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君子自强不息的演讲稿3篇 君子永不止步:自强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君子自强不息,这句古训激励着我们前行,不断追求卓越。作为一个公文网站的编辑,我们志在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的公文信息服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将以崭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不断迭代创新,为各层级的君子们带来更加便捷的公文体验,共同迈向成功的辉煌。

君子自强不息的演讲稿3篇 君子永不止步:自强之路

第1篇

同学们,你知道吗?许多贫困的大学生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的。他们没有因为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好就放弃学业,相反的,他们给我们树立了独立自强的好榜样。

一位来自xx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年级的学生就是如此的。这位姑娘放假时没有选择休息,她整天在炎炎烈日下,在嘈杂的街道旁,一只手撑着伞遮挡阳光,而另一只手扶着书本,在那吆喝着卖书。在她旁边就是学校,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边学习边工作。每天当她做完工作后,她就会到图书馆里去学习,直到很晚很晚才回宿舍。同学们,她是如此的懂得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边学习边工作,生活完全自理,难道她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还有一位的遭遇就更惨了,他叫xx,来自于xx,他是一个残疾人,从小父母双亡,三年来,他一直在大街上卖花,完全是自食其力。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将自己用漂亮塑料纸包装好的花装上轮椅,慢慢转上街,直到晚上10点才收工。这三年来,他没有一天不是这样,这三年来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遭受了多少个风雨交加,饥寒交迫的日子!!

但是你们又有谁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呢,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自,而是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上学!秦小龙把卖花挣来的钱,捐给了其他的贫困生。因为他自己无法上学,所以他希望那些因家庭贫困而不能上学的人能够上学,更希望这些贫困学生能够自食其力,自立自强。

这两位自立自强的榜样,没有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独立自强,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才走向了成功。

君子自强不息的演讲稿3篇 君子永不止步:自强之路 第2张

第2篇

还记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吗?为求变法舍身赴难,慷慨就义。虽然他的生命被无情的刽子手夺走,但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亘古不变的长留天地,这不好似那一道泉水行至悬崖。石头对他的评价,为了这一刻,他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坎坷,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它为此刻的美付出代价后的回报。

秋瑾虽为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在风云变化的晚清描绘出一道碧血丹心的`壮丽风景,留下了“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需为人中龙”的豪言壮语。这不正是悬崖间的古松说的那句,它毅然撕毁自己,毁灭自己,这种令人钦佩的勇气成就了全新的它!

理想不抛苦心新追求的人,只要不停地追求,我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巴金的这句话诠释了潭边小草所说的,它没有做片刻停歇,又迈向出了前进的脚步,他的目标是前方,是大海。为了目标,它欢快地奔向前去。正如刘翔说的一样,偶尔我也会担心是否会摔倒,但是只要我站在起跑线上,我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我的技术和节奏,就算摔倒了,我也不会趴在那里,我肯定会站起来,继续往前跑。

生如夏花,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堪称人中龙凤的秋白,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让他投身于革命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选择了风雨前行,绝地奔走,杀身成仁。在血和火的洗礼中,完成了由书生而至革命者的涅磐,成就了他多彩的一生。正是因为他那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那颗敢为人先,以身试行的心实现了他的梦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廊里,有多少的能人志士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都行走在这条寻梦的道上,我们无法预测明天,请不要停下脚步,无论前方多么曲折坎坷,我们要相信,我们会如同泉水一般流入大海。

第3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这句话不仅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看似平常的八个字,其间又蕴含了几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但是,我相信,早在《周易》成书之前,人类便孕育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在神农栉风沐雨尝白草的艰辛中生根;在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抽穗;在人类那一次次的钻木中开花。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动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又成就了多少人!我相信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会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后人所推崇。

太史公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后,隐忍含垢,发愤著书,“述往事,思来者”,耗时十余载,终于成就了“奔放而浩漫,停蓄而渊深,妍媚而蔚郁,感愤而伤激”的史记,为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倘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岂能如此?

近代中国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觉醒史和抗争史。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的绝境,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军民奋起反击,抵御外侮,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血洗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倘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岂能如此?

自强不息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的颜回留下的那句“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自强不息是焚膏继晷的昌黎先生留下的那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自强不息是不屈于老蒋淫威,愤然离开黄埔军校的宣侠夫留下的那句“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

生活中常常有人埋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然而“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难道他们真的是“运支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我看不尽然,他们只是没了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敢正视困难,接受挑战;不敢面对挫折,接受失败。殊不知“意志愈炼愈坚,信仰愈磨愈固”。这样的人恐怕也只能是庸庸碌碌之辈,让人空叹一声,“尔志不远矣”。多灾多难,千锤百炼;愈挫愈奋,愈挫愈强;生于忧患,多难兴邦——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古往今来,自强不息的人太多太多,他们是可敬可佩的。然而我不禁要问:“自强不息是形于外的,有没有什么是蕴于内的呢?”我想是有的,那便是蕴于心中的“厚德载物”的修养

古人云:“郁情于中,必发于外”。正因如此,人们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期达到“内圣”的境界。这也是所谓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尚书》中的“九德”到魏征奏章中所书“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从诸葛亮的那句“敬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光绪帝师翁同和的那句“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从孟子的“恭敬之心,礼之端也”到曾国藩家书“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身之道,以图无恭所生”,“厚德载物”始终是人们追求的至高修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因有德,才有自强之气;而正因有那不息的自强之气,才愈能修性自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值得我们铭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