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3篇 点亮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是每位教育者和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3篇 点亮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第1篇

一、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

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吸引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班级中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致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教材、环境、教师的素质、教师对青少年的心理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冒险”、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可以建立各种学习中心,如欣赏中心、阅读中心、科技中心等等。当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因此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努力马斯洛认为,只有缺乏需要得到满足的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求知与理解的愿望。

但是即使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学生也不见得努力学习,因为游手好闲要比努力工作更自由、更舒服。此外,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得到各种奖励和肯定前,往往不能独立地判断哪些基本技能是需要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疏导和教诲,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学习予以强化。强化技术包括榜样、模仿、象征性经济奖励等。当然,在使用这样的动机技术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奖励仅是达到目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以减少其副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是否达标从动机角度看,目标必须为全体同学所理解并能在短期内达到。

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经常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难或太远,那么由于缺乏近期动机,学生的活动可能出问题。

四、学生在各方面的种种差异研究表明:

能力高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对教育充满热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前经验。这些学生第一次考试往往就取得了高分数,他们得到了强化并激发了继续获取高分的动机。如果他们偶然失败,则更加努力学习。这些学生具有切合实际的自我目标和强烈的成就需要。

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和班级所需的物质条件。比如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偶然的口渴和饥饿,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快餐。

第二,要使教室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安全。教师就要注意建立良好的环境来确立安全感。

第三,要告诉学生,教师对他们感兴趣,他们是属于这个班集体的。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或在学生生病时送给他们一张慰问卡,都能显示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第四,要创设各种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尊敬。教学中可以减少个别对比,鼓励自我竞争,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3篇 点亮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第2张

第2篇

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这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因此,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由选择各种地理学习资源,有利于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教师都希望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传统的教学由于受条件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却能充分借助动感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深情的文字,丰富的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较真实的地理时空感,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教育教学的形式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创新,它使学生从书本、黑板、粉笔的环境步入了以现代技术为主体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从老师讲、粉笔写、学生听的教学走进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手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的创新形式。这些教学环境的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创新环境还为学生提供远胜于课本的资源,因此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特长、兴趣等使学习更能有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适应多元化社会的时代要求。

提问是指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了解其学习状态,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教学行为。学问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孔子把疑思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见,人们用提问的方法展开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已经由来以久。实践证明,提问作为一种教育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的陶冶。特别是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如何设计问题、用怎样的形式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主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才是素质教育的成功。那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体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创设带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关键性作用。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当思维者直接获得想要的结果后,思维的惰性就会逐渐增强,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无法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且学生能接受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一知识点时提出: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时,那么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昼夜长短、温度带的范围、气候等将有何变化?再如,讲《天气与气候》一节时,可以设计如下导言: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常看到沙尘暴、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你能说明它们的成因吗?这些天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呢?诸如此类的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导着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然后主动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结合学科内容,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对于激活创新思维比较有利。因为传统的教学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图像。只有通过电化教学,才能更加充分地把事物或现象展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于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并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去。如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对火山喷发的讲解,单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很难把火山喷发这一现象解释清楚,而学生也较难理解,如果教师利用下载的资源整合制作成课件,把发生在一瞬间的火山喷发的景象通过电脑播放出来,再结合课本知识,加入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就很快地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来。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及时调节气氛和节奏。教师还要以鼓励和理解的态度引导讨论双方达成共识。比如,学生对全球化问题的认识存在悲观和乐观两种态度,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任教班级无论是会考成绩还是高考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如地理课件的丰富了,但学生想象力的匮乏了,地理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精心设计制作出的地理网络课件一般流程合理、资料丰富。以教师自己的咀嚼欣赏取代了学生的自我探索,以自己的审美倾向忽略了学生的多样化审美,以自己的权威排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多设置些白板,给学生留下可以展示自我的空间。所以地理课件质量不高也是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第3篇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一、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了一次函数后,我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题:我们要外出旅游,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选择,甲旅行社说只需领队买全票,其余全部2/3票价优惠。乙旅行社说:“我们全部半价。”试分析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这些应用性问题是学生身边常有的事,是学生见得着、摸得着的事,因此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从而增添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例如在讲排列组合的两个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竞猜:有10种不同的水果,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篮子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分法,比同学们最大胆的猜想还要多。

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兴趣,对课堂学习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分析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通过表扬与鼓励提高学习兴趣之目的。

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操作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当学生操作方法正确时,就表明他思维正确,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清晰、深刻。

五、寓教于乐,通过课堂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繁多的公式定理,这时老师若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编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设计小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记忆牢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可能性大小》这一课讲到机会均等时,我采用了“抢30”的游戏。宣读了游戏规则后,我说:“我来当擂主,大家来打擂。”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我让最先举手的同学上来打擂,我说:“这样,就先让你报数吧,我后报。”……一轮过后,就有机灵的同学觉得这个有问题,第二个上来的就不再上当了,坚决要求后报数,可惜未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抢到关键的数字,依然败北。又过去一轮,这时有同学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在几番尝试后,了解了游戏的窍门。通过游戏,切身的感受会带来比单纯的讲授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学到的知识。

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地设计一些练习题,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这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体验创造性解题的乐趣,乐学不倦,奋力再攀。巧设练习也可以达到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他们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才会在学习上事半功倍。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想出多种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