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古建实习报告4篇 "千年痕迹,岁月留痕:古建实习报告"

本文主题为“古建实习报告”,将介绍我在古建筑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经验和心得。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以及相关法规和文化背景。希望通过此文能够与读者分享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推动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古建实习报告4篇

第1篇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20xx年十月底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在江苏省xx市进行维持一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以参观为主要任务。

20xx年10月底,系里为大家安排了前往无锡的测绘参观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古建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

当人们还在去周庄、乌镇、同里,去寻找江南水乡的风貌时,我们不能忘记,无锡——至今也保留了许多令人向往的江南古建筑。

自泰伯东迁,来到无锡,无锡的历史进程就登上一层台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又让无锡成为繁荣的焦点。

当人们开始忘记,忘记这些曾经的'辉煌。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流淌在记忆中的美。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了解水乡古宅的特点,倾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水乡的古宅、古桥,因风雨侵蚀而斑驳的青砖老墙,疏密有致的木制窗格,似乎还闻得到棠桂飘香,听得见潇潇暮雨。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东林书院。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xx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20xx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

第二天参观了锡惠公园。它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锡惠公园地处无锡城郊、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古地687亩。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薛福成故居。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20xx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

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的中西合璧。主体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转盘楼檐、弹子房等建筑则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至于薛汇东住宅,则更是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薛福成故居是一处庭院式开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为一处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国内罕见。薛福成故居钦使第规模宏大,内涵深厚,呈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和适合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江南大型官僚宅第,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古建实习报告4篇

第2篇

20xx年10月15日下午4点,我们带着一个充满好奇的心踏上了驶向山西太原的火车。等待我们的是怎样古老又神奇的建筑呢?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在火车上的欢乐声中悄悄过去了,等到再次看到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我们已经到了山西境内,到处都是壮丽的山系。人一下子就清醒了,整个心胸都跟着开阔起来。

到了早上六点多,我们成功抵达了太原站,清晨微冷的空气,让人想好好的释放一下积蓄心里的盼望,紧接着就坐车往我们的第一站开去——晋祠

它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那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还有就是那里的建筑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晋祠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芳功人民创造的匠心。 我们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始建于金大定八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使整个大殿形似凉亭,显得格外利落空敞。献殿于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国古建中的瑰宝。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还被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

在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殿、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村,浑然一体。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减柱法”的`熟练使用。说明宋代在建筑上已进一步掌握了力学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适当,避免了隋唐建筑中用料的浪费,在建筑式样上也更富于艺术性。我国的木结构建筑,经历了一个由隋唐的雄壮坚实到明清的华丽轻巧的发展地程,而宋代建筑正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很有价值。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下午到了宾馆,疲惫不堪的我们倒头就睡了。第二天上午我们的目的地是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在参观的一路上我们都不停地发出整整感叹,感叹古人辉煌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

下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悬空寺下,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寺庙建筑,它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接着我们在坐了将近五个小时的车后,终于到达了我们从早上就盼着的五台山下,安稳的睡了一晚后,我们一大早就上山了,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参观完几处有名的寺庙后,我们都深深地被寺庙建筑的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所震慑了,好久都神在其中,余味悠长。 下午在导游的建议下,我们去了祁县的乔家大院,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接下来就是我们山西之行的终点了——平遥古镇,在平遥古镇的第一天清晨,我们就鼓足了精神,展开了我们的测绘工作,首先我们在古城的街道上边走边寻找外观漂亮,完整的民居,终于我们在西大街找到了一家,我跟那家的房主讲述了我们一行人的来意后,房主很热情的准许了我们对他的房子进行测绘,我作为组长,很快分配好了工作,三个组员负责立面的测量与记录,一名组员负责拍照作为分析的材料,我和另一名组员负责整个平面的测量,以及所有数据的整合,处理,很快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又拍了很多照片跟房主道谢后回到住处开始建模,把数据都导入模型,一弄就是六个多小时,大概到了下午三点多,我发现测绘的数据不够完善,连忙和另外两个组员又赶到那,因为早上我们临别时跟房主说了,如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会再麻烦,所以我们很顺利的有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测量,我还手绘了大量的细部构件,最后满意的回去了,进一步完善了数据之后。我心里就轻松了很多,接下来的几天就在古城里转转,尝尝当地的特产、名吃,一饱口福。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要跟这座古城告别了,离开的那天早上雾很大,高大的古城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勾起我无限的留恋之情,但还是挥挥手,跟它道别。

这次山西之行,我看到了很多年代很久远的古代建筑,有些甚至超过了几千年,他们那精巧的建筑结构无一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一来很好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再有就是在看这些古建时,很多都能唤起了我以前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让我的知识更加牢固,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第3篇

通过对太原市纯阳宫的测绘,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建筑,尤其是明清道教建筑的群体布置。对纯阳宫的测绘可以为以后研究和修复纯阳宫提供一些资料,并且在实习绘图过程中掌握cad软件的使用。

因为纯阳宫规模比较大,而且人员比较多,我们被分成五个组分别测量纯阳宫的五进院,我们测量的是第四进院。

1.第四进院包括院门虚无洞,灵宝洞,东西厢房永沃洞,长春洞,四角的角亭,院中琉璃亭。需要测绘的内容看似比较多,但把它们分成这几个部分就简单明了,测绘的进程也加快了好多。总平面应准确标出各个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之间的距离,使总平面图能准确反映建筑的实际情况。

2.各单体建筑的平面。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细线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总尺寸即建筑外墙之间的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利用一点为基点确定其他尺寸。确定外墙尺寸后,再依次确定柱子、门窗、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对于一层测绘,可以站在二层利用下垂的线来确定各个部件的高度。二层的测绘因为没有梯子,无法上到建筑屋面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二层的建筑,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

4.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但因为纯阳宫管理比较严格,很多东西都无法去测量。

5.大样图。包括了各种砖雕、脊饰、梁架的斗拱、雕像、彩绘等部分的大样。因为这类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都非常复杂,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鸟、虫鱼图案,而按照测绘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现在大样图中的,这往往是古建筑测绘中比较浪费时间的。在测绘中,最好的方法是借助相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照片在cad中利用样条曲线绘出大样图。虽然有些误差,但是相对纯手工绘制已经精确和快捷。

首先:实习前老师大致讲了一些测绘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前也有过简单的测绘经历,但是古建筑测绘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古建筑的结构,构件,装饰等都比较精致,线条非常复杂,还有古建筑第五立面高高在上,无法近距离测量,给测绘增加了不少麻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独特地想法,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最终,我们找到简单易行的方法,困难被一一克服。测绘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分工明确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测绘绘图让我们对cad的应用更加熟练。测绘过程中我们对古建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明清道教建筑,比如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以及结构特点,彩画的分类及特点等。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另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国传统的文化。

这次实习是我们人生的一次非常宝贵经历,它将一直影响我们前进。

第4篇

关林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城南七公里的关林镇,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现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采用均衡对称的布局方式,沿着纵轴线(南北轴线)和横轴线(东西轴线)进行布置。关林庙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它建筑的布置皆按中轴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

我们小组的测绘对象是关林庙的三殿即春秋殿,关羽塚和后院。春秋殿也称寝殿,厅内有关公秉蜡看“春秋”的坐像及卧像。四周有关公战吕布、镇荆州、战长沙的'彩饰画。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春秋殿采用的是清式七檩硬山大木作,一共有五开间,平面采用分心槽的形式。春秋殿前昂刻有四十五个龙头,门额上方绘有“三英战吕布”“长沙战黄忠”“”威镇荆州“禹龙锁蛟”等故事。屋顶采用硬山形式,屋架采用抬梁式构架,台基是简单的石台基。关林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它是神化关羽的又一见证。在亭碑上额刻篆收“勒封碑记”。碑面书写:“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是”。关林的后半部是关羽的墓地,四周松柏长青,圆圆的大墓前是一座石坊,上刻:汉寿亭侯墓。

在实地测绘之前,老师给我们重点讲解了测绘内容以及图纸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帮我们回忆一下古建筑的结构,名称。把我们需要测什么内容都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让我们不至于到了实地不知道要测些什么或者漏测了一些大方向的东西。把我们测绘所需要的工具告诉我们,以及历届测绘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注意事项。

到达关林庙时,我们首先是大致的了解一下关林庙的总体布局,测绘的范围、对象。然后,仔细的观察我们测得春秋殿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

我们组共有六个人,就把测绘对象分成六大块: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横剖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以及侧立面图、细部大样图。每个人画一个方面,其它组员拉尺子测量。画总平面图的是刘长亮、画首层平面图是单秋平、画横剖面图的是鲁洋、画正立面图的是赵振军、画背立面图以及侧立面图的是崔新锋、画细部大样图的是曾丹丹。cad出图是由组员商讨后确定,汇总

在测量高度的时候,由于春秋殿是文物,不让攀爬。本来想用氢气球来测量它的高度,但是没买到氢气球,而且外面有风,也不好测。起先测的连檐高,是用钢尺勾到瓦当上测出的,斗拱高是先测出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