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三个儿子6篇 "三兄弟共闯天涯:生命旅程的不同选择"

这篇文章将向您介绍三个有着不同成长历程、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特点的儿子。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三个儿子6篇

第1篇

2、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感受三个儿子的特点,体会水桶的沉重。

1、朗诵《游子吟》,念了这首诗后,说说你的感受,谈谈你在生活中爱妈妈的方式。(从生活中引入,拉进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揭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梳理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1、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2、谁最会爱妈妈?(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会生字,重点认识“拎、甸”等生字:请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如果说对的,请其他学生评评哪些字读得特别好,好在哪里,教师相机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学生学得自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在轻松愉快中很自然地学会生字。)

3、巩固:点名读,开单轨小火车读,开双轨火车读,由点到面,提高生字教学的当堂掌握效果)

1、学生自己读,说说文中有几个妈妈,课文是怎样称呼她们的,板书:一个、又一个、另一个。(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划一划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的特点。(学生自己感悟文本)

3、有感情地读,感受一个妈妈眼中儿子的特点,读出妈妈的高兴、得意的语气,能用“……既……又……”来夸夸身边的人或事物。(学习文本,并能用上文本中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感受生活的美好。)

4、感受又一个妈妈眼中的儿子的特点,读出高兴、得意之语气。读另一个妈妈眼中的儿子,读出平淡的语气。再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三个儿子的特点。

5、这三个儿子谁最会爱妈妈呢?我们跟着妈妈走着瞧。妈妈们去干什么去了?水桶重吗?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元感悟,体会水桶的沉重。)

1、联系实际,初步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如果你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最想干什么?

2、铺设悬念,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文中的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桶是怎么做的呢?谁是最会爱妈妈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这堂课上,学生上得轻松,上得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朗读前两个妈妈的话语时,孩子们仿佛成了正在夸自己孩子的妈妈,在读第三个妈妈的语言时,他们又成了一个谦虚的妈妈。在学习第8自然段时,孩子们纷纷说出我从哪里体会到的水桶的沉重,并声情并茂地读出了水桶之重。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要是你看到你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时,孩子们个个表示要为妈妈拎水桶,并说出了要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妈妈,才是真正的对妈妈的爱,出现了共鸣,情感目标很好地达成了。“用 ‘……既……又……’来夸夸身边的人或事物”这个语言训练点,既让孩子们感受了文本语言的魅力,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孩子们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颇为成功。

不足之处是,前两个妈妈的得意之情还感受不深,需再花时间对前两个妈妈话的研读上,那就更好了。

三个儿子6篇

第2篇

1、采用多种方式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熟读的目的。

2、引导学生总结背诵的方法,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背诵和积累语言。

师:我们上个星期学了第六单元《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几篇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课文后,我从网上找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也是我们二年级的一位小作家来写的。大家想不想来欣赏一下?

师:先请大家默默地将这首诗歌欣赏两遍,看看诗歌中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如果有,请举起小手来,一会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困难,好吗?

师:栖息,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家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三小节中,妈妈是什么?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什么?

师:妈妈是叶柄,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叶脉,大家来一起再把这两个词语读一遍。教师随机讲解“叶柄、叶脉”的意思。

师:这首诗歌写的很美,老师还给这首诗歌配上了好看的画面和好听的音乐,我想把这首诗歌读给大家欣赏一下,大家愿意当我的听众吗?

师:这首诗歌美不美?大家要不要来亲自体验一下它的美?

师:下面请同学自由地读诗歌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啊!

5、名学生分别读诗歌地一、二、三小节。其他学生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读地很认真。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起来分别读一、二、三小节。其他同学当当小老师,评评谁读地最好?你有什么建议想送给这三个同学?

生:我认为a同学读地很好,她字音读地很准,句子也读地很通顺。

生:我觉得b同学“爸爸是天”读地很好,她读地天很大很大。“我就是那一只小小鸟”她也读地很好,她读地小鸟很可爱很活泼。

生:我觉得c同学第三小节中“妈妈是叶柄”,她的“柄”后鼻韵母读地不好。

师:刚才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都想把这首诗歌读给我们听。这样吧,我们给每个人一个展示地机会。我们来分小组比赛读好不好?一组读第一小节,二、三两组读第二小节,四组读第四小节吧。

师:为了比赛的胜利,我们先要练习一下!我们先一起把这首来读一遍。学生齐读诗歌。

师:那各小组赶紧把你们要参加比赛的那一小节好好练读一遍!

师:开始比赛了!请我们全班同学站起来比赛吧!学生分组分小节比赛读诗歌。

师:我觉得一、二、三组都是冠军组啊,第四小组就不能当选为冠军组了,因为第四组有两个同学没张开小嘴巴啊!比赛是大家的事情,希望每个人都要积极参加!

7、唱诗歌。先找两名学生上台唱,然后在小组内唱: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唱歌,今天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当歌唱明星的机会好不好?

师:这首诗歌写的很美,如果我们给它谱上自己喜欢的曲调,把它唱出来,一定很好听。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唱啊,那这样吧,我们在小组内先唱,一会认为自己唱的好的,还可以上来当明星继续唱。

8、读诗歌两遍。提问:你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师:同学们读的好,唱的也很好。这首诗歌这么美,下面请同学默默地欣赏两遍诗歌,看看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生:这首诗歌写了爸爸、妈妈和我是幸福、温暖地一家,不能分开。

师:这么美的诗歌,爸爸和妈妈一定也很喜欢听。回家了愿意把这首诗歌读给爸妈听?

师:妈妈最喜欢听这个女儿读的“爸爸是海,妈妈是岸”,她读地海无边无际好大啊!

她读地“我在岸边栖息”中的“我”好安静啊!你读地真好听!还有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妈妈听?那一起照着她的样子美美地读一遍给妈妈听好吗?

10、引导学生总结背诵的方法,并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试背诗歌:

师:同学读地很美,妈妈听了一定很高兴!那如果你们能把这首诗歌背给妈妈听,妈妈一定会更高兴!

师:如果现在让大家来背这首诗歌,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背?

师:我们给你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叫“接龙法”怎么样啊?

生:我喜欢画画,我一边画画一边背,背地很快。我的这种方法叫“画画法”。

师:刚才我们有同学说这首诗歌三小节有很多相同的点,再仔细看看这三小节哪些地方相点?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爸爸是________,妈妈是 _______,我就是________,我______,我_______。那相同的地方可以少花点时间,不同的地方重点来背。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叫“找点子”。

师:刚才大家总结了很多背书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最喜欢,最适合你的方法来背这首诗歌。背的好的同学,待会黑板上的漂亮书签就送给你了。

师:哪些同学会背了?谁愿意站上来背给我们大家听?找三名学生分别背一、二、三小节。

师:这三个同学背的很流利。你们和他们比谁背的好一些?那现在所有同学都站起来背一遍和他们比赛吧!

师:同学都背的很好。现在每组奖一个小书签。可要注意了,书签后面可是有一个小秘密呀!而且每组的小秘密还不一样了!待会小组长领到书签以后,可要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一起把秘密的意思读懂啊!生领书签。读书签后面的秘密。

师:请各个小组长把你们每组书签后面的秘密快给我们说说吧!小组长读书签后面总结的背书方法。

师:我们书签后面的秘密都有共同特点,都是告诉我们的一些背诵方法。今天老师从课外找到了一首这么美的诗歌推荐给大家读,并且总结了这么多背诵的方法来背这首诗歌。那以后我们也可以从课外找一些好词、好句子、好文章,用这些方法来背,并且推荐给别人,好吗?

第3篇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第4篇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1.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小强:"我是小强。" 小华:"____"小强:"____" 小华:"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练习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

本课中的在个儿童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本课生字不多,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尽情也不同。因此可按“阅读欣赏的形式”来学习本文,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

练习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思考问题: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

2.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出她平和的心态。

3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课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qing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第5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将从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课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互换,设置情境,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融入角色,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理解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对孝顺父母的美德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朗读,有一定的朗读速度,喜欢表达,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创编,有丰富的想象力。

2、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愿意得到表扬,有互相帮助的愿望,自信心不断加强,具有初步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说、写自己为把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大量阅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愿望。

2、通过情景创设,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培养创编能力,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学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 2 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读写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创编,让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学习中去创造,去延伸,去书写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在复习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孩子们喜欢游戏,纷纷发言,争夺果子,可能会说出利用编字谜,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住生字。这时我真诚地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孩子们马上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同时,也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一位学生读后: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书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个妈妈的话,孩子们会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朗读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来朗读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随即我课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填空:

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妈妈( )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并轻松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2、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我在这里提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三位妈妈提水很辛苦? 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是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正在这时候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随即进入下一环节。

我先用课件出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通过对比引读,激发学生比较,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体会到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评价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更换量词来说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只做什么,一只做什么,另一只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表现,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通过交流汇报,最终突破了难点。此时我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为了深化文章主题我再次创设情景: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一起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出示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脑中有一个总体形象,拓宽学生思维面,让学生有的可写。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情感氛围。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回你爱吃的水果时候……

课文中有多处人物的对话,不同的语言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说话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课上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文字,展开想象,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尤其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叙述图片的形式搭建思维平台,从而完成说话、写话训练。

第6篇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