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国学教学心得体会7篇 国学教学经验分享

国学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更能培养其为人处世的道德人格。作为一名从事国学教学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魅力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与总结,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国学教学心得体会7篇 国学教学经验分享

第1篇

?国学》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本学期,五年级上册教材主要从事的是《老子》的(道)的教学。通过国学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回顾本学期的《国学》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在国学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并能背诵有关段落。能够结合书上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国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老子》中的(道)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

在国学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课上形式多样,有鉴赏课、分析课、自读课等。做到初读经典、整体感知;熟读经典、自悟自得;适度讲解、恰当点拨;展开想象、悟意明理。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诵读课。利用每天早会课十分钟时间,开展“国学诵读”活动。重在复习、加强记忆。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为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指导学生有效诵读,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快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小组诵读,男女生比赛,同桌比赛等。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提升文明素养。

四、学以致用,落实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孩子学了,就需要用到生活中。课上成功了,学生也听懂了,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我注意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引导,以身立教,教育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合一”。本学期,我们在元旦节时,还开展了“国学经典篇目和

弟子规、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我班陈嘉鑫能流利背完《弟子规》的全文,荣获学校的一等奖。

国学教学心得体会7篇 国学教学经验分享 第2张

第2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浑厚的文化史诗。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且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一脉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历练、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重要内容之一。从《诗经》的风雅颂到屈原宋玉的赋,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无不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辉。幼儿园的小孩可以背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小学生在朗读杜甫的《登岳》中,培养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而中学生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中增长了历史和社会知识。不论什么人,只要诵读唐诗宋词,就可陶冶自己的情操,自己的意志,身心获得娱乐,修其身,养其性,何乐而不为之。

国学给人教养最深的应该是做人,的确,做人是天下第一学问。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他能有这种态度和自我批评说明个人修养很强。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怎样才能做人好做事对呢?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

贤人有德有才,这样的人不多,尊重贤人能够体现谦逊做人的风度和教养,瞧不起有德有才的人恰恰反映出不分好坏和美丑。现在有德少才的凡人居多,我们大多都是这些凡人,但也不缺少为国家做事的报负。

父母是天下最大的恩人,不孝敬父母就是忘恩负义,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有两件事是不能等的一个是孝敬父母,一个是施德行善,特别是孝敬父母能使良心得安稳而不留遗憾。现在有人说满街都是大学生,可是要找几个大孝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从中可以看得出现在孝道教育缺失的非常严重。

一个人的一分忠诚胜过十分的才志,一个人做事不仅看能力还要看品德,有才又忠诚的人难得,反之搞阴谋的人再有才也不一定被重用。

怎么样在世上立身呢?守信就可以,这是孔子说的。诚信待人就能在别人那里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塑造了自己的美德,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可以使我们正气凛然,心胸开阔。诚信不仅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本身就是生活的质量。一个人能够诚信地生活,是因为他有着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3篇

5月27——29日三天两夜,在景校长模范带领下,我们学校70多名教师在登封了凡苑举行了“践行中式教育

播撒幸福人生”的国学讲座。特地邀请在国学领域钻研破颇深的专家学者许建国、闫合作两位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让我们更懂得了幸福人生的真谛,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第4篇

进入某某小学的当日,游览校园、自我介绍、和某某小学老朋友座谈、接受吴校赠书,一切都倍感在这个新环境的和谐、温馨和民主。要说到充实的话,那就是我们当天全校同仁一起观看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的国学演讲视频。

往往觉得,国学就是那些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性质的一些哲理性的文句,包括这些年兴起的'学校诵读国学经典,也都是简单读读诵诵浅显的古文句子罢了。但是,这自我感觉表面胡华的、懵懂的认识都在我看了翟教授的视频之后彻底改变了,在整个视频里,古人的经典和绝妙似乎都在翟教授滔滔不绝、引人入胜、富含幽默的讲解中流露出来,映射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恍然大悟,获益匪浅。

视频里,翟教授以人的忠、孝、义为支撑点,结合国学,系统讲解了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下面我仅对翟教授所讲的“人道”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在翟教授看来:“来”——往来的意思,一个人不成功就是没有多少朋友或者没有好的朋友。你们把右手举起来,放这里,凭良心说,朋友来了快乐么?高兴么?真的假的?能把钱拿出来给朋友花么?要真能做到这点,有的人不成功不要说朋友来了,有人就是别说朋友了,两个亲戚来家里了都特别不乐意,这种人能有出息么?对此,他讲解了自己到内蒙去,蒙牛老总牛根生说要请他吃个饭,结果开车到蒙牛去了,老远就看到牛总等我,我们牛总等你多时了,翟教授很感动,进屋之后非常热情,草原鲍鱼啊什么的。羊都不是普通的羊,是专门吃草的羊,吃的肉味就是不一样。牛根生说他们的鸡你随便吃,他们的鸡都是放养的。一起跟教授分享说,领导人不加强学习、不加强修养,不仅缺心,而且缺德,缺八辈子德。所以担心的是你有没有能力、爱心坐到那个位置上,修正很重要,先修身,再治势,平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蒙牛的大老板,有如此胸襟和领悟,企业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治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奥运会

第5篇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国学教育。一个学期的国学教育教学,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一学期来的国学教育教学,我的收获很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级的孩子拼读能力和识字能力低,我首先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讲故事等方式像孩子们介绍一些生动有趣,励志的事例,使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之后,我就备好课,为上好课做准备。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总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多学习,多向他人请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课上好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设计印发了《弟子规生活力行表》,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据自己一天来的行为进行暮醒,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家长配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表格评价,都要坚持落实。上面有家长们每周想对孩子或老师

说的话,教师对家长或是学生说的话,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监督教育,这样既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又肯定其获得的进步。让国学学习落实在学生的每一天,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为孝顺父母,为自己未来而努力读书。

当然,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老师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说,要学生读书,要他们背《弟子规》那我们老师先得能背出来,老师先背一次给他们听让他们来当考官,做他们的带头榜样,这样他们才敬佩,才有兴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后的读国学时间,我也饶有兴趣,摇头晃脑地和孩子们一起读背。走在校园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诗、对联,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浓浓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然一门新的学科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是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下学期的国学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附送:

第6篇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的介绍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xx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学了之后,每天都要落实。我们每个星期都会让每个学生完成"《弟子规》学习力行评量表",如: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等等,上面还有解释说明,以便家长阅读理解,给孩子做出评价。每项都有三个评分标准,即完全落实,部分落实,尚未落实。家长可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如实填写。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家务小事,孝行,比如:帮父母按摩,捶背,洗脚,说服爸爸戒烟,洗菜,洗茶杯,晾衣叠衣,照顾弟妹…等等。如果做到的,家长就帮孩子圈出来。还有一些内容就是:家长意见。就是家长提出对孩子在家表现的意见和对老师教育孩子提出的建议。如:我们班新城同学的家长写道:"《弟子规》真不错!是本很好的教材,监督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得到了学习,孩子懂孝顺之道了,我们很放心。…"等等,如此的家长意见很多,既是对孩子的监督,也是对孩子的鼓励与肯定,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上面还有"我的感想",就是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有个同学曾这样写道:"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不再像以前一样无理取闹了。上面还有"老师评语",即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肯定其获得的.进步。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监督教育,让《弟子规》的学习落实在学生的每一天,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为孝顺父母,为自己未来而努力读书。

当然,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老师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说,要学生读书,要他们背《三字经》那我们老师先得能背出来,老师先背一次给他们听让他们来当考官,做他们的带头榜样,这样他们才敬佩,才有兴趣去背好。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浓浓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要教好,学好国学,单单学那一门课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星期也不过三两节课,相对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说,语文课,可以多渗透一些国学的德育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课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国学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于"仁"。经常有机的把这些知识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谈吐,言行举止有很大的改善。学生学了可以用,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学了之后,马上用,那种感觉是非常快乐的,学生逐渐的也会喜欢上这样的学习。

第7篇

近日参加了中心组关于国学知识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点体会: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中共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论和决策,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传承基因和历史渊源。儒家学说倡导“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等,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传承至今。我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它对当前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比如对于“礼义廉耻”,“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广博的'内含,融会贯通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之中。又如“忠孝仁爱”,“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孝”,就是要孝敬长辈,试想,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仁”,就是要广施仁政,以人为本;“爱”就是要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的哲理、生产生活的奥秘,以求得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