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小班语言说课稿集锦7篇 《语言课堂实录:小班授课新秀光芒》

本篇文章为小班语言说课稿集锦,包括多种语言教学方式、教学素材和活动设计,可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参考,帮助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和道德情操。

小班语言说课稿集锦7篇 《语言课堂实录:小班授课新秀光芒》

第1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正是在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觉得这个活动的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对这个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题单纯,结构简单,情节有趣。以"找"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简单重复的礼貌对话,讲述了大老鼠与小老鼠之间的友爱。故事中出现的几种小动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较喜欢的动物形象。这样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儿的兴趣指向,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纲要》中对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礼貌用语。

2、能力上:理解词语"在里面"、学习词"越来越小",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前期知识准备:结合社会活动及日常行为培养,大多数幼儿喜欢与人交往,敢于表达,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谢谢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1)自制小房子四间(由大到小的,可以叠套在一起)(2)四种动物图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乐、生日快乐音乐、故事录音

在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因此,根据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新颖直观的教具,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一开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导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这座小房子发生的奇妙的变化,原来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里面藏着小熊的房子,再里面还依次藏着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房子,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不仅可以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让孩子们直观地、轻松地理解了"在里面"的含义。

2、口授教学法,活动中我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运用生动形象、清晰准确的语言讲述故事,并通过与幼儿亲切自然的交流提问,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使幼儿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3、活动体验法,在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游戏教学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游戏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4、赏识教学法,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环节:由房子导入,引出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房子,引导幼儿观察,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房子)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房子是谁的呢"?。师:今天老师就告诉小朋友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

(二)、基本环节:这部分是重点,我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组织活动。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预留故事结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背景音乐起,师出示大老鼠,生动的讲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钉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在讲述故事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师:有一只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接着讲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门,最后找到小老鼠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我逐步打开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极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融入角色当中思考问题"里面会小老鼠的房子吗?这是谁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这一动作也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在里面"这个词的含义)对故事中大老鼠重复的礼貌问话: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教师在讲述时语言注意突出敲门的动作及重点词"请问",这样便于吸引幼儿的视听觉神经,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另一方面也为下面提问环节设下伏笔,使幼儿能够回忆起故事情节中的礼貌用语。

2、通过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越来越小"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掌握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边出示挂图边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相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师幼一问一答,鼠小小抱着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说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样说的?鼠小小又是怎样说的?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在讲述故事之后,结合房子教具,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师指着第一间房子揭开第一导入环节设下的悬念:这间房子是谁的?小朋友知道了吗?(幼儿:大象的房子)之后,师幼一问一答,大老鼠来到第一间房子面前是怎么敲门的?"咚咚咚"它敲门时是怎么说的?谁走出来?说了什么?来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谁走出来了?说了什么?~~~~~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这时谁走了出来?它说了什么?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后心情怎么样?通过一问一答再模仿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不疑难问题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也学到了礼貌用语,促进幼儿积级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理解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在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有幼儿回答的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给予鼓励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即使幼儿在回答问题中说错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在带领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将房子从第一间横排到第四间,(即从大到小排好),请幼儿观察,之后自然的说出房子"越来越小",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对"越来越小"这个词重复学习两遍,以巩固认识。

3、游戏"藏房子", 小班幼儿注意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游戏环节,分别将第二间房子藏到第一间房子里面,第三间房子藏到第二间房子里面,请幼儿观察找出是哪间房子不见了,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忆了故事情节。

4、完整的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结尾,整体感知。通过教师转折性的提问: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为什么要找小老鼠呢?过渡到这一步骤。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放故事录音),仔细听听,大老鼠为什么找小老鼠?完整欣赏故事之后,幼儿就会明白,原来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来祝小老鼠生日快乐,还给小老鼠带来了礼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乐,体验过生日的快乐。也为结束部分作了铺垫。

(三)、结束部分:扩展延伸,升华主题我改变以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这种苍白无力的说教,采用创设情境,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们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开心,它呀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它要把大老鼠送给它的生日礼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后把棒棒糖分发给每个幼儿,一分发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谢谢"。结束部分不引使幼儿运用了礼貌用语,还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主题得到了升华。

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间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大象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听了很高兴,连忙跑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熊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三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兔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老鼠听了连忙跑了出来,大声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开心啦!

小班语言说课稿集锦7篇 《语言课堂实录:小班授课新秀光芒》 第2张

第2篇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正是在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觉得这个活动的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对这个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题单纯,结构简单,情节有趣。以“找”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简单重复的礼貌对话,讲述了大老鼠与小老鼠之间的友爱。故事中出现的几种小动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较喜欢的动物形象。这样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儿的兴趣指向,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纲要》中对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礼貌用语。

2、能力上:理解词语“在里面”、学习词“越来越小”,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前期知识准备:结合社会活动及日常行为培养,大多数幼儿喜欢与人交往,敢于表达,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谢谢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1)自制小房子四间(由大到小的,可以叠套在一起)(2)四种动物图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乐、生日快乐音乐、故事录音五、说教法在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因此,根据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新颖直观的教具,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一开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导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这座小房子发生的奇妙的变化,原来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里面藏着小熊的房子,再里面还依次藏着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房子,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不仅可以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让孩子们直观地、轻松地理解了“在里面”的含义。

2、口授教学法,活动中我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运用生动形象、清晰准确的语言讲述故事,并通过与幼儿亲切自然的交流提问,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使幼儿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3、活动体验法,在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游戏教学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游戏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4、赏识教学法,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六、说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环节:由房子导入,引出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房子,引导幼儿观察,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房子)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房子是谁的呢“?。师:今天老师就告诉小朋友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

(二)、基本环节:这部分是重点,我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组织活动。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预留故事结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背景音乐起,师出示大老鼠,生动的讲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钉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在讲述故事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师:有一只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接着讲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门,最后找到小老鼠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我逐步打开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极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融入角色当中思考问题”里面会小老鼠的房子吗?这是谁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这一动作也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在里面“这个词的含义)对故事中大老鼠重复的礼貌问话: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教师在讲述时语言注意突出敲门的动作及重点词”请问“,这样便于吸引幼儿的视听觉神经,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另一方面也为下面提问环节设下伏笔,使幼儿能够回忆起故事情节中的礼貌用语。

2、通过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越来越小“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掌握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边出示挂图边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相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师幼一问一答,鼠小小抱着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说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样说的?鼠小小又是怎样说的?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在讲述故事之后,结合房子教具,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师指着第一间房子揭开第一导入环节设下的悬念:这间房子是谁的?小朋友知道了吗?(幼儿:大象的房子)之后,师幼一问一答,大老鼠来到第一间房子面前是怎么敲门的?”咚咚咚“它敲门时是怎么说的?谁走出来?说了什么?来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谁走出来了?说了什么?~~~~~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这时谁走了出来?它说了什么?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后心情怎么样?通过一问一答再模仿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不疑难问题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也学到了礼貌用语,促进幼儿积级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理解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在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有幼儿回答的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给予鼓励。《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即使幼儿在回答问题中说错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在带领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将房子从第一间横排到第四间,(即从大到小排好),请幼儿观察,之后自然的说出房子“越来越小”,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对“越来越小”这个词重复学习两遍,以巩固认识。

3、游戏“藏房子”,小班幼儿注意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游戏环节,分别将第二间房子藏到第一间房子里面,第三间房子藏到第二间房子里面,请幼儿观察找出是哪间房子不见了,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忆了故事情节。

4、完整的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结尾,整体感知。通过教师转折性的提问: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为什么要找小老鼠呢?过渡到这一步骤。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放故事录音),仔细听听,大老鼠为什么找小老鼠?完整欣赏故事之后,幼儿就会明白,原来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来祝小老鼠生日快乐,还给小老鼠带来了礼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乐,体验过生日的快乐。也为结束部分作了铺垫。

三、结束部分:扩展延伸,升华主题我改变以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这种苍白无力的说教,采用创设情境,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们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开心,它呀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它要把大老鼠送给它的生日礼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后把棒棒糖分发给每个幼儿,一分发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谢谢“。结束部分不引使幼儿运用了礼貌用语,还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主题得到了升华。

大老鼠找小老鼠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间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大象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听了很高兴,连忙跑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熊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三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兔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老鼠听了连忙跑了出来,大声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开心啦!

幼儿对教具很感兴趣,听故事很安静。故事讲完了,宝宝们还沉侵神奇的房子上面。对我提出的问题没有反应。有三位宝宝还来到了房子面前,动手翻看箱子里面还有什么。让后面的老师笑声一片。虽然这对我来说是尴尬的。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没有错的。活动目标该如何实现呢?我一片茫然。年轻的我对于这一切很无措。但活动还在继续,无赖中我选择了按设计好的程序继续。可以想见,之后的活动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那个房子大那个小,都没有反应。更不用说学习说礼貌用语了。“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这句活动中最重要的话宝宝们最终没有学会。对故事的内容也不是很理解。活动第一个目标,理解大老鼠和小老鼠的感情,没有实现。只有最后送礼物的时候宝宝们很开心。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糖,只是天性。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结束活动,这算是一种安慰。

第3篇

我今天选择说课的主题内容为《长长和圆圆》。我的教育对象是小小班小朋友。小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体验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小班安排的活动内容更需易贴近幼儿的生活。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服务幼儿的生活。我在“长长和圆圆”这个大主题的背景下,选择了“长长和圆圆的蔬菜”这个小主题。

大家都知道,蔬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种非常的多,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对于小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蔬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明显的外形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1、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蔬菜的名称,认识蔬菜某一明显的外形特征。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一些蔬菜的名称,认识蔬菜某一明显的外形特征。难点是: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某一特征归类。

1、各种长长的和圆圆的菜,如:胡萝卜、芹菜、洋葱、花菜、黄瓜、番茄、土豆、竹笋、大蒜、蒜头、辣椒等各若干(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萝卜娃娃和南瓜娃娃(在萝卜和南瓜上分别粘贴纽扣做眼睛、红色玻璃纸做嘴巴)

3、长方形的盒子和圆形的盒子,各贴有长形和圆形的标记。

(一)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根据小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蔬菜娃娃形象,引起幼儿的注意。引发幼儿融入到说蔬菜名称、认识蔬菜外形、给蔬菜分类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积极思考,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2、直观法: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3、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另外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说出一种蔬菜名称和它做好朋友。第三个环节,把蔬菜宝宝送回家,我采用了尝试法

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儿的兴趣:“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出示萝卜娃娃和南瓜娃娃,通过回答蔬菜宝宝的问题:“我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引发幼儿的观察。托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出现,如长长的、圆圆的,等等。这时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如教师以蔬菜宝宝的口吻,鼓励幼儿和它们一起念:萝卜娃娃,长又长,南瓜娃娃,圆溜溜。过渡到下一环节,此环节为目标1服务。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在这一环节我出示了多种蔬菜,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介绍及幼儿指认说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小朋友结合以往经验大胆表达。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是引导者,在轻松的活动氛围当中,幼儿摸摸、看看、说说。此环节是为目标1服务的。

小小班的孩子们好动、好玩,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行动。“蔬菜分类”的游戏,就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强调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此环节是重点、难点的聚集之处,难点的解决主要是采用游戏操作法、尝试法。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蔬菜展开的,以充分展现孩子们自主的表达,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认识蔬菜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并帮助胆小的孩子能大胆地去游戏,去表现;也要保护敢说敢做的孩子的积极性,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得到发展。

第4篇

一、《蜗牛的房子》是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下雨时小动物们怎么躲雨的故事。

适合在3—4岁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是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躲雨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孩子们对儿童文学中的作品非常喜爱,乐于倾听,并对作品中动物的形象进行模仿。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现欲的特点,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三、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情境表演的头饰。

四、为完成目标,我将活动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创造作品---主线线索,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一部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情境表演及多媒体演示法,导入法,能在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2、进而理解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多样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磁带中的作品,师有表情的复述作品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创编作品。注意难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角色来创编作品,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创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对作品创编活动比较顺利,也可同伴之间交流,角色互换,或者同伴之间创编接龙,如小鸟换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通过持续不断地感受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其语言词汇,还能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第5篇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抱抱》。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 四、说活动过程。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我们诉说爱、感受爱、表达爱。“抱抱”就是一个通过各种动物间不同的抱抱来表达爱的故事。熟悉的小动物,亲切的拥抱更能让小班孩子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小班心理需求,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抱抱》,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环境,让孩子始终置身于动物间亲密的拥抱之中,尝试用自己的肢体模仿动物抱抱,感受抱抱的快乐,在与同伴、老师互动中将快乐传递。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中,我将“大胆说说动物的拥抱方式”作为重点,“感知、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作为难点。

(一)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法展示动物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孩子说出画面内容,初步了解动物的拥抱方式做准备。

(二)引导谈话法:通过提问谈话活动,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

(三)行为体验法:行为体验式法教学不仅对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中,我将通过肢体动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活动中,我将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动动、抱抱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活动。活动步骤为:师幼抱抱——动物抱抱——大家抱抱。

(一)开始部分:拥抱孩子,激发兴趣。

我这样和孩子交流:“小朋友们好!”孩子们一定会说“老师好!”“小朋友们真有礼貌,好想抱抱你们,你们想抱抱老师吗?来我们一起抱

抱吧!”孩子在老师温暖的拥抱中会放松心情,并对抱抱产生亲切感,为动物抱抱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说说动物抱抱,感受拥抱的快乐。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刚才孩子们的真实体验进行梳理回馈,直接导入动物的抱抱。我这样设计导语: 创造情境:“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看,有几个小动物抱在一起,让我们看看它们吧?”刚刚被老师亲切拥抱的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动物会是怎么样抱抱?它们抱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感觉呢?带着这些好奇的疑问,我将逐一出示不同动物画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进行肢体感受,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出示不同动物,我设计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尝试让孩子始终有兴趣地进行活动。

本环节,我尝试从孩子观察入手,孩子们观察图片,谁得鼻子长长的勾在一起?教师梳理孩子问题并小结:“鼻子勾在一起也能抱一抱,孩子们如果你是小象,你会怎样和你的象妈妈勾一勾呢?”再次进行行为体验并给与积极评价:“能把胳膊变成长鼻子勾在一起,你们真聪明!”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着大象妈妈和大象宝宝之间的爱。

考虑到孩子对小羊的叫声非常熟悉,我播放小羊的叫声,直接提问“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抱抱的?” “真好玩,原来它是把耳朵碰在一起拥抱呀!”引导孩子大胆说出小羊的拥抱方式并体验,“来,小羊妈妈和宝宝耳朵碰耳朵抱抱。”孩子们在耳朵碰耳朵的气氛中初次感受小羊用抱抱表达自己的爱,体验抱抱的快乐。

本环节,我播放图片引出小熊,直接提问: “小熊很爱妈妈,他们是怎样抱在一起呢?”教师用语言描述熊宝宝和熊妈妈肩膀搂在一起的感觉,丰富孩子的相关词汇。指导小朋友们感受搂肩膀。

趴在妈妈的感觉和经验,每个孩子都有过。本环节,我直接出示河马图片,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大河马也来了,它们会怎样抱在一起?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小河马趴在妈妈的背上,把身体叠在一起。就像小朋友趴在妈妈的背上,让妈妈背着你一样,孩子们你们谁被背过?”孩子们在重温被妈妈背的感觉时,我有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有谁被老师背过吗?谁想让老师背一背?”老师背背每一位孩子让他们体验拥抱的快乐!被老师背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种感觉,在体验不同动物抱抱的过程中,活动重难点得到突破。

三、结束部分——大家抱抱,体验爱的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孩子们感受、体验了动物的拥抱方式之后,通过本课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老师抱抱,在浓浓爱意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声中共同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自然结束活动。课外延伸:孩子们回到家里,把抱抱送给家人,表达对他们的爱。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6篇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2)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由此可见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我们在进行各领域教学时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由于刚升入小班幼儿,在语言的发展方面比较弱,以直接行为为主;当孩子想要去帮助同伴的时候,由于语言发展不是很完善,被同伴误以为是要去伤害她,所以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同时,此故事具有很强的实施意义,现代的孩子们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不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以来于别人的帮助。另外,孩子们的自我中心现象严重,它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意识缺乏,而此故事,能让幼儿在了解故事形象及人物对话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激励。

部分幼儿能说一段完整的句子,有的幼儿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通过观察幼儿最近发展情况,他们非常爱模仿,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处在模仿学习中。因此,设计了这节关于学说短句的语言课。

?荷叶伞》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小鸡、小猫为角色,讲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想办法用树叶当伞,并且帮助小鸡和小猫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蕴含了许多的美德。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个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用了这一教材。

?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纲要》精神和我班幼儿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3、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语"××××,快到荷叶下躲雨吧。"突破方法: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手偶表演调动起孩子学说话的兴趣,分段扎实的进行学说"××××,快到荷叶下躲雨吧。"活动难点:在故事中学说短句。

突破方法:以提问的方式,幼儿自已说一说有哪些小动物淋雨了,小兔是怎么帮助他们的。让幼儿主动的说出短句。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已有的经验和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我从以下方面谈我的活动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为幼儿准备了生动有趣的ppt图片,小白兔、小鸡、小猫手偶。

2、知识上的准备我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种雨具。

由于年龄的关系,婴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而且又好动,要抓住这宝贵的几分钟来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老师用多种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把孩子的目光抓住了,他们感兴趣了,才会积极地开口跟着老师说话,因此本次活动制作了flash动画,以孩子喜欢的动画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7篇

语言故事《方脸和圆脸》选自小班第二学期的主题活动。这则故事虽然是老教材,但蕴含着诸多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从以下四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1、故事的情节:故事从老公公老婆婆因分家引出矛盾,在分家中发现生活中的物品有圆有方不能分开。故事情节幽默有趣,从一开始分家里的物品到后来分凳子、被子、房子时发现东西不能分开,最后发现脸上的五官也有圆有方不能分开。看到这里时,我们都会为此哑然失笑。老公公老婆婆的情感也从分家时的气愤到最后的两人相视一笑,说不分了不分了的喜剧结束。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也随之不断变化。整个故事富有悬念,结局又在预料之中,充分表达了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故事的内涵:整个故事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生活当中,方形和圆形是相互联系的,各有各的用处是不能分开的,同时也升华为人与人之间不分开的美好情感。故事不仅有欣赏性,又有科学知识渗透其中,还有社会情感潜移默化,多方面的有机结合,能让一个活动体现多领域的发展。

3、故事的语言:整个故事运用了大量的对话,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很好的描述了吵架、分家的过程。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敏感期,这则语言以短句为主,通俗易懂,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理解。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后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初步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后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活动难点:初步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指南》: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我把活动的主线通过幼儿的已有经验——欣赏理解故事——发现故事矛盾——建构新的经验——生活延伸进行开展本次活动。

对比老公公老婆婆的脸型,区分图中物体的形状。请幼儿游戏操作对比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感知与发现圆形物体与方形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分家游戏引出学习的矛盾,认识到有的物体是圆形和方形不能分开的。

认识生活中圆形和方形共同存在的东西,明白有的时候方形和圆形是各有各的用处不能分开的道理。

对故事进行改编,更适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比如故事中:椽子幼儿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没有经验。我就用圆圆的窗户来代替。故事中的褂子,还有走路用方步。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我就省略了这些内容。在故事当中,有的语言比较书面化,我进行了改编,让语言更易于幼儿理解。比如说,吵了嘴。我就用吵架了代替。这样的改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帮助突破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突破——教具:贴图教具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便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边讲故事边操作,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的突破——活动教具、ppt:通过活动教具演示和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形象的让幼儿了解物体中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幼儿对于方形和圆形的理解来自于生活,而我把这种生活经验直接引入到故事当中,为后面的学习不仅引发了兴趣而且奠定了知识经验的基础。同时将难点前置。

(2)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初步理解故事:我将故事从头讲述至——分家吧,讲述两遍。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初步理解分家的含义。

第二部分设置故事悬念,由分家引发矛盾,发现故事当中有的东西是不能分的。

第三部分引发故事高潮,引导幼儿观察老公公老婆婆的脸型发现有的东西有圆有方不可分的道理,并且感受老公公老婆婆在一起的美好情感。

(3)难点突破:在活动分段讲述的第二和第三部分,通过图片操作结合故事讲述,直观的看到物体有圆有方是不能分的。

在最后经验延伸活动当中,出示实物图片,更加深层次的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不可或缺的道理。

活动的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少数幼儿的积极性还不够,需要加强调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