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3篇 深度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揭秘教育的本质与未来

本文介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解读国家教育政策和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3篇 深度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揭秘教育的本质与未来

第1篇

一 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 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表现在 :

三 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四 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 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3.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阶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贯彻和实施。阶段目标有以下特点 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在识字、写字目标中应注意三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是第一学段的重点。2.识字要遵循“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3.汉语拼音教学时要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

1.阅读目标体现了有个性的学习、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的新理念。 2.第一次提出了猜读(推想)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

(1)注重培养兴趣和自信。(2)注重写作中合作与交流。(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4)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2.在过程方法方面:

(1)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3.在知识能力方面

(1)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2)淡化文体要求,以写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作文;

(3)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 “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

1.突出情感与态度的优化训练。2.重实践、重过程。3.重在参与。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具有4个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

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强调观察及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3.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4.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材编写建议建议教材编写做到“新、实、活、宽” 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1.学校资源的利用 2.社区资源的利用:联系生活学语文;服务社区用语文。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2.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性地教。

(二)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重视过程、方法之间的关系。

1.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第二部分:即第5个问题,这是对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1.识字教学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2.写字教学要求: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对学生的写字要加强指导和示范,写字指导,不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板书。

3.汉语拼音教学 (1)强调趣味性。(2)建议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 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到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3.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 4.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眼 卫生。

提法:小学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初中叫写作

1.在小学阶段培养习作的兴趣、自信心是重点。2.要抓好:指导观察、引导阅读、指导学生“想心思”、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并重。

1.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3.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4.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让绝大多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5.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一)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目标:一评知识文化的“量”; 二评知识文化的“质”;三评语文能力的“用”;

四评语文能力的“创”; 评价要素:语文知识评价;文章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一般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2.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评价目标:一评文献检索的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三评语文学习操作;四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评价要素:课堂参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学习方法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评价目标:一评语文学习的兴趣;二评语文学习的习惯;三评语文学习的方法;

评价要素:热爱语文;关心文化;参与实践;学会合作;化智为德。五个领域

评价目标:一评识字数量;二评识字质量; 三评识字能力;

评价目标:一评阅读能力;二评阅读习惯; 三评阅读方法。3.写作

评价目标:一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评良好的作文习惯。4.口语交际(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评价目标:一评听说普通话能力;二评听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评听说的态度和习惯。

5.综合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重视学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

1.关于优秀诗文背颂推荐篇目的建议。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3.从五个方面列出了所涉及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3篇 深度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揭秘教育的本质与未来 第2张

第2篇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 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阶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贯彻和实施。阶段目标有以下特点 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

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一)识字与写字 在识字、写字目标中应注意三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是第一学段的重点。2.识字要遵循“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3.汉语拼音教学时要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

1.阅读目标体现了有个性的学习、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的新理念。

2.第一次提出了猜读(推想)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三)写作(写话、习作)1.在情感态度方面:

(1)注重培养兴趣和自信。(2)注重写作中合作与交流。(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4)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1)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

(2)淡化文体要求,以写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文;

(3)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 “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四)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具有4个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

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强调观察及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 3.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4.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教材编写建议建议教材编写做到“新、实、活、宽”

(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2.社区资源的利用:联系生活学语文;服务社区用语文。

第一部分:即第1—4个问题,这是教学思想(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2.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性地教。(二)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三)正确处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重视过程、方法之间的关系。

1.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第二部分:即第5个问题,这是对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2.写字教学要求: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对学生的写字要加强指导和示范,写字指导,不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板书。

●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 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到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3.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

精选 4.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眼 卫生。(三)关于作文教学

提法:小学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初中叫写作 1.在小学阶段培养习作的兴趣、自信心是重点。

2.要抓好:指导观察、引导阅读、指导学生“想心思”、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并重。

1.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3.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 4.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让绝大多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5.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一)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

精选 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要素:语文知识评价;文章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一般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

一评文献检索的能力; 二评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评语文学习操作; 四评学习习惯的养成。评价要素:

评价要素:热爱语文;关心文化;参与实践;学会合作;化智为德。

评价目标:一评识字数量;二评识字质量;三评识字能力;

评价目标:一评阅读能力;二评阅读习惯;三评阅读方法。3.写作

评价目标:一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评良好的作文习惯。

评价目标:一评听说普通话能力;二评听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三评听说的态度和习惯。

5.综合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重视学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

1.关于优秀诗文背颂推荐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全面、准确、明确的表述,反映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广

对于问题不敢说,或说不清、道不明,讲不全,主要源于对问题认识不清、不透,把握不准。众所周知,始于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基础教课程改革,由于学科课程理论和相关政策等准备相对不足,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实验稿课标是在带着困惑、疑虑,甚至较强争议的情势下“带病”出台的,因而从它问世开始,始终遭到强烈的质疑,其“标准性”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地方,遭受诸多挑战和不同折扣。许多地方概念不清或表述模糊是实验稿课标较明显的硬伤。例如,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里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看来,显然那时对“语文”与“语言文字”和“语文课程”没有清晰认识,无法厘清,混为一谈。例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致力点,语文课程应该怎样确定?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其要素都作为致力点呢,还是以其中最具学科主要特点的某一点为致力点?从中可见当初我们对“语文素养”概念、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根本任务认识不清。再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关于对“语文素养”阐释,可归纳为以下几条: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恰当地说应为“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还算不算是语文素养中的要义?……

新版课标尽可能对多年来新课程实验探究的最新认识、最好做法和合理建议进行梳理、筛选、提炼,写进课标,发展、提升课标,使之更加符合规律,切合实际。

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定位,前后两个版本分别是这么阐述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比中不难看出有两点变化:一是范围拓展。将识字、写字的地位,由第一学段“法”定到整个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并被赋予重要地位。在第一学段它们是教学重点,是最重要的,是教学中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和拿下的“主阵地”,主阵地拿不下战斗就是失败;到了二三四段,不是可有可无或是点缀,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拿下的“重要山头”,重要山头未拿下,战斗没有结束,不算全胜。写字教学在初中都是重要教学内容,况乎小学!这样定位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提高对写字和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纠正小学只在低年级重视写字,但从中年级到高年级逐步不重视学生写字、不重视写字教学、有写无教、放任自流的不良倾向。同时,也有利于减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负担。写好字,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不能在低年级苦练、死练,巴望在低年级就练就写字能力,毕其功于一役。

二是“识字”与“写字”分写。“识字”与“写字”密不可分,前后放在一起称说无可厚非,但是“识字”与“写字”又不是一回事,连在一起,确不妥当,容易使人产生“写字”不是一户人家、与“识字”一起才是一户人家的错觉,看轻写字的地位,以致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容易出现“以识主写”、“以识欺写”,甚至“以识代写”不良倾向。新版课标在这里,甚至全文,在“识字”与“写字”一起称谓时都用顿号将二者隔开,使之各自成“家”,提示我们:“写字”与“识(识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作文)”、“说(口语交际)”、“习(习惯)”一样,并称语文七大能力,应该给予应有地位,给予高度重视。

就整体来看,写字具有固知、启智、育德、冶情、炼意、修心、养性、健身等功能。写字的作用小到帮助人们阅读作文、修心养性,大到关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就语文教学内部来看,在语文七大学科能力目标和项目(识、写、读、背、作、说、习)中,“写字”对于学生来讲,是最需要的,是处于奠基地位的能力。“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甚至是义务教育的奠基性工程,是保底性项目。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怎么重视写字、写字教学都不过分。也可以说,没有写字教学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没有写字教学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其实新课改前对写字还是很重视的,1998年教育部为此制专门订下发了义务教育《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并在开头强调:“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对小学生写字、写字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就做了准确定位。可惜实验稿课标没能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给写字和写字教学应有的“法定”地位,以至于在实验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块质量和水平在许多地方和学校没有提高反倒下滑。修订版课标在深刻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及时重新完善写字教学定位,必能促进各地普遍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和学生写字能力。

2、对不同年级段提出新的具体要求。1-2年级增加“有主动写字的愿望。”“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各学段增加“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到了5-6年级提出“力求美观”

修订版课标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调整上更趋合理,走向科学。

1、书写字数合理调整。 一是写字总量微调。二是年级段写字量较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