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怀念母亲5篇 母爱永存 心怀感激

母亲,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生命之一。她们不畏艰辛,默默地牵引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然而,当我们面对失去母亲这样的残酷现实时,我们才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今天,我们怀念母亲,感恩母爱。

怀念母亲5篇 母爱永存 心怀感激

第1篇

2、通过学习,理解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3、感悟文章引用日记的作用,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1、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花甲诗人,写下了也许是他一生中最美的诗篇——《游子吟》。(出示《游子吟》,并深情吟诵。)

2、是啊,母爱就是这样伟大。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的母亲。对母亲的怀念是人世间最真切最质朴的情感。

3、在70多年以前,一位年轻人来到德国,开始了长达11年的异国生活。在他的梦里,会出现谁的身影呢?(板书课题:怀念母亲)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指名学生回答)

2、自由读课文。课文内容与你的想法一致吗?什么地方不一致?

(母亲所指不同。课题中的母亲并不单单指自己的母亲,实际上包括母亲和祖国。)

3、你能找到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吗?读课文,寻找能够体现作者对两位母亲怀念的语段。

4、指名读,并指导读课文相关语段。(每一段文字都浸润了对母亲的怀念,无论是对母亲还是祖国。找到并不困难,读好它们才是关键。每一语段的朗读都可以相机指导,在读中加深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5、母亲,是孩子一生的精神寄托。我们每个人都很依赖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孩子更是无比的关爱。当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自心底涌出的就是对她的无限的怀念。在季羡林先生对生母的怀念里,除了怀念,还包含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引导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指导朗读,体会愧疚之情。)

6、对祖国的怀念是每一个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在异国,年轻的季羡林同样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语段,带着感情读一读。

读着这些语段,我们的眼前仿佛会出现一个年轻人,在深夜里辗转反侧,声声叹息,难以入眠。在这一个个无眠的夜里,他想起了什么呢?读课文,说一说。

(在读和说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的怀念之情正是在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怀念故乡的人和事这些点滴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7、同学们也许不知道,当时的祖国贫穷落后,并遭到列强的凌辱,很多青年都怀抱着富国强国的梦想留学海外。季羡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学习的虽然是文学,是语言学,但是他心中的爱国之情比谁都要热烈。因为在他的身上,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在他的心里,祖国是永远的家。带着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

1、读了本文,在你心目中,季羡林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多么感人的一幕。同学们都被季老先生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这既是因为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因为季先生饱含深情而又不事雕琢的朴素的文字。阅读时大家也许会发现,这篇文章中有大段是对当年日记或文章的抄录。这些日记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可以省去不写吗?

(组织讨论,并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日记在记录真实情感、再现当时情境方面的独特作用。)

1、课文用如此真实的笔触,细腻地描述了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的赤子之心。这种爱国心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30多年以前,有一首歌曾经响彻大江南北,传唱神州内外,这就是《我的中国心》。(音乐欣赏《我的中国心》)

2、祖国——母亲,这两者其实是难以区分的,至少在季羡林的梦里是这样的: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出示句子)泪光里,母亲的面影一定不是十分清晰。因为作者提到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回故乡两次……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你能描述这泪光里的母亲的面影吗?(组织描述,引导学生从母亲和祖国两个层面思考——这里幻化出的母亲的面影仅仅是母亲吗?祖国的山河是否也在他的心中?)(音乐背景《我的中国心》)(这样的理解其实很牵强,但是我以为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母亲是两位,但也可以幻化为一位。季羡林老先生说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那不就可以既理解为母亲,也理解成祖国的面影吗?)

在我国的灿烂文化中,对母亲的赞颂与怀念,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是永远的旗帜。先人留下了无数的文字,表达这种情感。课后请搜集怀念母亲或热爱祖国的诗文名篇,或者相关的趣闻故事,出一期以祖国——母亲为主题的小报。

怀念母亲5篇 母爱永存 心怀感激 第2张

第2篇

教学内容:解题、走近作者、文章结构赏析、赏析第2段

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学生角色互换质疑。

二、②母亲话题引入: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生练说:慈爱、温柔、勤劳、朴实___的母亲。)

ⅰ、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bū,又字齐奘zàng。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师:ⅱ、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三、播放朗读录音:教师提示思考: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就是: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②欣赏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式(插入点评龙诗羽的作文《我是一棵小草》)

③教师简要小结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表达方式,提倡作文直接入题,结尾点题扣题。

学生思考讨论: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清划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①重点研读以下几句话:a: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寝不安席的理解: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此句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深爱和失去母亲的悲痛或:内心承受巨大的伤痛)

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

资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文字:

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b、感情读: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母亲离去了,作者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作者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苦和终身的遗憾。作者将母爱的失去看成是灵魂的缺失,可见他对母亲真挚的爱.或:对母亲的眷念,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讨论: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那么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②学生感情读(典读和齐读分组读)第二段,再一次感受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作者是那样的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舍断作者心中对母亲的怀念。

①说说作着的怀念中,又增添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a、为什么母亲会频来入梦? ①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之所以经常想到母亲,是因为作者旅居国外,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

c、重点赏析也:很巧妙的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的地位。

③研读句子: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织字,把夜幕的过程写活了,这慢慢降临的夜幕似乎是在为作者编织一张思念的网。)

② 研读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提问思考:a.甜蜜和凄凉是不是矛盾?怎么理解因为在这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作者能时常回忆起在祖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祖国母亲的亲朋好友,仿佛他们就在身边,这凄凉孤独的心中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儿甜蜜!

c.研读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①.师问:古今中外的母亲是怎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②.师问:作者为什么要写 房东太太的事情?(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d.读: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这句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e.读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怅望灰天:惆怅(伤感、失意)地望着天空。

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的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想努力回忆起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1.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绕的句子,读一读。

①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欣赏《我的中国心》和《妈妈的吻》吧。

第3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母的怀念之情。

3、初步学会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中的那棵大树吗?

2、师:他就是——季羡林 。简介季羡林,并引出课题,朗读课题。

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1、默读第二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圈划有关词句。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3、再读交流:为什么母亲的离世让作者如此的痛、悔、恨呢?

2、交流,体会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的原因,想象她的行为举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3、动笔写话:一边是无尽地等待,一边是永久的悔恨。走进母子心灵,动笔写一写母子的心里话:

第4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教师强调“怀”和“念”都有“心”,用心去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2.文中怀念哪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作者有怎样的感情?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用划出相关的句子,用“△”标出句中的关键词,在句旁简要地批注下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你的感受。(时间6分钟)

抓关键词“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理解“恨”。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抓关键词“一……就……”、“数十年如一”理解“恨”。

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1.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2.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3.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2.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课文开头“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和结尾“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xx年4月,93岁的季羡林先生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

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抄下来,并运用抓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情感的方法,赏析句子。(注意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

第5篇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顾中心,体会作者的悔恨。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有助于唤醒孩子们的记忆,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让孩子们带着上节课的情绪体验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

痛失母亲的“悔”“恨”还未淡去,李老又离开了祖国。思国,思乡,追忆母亲的复杂情感,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怀念的词句,把你的感受简单地写下来,标记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展:读出表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怀念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古今中外的母亲在哪些方面都是一样的? 展示时注意点拨: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 意思是祖*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旨在加深理解二者的因果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我第一次离开我的祖*亲。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之后,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