散的知识串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