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7篇 小学美术活动策划:唤醒艺术潜能,点亮创意火花

本文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推动小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美术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7篇 小学美术活动策划:唤醒艺术潜能,点亮创意火花

第1篇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案。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7篇 小学美术活动策划:唤醒艺术潜能,点亮创意火花 第2张

第2篇

材料:体育用品、日常小用品或废弃材料(如小石块、沙、瓶盖等)、小绳子,可提前通知学生搜集准备。《大家都来做》教案

1.利用现有材料在操场上做各种造型排列、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综合欣赏能力。《大家都来做》教案

教学难点。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大家都来做》教案

1.学生操场列队,围圈坐下,欣赏相关资料,教师做造型思维引导。

平面排列:花、雪人、气球、太阳、甲虫等,请同学说说还可排列成什么图形?请二位同学到中间选用现有材料各排列一种图形。

立体造型:用小绳子或电线头将呼啦圈作不同的捆扎组合,可成多种造型形式(图形略)。请二位学生到中间作组合尝试。

可作多种平面图形排列(花瓣、飞机、昆虫翅膀等),用小绳子或电线头捆扎可做多种立体造型(图形略),学生可作不同形式的造型思考。

平面排列:在较小的图形中可作为面使用;在较大的图形中可作为点使用,随意排列各种图形。

立体造型:可作以正方形、y字、x字形为底座的多种塔形堆砌排列,并可配以彩带、小彩旗悬挂装饰(图形略)。

以上造型思维引导以现有材料中较大的器具为主,因较大的器具在图形中占主导地位,较小的材料则根据构思自选,视其自身形态可看作点或线,配合较大材料灵活使用,注意形象的色彩配置,立体造型可添加悬挂物,使造型具有动感。教学语言应改用儿童易懂的口语化语言。

2.学生分组活动(第4~6人为一组),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并作尝试,作品以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自评、互评,优秀者得小红旗一面),相互观摩,鼓励发散性思维,对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给以肯定。

3.各组再次选取另一种造型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再作尝试,作品再作评比,相互观摩,鼓励求异思维。

4.教师对造型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同学的参与、互助协作和竞争精神。

由于一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小,思维及动手能力较弱,一节课时间略紧,特别是立体造型难度较大,而学生对立体造型尤感兴趣,所以,如果将课时增至两课时,学习效果可能更好。

第3篇

教学目标: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教具学具:卡纸、彩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

(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4)往盒子里灌进一些沙子,滚动时可以听到"沙沙"的响声。(注意沙子不要灌满,否则听不到响声。

四、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

六、课后拓展:回家后进一步提高“会滚动玩具”的设计创意。

第4篇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同学对于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准确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课程规范、教学内容、同学认知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2、让同学通过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在艺术品中的运用,认识其独特艺术魅力。

3、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将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引导同学捕获艺术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运用,并能把这些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本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同学来讲较为枯燥。应当注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应围绕课题,设计游戏环节并结合多媒体,把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同学的学习动力。

教具: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纸、数码相机等。

在教学《五彩斑斓》一课时,结合课题,利用游戏,以这种同学喜闻乐见形式促进教学的开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环节,抛弃在纸面绘画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做一个“小小摄影师”。然后师生一起评价搭配出的视觉效果。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同学想想看,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那些?

教师:是啊。色彩就像个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充溢乐趣。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色彩的知识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把两种不同的颜料混合回怎么样?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水粉笔,把任意不同的两种颜色调在一起,然后画在纸上,看看发生了什么?

教师:但老师知道有三种颜色它们脾气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而成的,它们叫做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老师请它们出来,听听颜色自身是怎么讲的。

教师:看了动画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颜色在说话吗?

得出定义:红、黄、蓝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成,那么它们就是原色,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纸贴在课板上。

教师: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两两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调和而成的是什么颜色。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和蓝色水到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颜色。

得出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两种相调得出的是绿、橙、紫,我们把它们叫做三间色。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宝探险——我们要去寻宝,可是占据宝物的妖怪给我们弄了一个关卡,同学们看。

教师:妖怪说,它在宝物箱上了放了两个一组的三原色或一个间色,在这组颜色后面是钥匙孔,同学们必需把这两个原色调和那种间色或这一个间色由那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正确颜色放在钥匙孔上,才干打开宝箱。

欣赏中国民间艺术品和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运用,体会通过不同的配色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请同学们来谈谈,喜欢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师引导。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确定作品名称,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记录下来。

作品完成后,通过数码相机在电脑中展开。请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自身小组的作品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绿、橙、紫),知道了它们的特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装点美好的人生

第5篇

1、 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 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 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 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三、 教学重点: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四、教学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观察比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cai课件出示两副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副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副画是将第一副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习主题。学生讨论师生相貌、身材、衣着的区别,并在cai课件中强化表现意识,在提供学习指导时可通过cai课件让学生在画面中对既定的教师、学生形象进行尝试组合构图,出现人物形象组合的各种图画,并鼓励学生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象,积极思考“学生和教师在何处干什么?”的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在交流评析中对自己表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故事畅所欲言。

活动三是关于卡片设计制作的学习内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为主导设计学习活动,教学安排如下:观察分析——掌握规律——拓展思路——自主设计——体验交流。

教师出示尊师卡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构成要素包括:衬底、形象、文字,探讨卡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教师提供各种卡片供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图案设计的思路,如根据文字、祝词进行联想等。学生设计制作完毕后可相互欣赏,并赠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教师充满谢意的表白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又促进情感交流的升华。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因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要求: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6篇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难点:利用对印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放松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不想听呀?

那好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欣赏歌曲。

优美的歌曲听完了,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呀?说给老师听听。

(出示图片)旁白: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我们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同一张图片)仔细观察那么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吗?(板书:波纹)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真实的景物和倒影是连在一块儿的?他们之间有一条线,那条线我们就叫作:分界线(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作品的分界线。(出示多张图片请学生上台来找)

1景物和倒影之间分得太开;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来。

怎么改进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后画,再印。)

(教师演示讲解:1将纸对折;2将纸展开来,沿着对折的这条线进行画画,这条对折的线就是分界线;3再对折,用手轻轻地按;4打开来倒影就有了。)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图画,真实的鹅和倒影的鹅还有哪里不一样?(生:倒影上还有波纹)

1.现在也请同学们画一张和老师一样的一幅画。(学生尝试练习)

2.教师根据学生在画画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3)波纹画好后不能再印,否则要印到天上去的,就不对了。

1.同学们,我们自己画倒影图画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刚才碰到的4个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创作一张最美的倒影图,体验一下对印的奇妙,开始吧。

第7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