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4篇 数学教学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主要探讨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4篇 数学教学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1篇

本节课在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y=a(x-h)2和y=a(x-h)2+k的图象,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性质。旨在全面掌握所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二次函数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先从y=x2开始,然后是y=ax2,y=ax2+c,最后是y=a(x-h)2,y=a(x-h)2+k,y=ax2+bx+c。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师]y=3x2+5的图象有何特点? y=3x2+5和y=3x2的图象有何关系?

此处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加上5会使函数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为本节教学y=a(x-h)2和y=a(x-h)2+k的位置关系埋下伏笔。当然在前一节课已经让学生明确了y=ax2和y=ax2+c的位置关系。并告诉学生口诀上加下减,位变形不变。

[师]到底向左还是向右?或者是否就是我们所想的这样先向上平移5个单位,向左右平移6个单位?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板书课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y=3x2-6x+5进行配方化为y=3(x-1)2+2的形式。

此处的处理感觉很不自然,但是从y=3x2-6x+5再引出新课这一作法又让我不舍得放弃,希望行家提出好的过渡方法。

[师]研究y=3(x-1)2+2的图象比较复杂,你准备先研究什么函数的图象?

前面复习过y=ax2和y=ax2+c的位置关系,而且经过课题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把复杂问题通过先简单化的这一学习方式。

在校对答案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校对3x2的值,然后再填写3(x-1)2的值,但并不是全部校对,在回答到x=-1时,y=12时,停顿。让学生不急着给出下面的答案,先让学生思考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的发现第三排的值刚好是把第二排的值向右平移一个单位。由此猜想当x=0时,y=3。然后引导学生验算。发现刚好相等。继续完成表格的第三排的函数值,发现都有相同的特点。

此处的设计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从表格里发现函数图象的平移。

[师]根据表格所提供的坐标,大家去猜想y=3(x-1)2与y=3x2的图象有何关系?

[生]猜想:把y=3x2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3(x-1)2的函数图象。

[师]请大家根据表格所提供的坐标描点、连线,完成y=3(x-1)2的函数图象。看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通过学生的描点、连线、并观察发现确实符合自己的猜想。经历这样的研究过程学生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教师进行对比教学。继续研究了y=3(x+1)2与y=3x2的图象位置关系。进而研究他们的图象的性质,然后再研究了y=3(x-1)2+2与y=3x2和y=3(x-1)2三者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出口诀上左加下右减,位变形不变便于学生记忆。

函数的教学,尤其是二次函数是学生普遍感觉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多动手画图象,加深学生对函数图象的了解,加深他们对函数性质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索中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本节中通过表格上函数值的变化让学生猜想函数图象的位置变化,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然后加以口诀的形式,学生普遍能较好的掌握图象的平移规律。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4篇 数学教学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2张

第2篇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本月开展的主题活动是《红黄蓝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中的各种颜色;而且,平时孩子们本身就对各种漂亮颜色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中正好有一节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我就想到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运用到计算教学活动中,以各种颜色为活动线索,增加计算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计算《变成一样多》。并运用各种有颜色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这本身是一堂共享课,首先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是:认识数字“3”,我第一环节“教师拍手,和幼儿玩拍手游戏,复习对1、2数字的认识。引导幼儿感知数量”,然后教师分别出示三组卡片:第一组是实物绿色的苹果和绿色的蔬菜图片,教师提问幼儿“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接着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了解方法是“可以数一数”。接着第二组是点子,用不同颜色的点子。第三组是数字,运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由实物到数字,一步步对数量进行感知。

接下来就是介绍操作规则、讨论操作法了。教师出示红色圆形和黄色圆形,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变得一样多。重点介绍了“添加”的方法,请几个幼儿示范,并集体验证。因为我班是新中班幼儿,接受能力不强,所以并没有说明“去一”的方法来变成一样多,等以后课余活动中再传输。目标达成度来看,最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按老师先前讲解示范过的“添一”法来解决问题的。但是由于我讲解不全面的关系。活动过程中一些细节的东西都体现了出来。数学常规的规范,如操作完后教师对其小结“什么颜色的苹果和什么颜色的蔬菜”。常规的强调,如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教学效果较好。

作业过程中有部分幼儿需要老师个别指导才能完成,有了老师的指向性提问,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子才肯动笔作业。说明对于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第3篇

反思一:本学期已过了一段阶段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一、 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三、 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 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 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反思二: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孙大伟,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在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对同伴的质疑与帮助。学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学生也能热情地给予掌声肯定。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第4篇

很荣幸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能够得到周老师来学校指导的机会,从一个站在讲台就紧张的我,到今天能够很自信的站在这个“舞台”上,是与周老师的细心指导分不开的。因此我更加珍惜周老师来听课的机会,努力让自己充分的展示课堂教学,希望能够得到周老师更多的指导。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就没能大胆的尝试放手,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开放程度不够,挖掘教材不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刻,在课后的小测验中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部分学生将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看成是两种方法,这点还是要多强调。课后周老师为我们讲解并详细分析了关于这部份的内容。解决问题是贯穿整个教材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学习和应用的内容,是要训练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善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数据、意义和连带关系。训练学生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通过周老师的又一次悉心指导,我受益匪浅,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相信我会通过我的努力得到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