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求平均数5篇 快速计算平均值:高效简便的求解方法

本文将针对求平均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讲解。平均数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际问题中,在统计、金融、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均数。

求平均数5篇 快速计算平均值:高效简便的求解方法

第1篇

①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

③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一)出示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1.例1和准备题③比较,题目有什么异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

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3.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知道之后,怎样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教师提问:对比例1和准备题③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

(二)出示例2: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例2和例1比较,有什么异同?(问题一样,但已知条件不同)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列式?

教师强调:时,有时不能除尽,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

1.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均每时行60千米,后3时平均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1.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35人,共植树120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五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打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吨;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

3.一个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40.5厘米;有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5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例2、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少先队员为灾区捐款,五一班有17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元;有15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教师要把本学期的加权平均数与原来的算术平均数帮助学生区分清楚(算术平均数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数),如果本题中的男女生人数相等,上面的列式完全正确,但是现在男生人数是17人,女生人数是15人,所以正确列式应该是:

少先队员暑假参加登山活动,上山时每小时行2.5千米,下山时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千米.这次登山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假设上山是10千米,下山也应该是10千米,上山时间是(10÷2.5)小时,下山时间是(10÷5)小时,所以平均速度是:(10+10)÷(10÷2.5+10÷5)千米。

假设上山是30千米,则平均速度是:(30+30)÷(30÷2.5+30÷5)千米.

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分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师讲述:某公司有15名职工,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

2.提出问题:请分析上面的统计表,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平均工资?

根据统计表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分析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不要受到约束.

求平均数5篇 快速计算平均值:高效简便的求解方法 第2张

第2篇

(三)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①例1和准备题③比较,题目有什么异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板书:投中总个数÷全班总人数。

教师: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题目中给了吗?怎么办?

②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知道之后,怎样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教师: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试列式,再讨论订正。)

教师:对比例1和准备题③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

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教师: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试做,然后说出自己的列式和思路,充分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互相交换,最后弄清怎样是对的。)

讨论:对比例2和例1有什么不同?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时,有时不能除尽,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

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先说思路,再列式计算。)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均每时行60千米,后3时平均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本节课是在较简单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巩固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中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通过准备题与例1的对比突出重点,学生掌握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例2,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了难点。

第一部分,教学例1,加深对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理解,共分3层。

第二部分:教学例2,强调根据题意确定算法,可分3层。

第三部分:对比例1、例2,找出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平均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第3篇

①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

③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一)出示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1.例1和准备题③比较,题目有什么异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

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3.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知道之后,怎样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教师提问:对比例1和准备题③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

(二)出示例2: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例2和例1比较,有什么异同?(问题一样,但已知条件不同)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列式?

教师强调:时,有时不能除尽,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

1.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均每时行60千米,后3时平均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1.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35人,共植树120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五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打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吨;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

3.一个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40.5厘米;有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5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例2、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少先队员为灾区捐款,五一班有17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元;有15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教师要把本学期的加权平均数与原来的算术平均数帮助学生区分清楚(算术平均数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数),如果本题中的男女生人数相等,上面的列式完全正确,但是现在男生人数是17人,女生人数是15人,所以正确列式应该是:

少先队员暑假参加登山活动,上山时每小时行2.5千米,下山时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千米.这次登山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假设上山是10千米,下山也应该是10千米,上山时间是(10÷2.5)小时,下山时间是(10÷5)小时,所以平均速度是:(10+10)÷(10÷2.5+10÷5)千米。

假设上山是30千米,则平均速度是:(30+30)÷(30÷2.5+30÷5)千米.

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分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师讲述:某公司有15名职工,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

2.提出问题:请分析上面的统计表,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平均工资?

根据统计表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分析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不要受到约束.

第4篇

(一)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①例1和准备题③比较,题目有什么异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板书:投中总个数÷全班总人数。

教师: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题目中给了吗?怎么办?

②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知道之后,怎样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教师: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试列式,再讨论订正。)

教师:对比例1和准备题③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

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教师: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试做,然后说出自己的列式和思路,充分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互相交换,最后弄清怎样是对的。)

讨论:对比例2和例1有什么不同?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求平均数时,有时不能除尽,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

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先说思路,再列式计算。)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均每时行60千米,后3时平均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本节课是在较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巩固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中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通过准备题与例1的对比突出重点,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例2,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了难点。

第一部分,教学例1,加深对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理解,共分3层。

第二部分:教学例2,强调根据题意确定算法,可分3层。

第三部分:对比例1、例2,找出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平均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第5篇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的方法。

投影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

思考:全班同学上美术课每个人都带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为了使大家都拥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把我们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做,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

1、观察比较:例1与例2 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 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作业1、练习三的第2题。2、练习三的第1、3、4题

教学要求 掌握统计的步骤(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会认识统计表、会填充统计表。掌握较复杂的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