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社区全国助残日倡议书模板3篇 共建共融:关爱无障之爱

社区全国助残日倡议书模板,是针对公文网站地编辑而设计的一份模板。该模板旨在呼吁社区广泛关注各类残障人士的权益和福利,倡导扶助行动和共建包容社会的努力。通过这份倡议书模板,我们希望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度,促进社区内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为残障群体创造更加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社区全国助残日倡议书模板3篇 共建共融:关爱无障之爱

第1篇

目前,全市各地正在贯彻落实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残疾人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特殊一员,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存在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人的生活比较贫困。

关爱残疾人,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第二十六个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市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倡议:

一、搞好爱心助残宣传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了解残疾人,早日加入爱心助残的行列。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和力量,关爱所有我们需要关爱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残疾人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让我们打开心扉,赤诚相见,与人为善,放飞爱心。

二、扶持残疾人,关注残疾人,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康复、就学和就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作为跨世纪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做文明的先锋,让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份爱心,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心中,同残疾人共享一片蔚蓝的天空!

三、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要从人道主义出发,争当助残志愿者,走进残疾人家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们献一份爱心,办一件好事,为他们排忧解难。

四、各社区也要在居民邻里之间鼓励和倡导助残帮困的社会风尚,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社区全国助残日倡议书模板3篇 共建共融:关爱无障之爱 第2张

第2篇

在第__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共青团临潭县委、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总工会、县妇女联合会向全县各界朋友们倡议:

一、当好引领者。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健残协力,引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社会文明风尚,促进我县助残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好维权者。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与残疾人争权夺利,为残疾人讲解政府为帮扶贫困残疾人和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而采取的积极政策和有力措施,全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三、当好志愿者。身体力行,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坚持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好事、实事,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与祝福。

四、当好宣传者。大力宣传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康复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残疾人就业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全面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残疾人观,残健共融,共建共享文明临潭。

五、当好主人翁。珍重权利,残疾人朋友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共创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爱是博大无私的给予,理解是人与人相知相助的桥梁。我们殷切盼望善良的人们倾情施爱,我们期待着每个生活在困难中的残疾人都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让关爱、支持、尊重、平等、理解成为我们和残疾朋友的心灵桥梁,让扶残助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美丽的临潭传承发扬!

第3篇

今年的5月17日,是第__次“全国助残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关注残疾儿童,重视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救助工作,开展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由于残疾儿童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大多数患病儿童难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服务,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

在今年“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季,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友爱、互助的理念,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访惠聚”活动,区残疾人联合会特向各单位、社会各界发出倡议:

一、全社会要继续发扬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为残疾人送去更多的温暖。在涉及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涉及残疾人事业的各个领域,力所能及地扶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

二、各行各业都要树立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在文化、商业、医疗、交通等窗口服务行业中,广泛开展助残活动,切实帮助解决残疾人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

三、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送学送教、红领巾助残”、“科技扶残”等助残活动,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走进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为残疾人及其家庭送温暖,办实事,做好事。勉励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