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6篇 共育立德树人:家校合作 润泽未来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是一篇关于教育理念的文章,探讨了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考,以期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的机会。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6篇 共育立德树人:家校合作 润泽未来

第1篇

在观看完《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节目之后,感受非常多。两位专家谈到的很多方面的内容,也是每一位家长能亲身感受到的。

在“双减”政策后,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孩子的作业都能在学校内可以完成,教育的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商业化(补习班、培训班)在不断的减少,孩子有了更多自主时间去参加体育和艺术等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另外孩子有了更多睡眠时间,来保证白天的学习生活。在“双减”政策后,学校更多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更多注重孩子的“五育”目标的培养,大力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业,更是家长素质和孩子能力的双重比拼。让我们做一个有担当的家长,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6篇 共育立德树人:家校合作 润泽未来 第2张

第2篇

子女教育的根源在价值观和学习生活习惯,只要抓住了根源问题,子女教育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只是最终的其中一个方面的结果,所以解决问题不要局限在表面现象,要找到根源去解决根源问题。

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家长责无旁贷。家长必须在子女教育上亲自花精力和时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也不要指望通过“花钱”就可以解决。家长必须加强对自己的管理,把陪伴孩子的时间进行量化,每天必须达到一定量,一年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总时。

给孩子制定补短板的学习计划时,时间单位应该是以年计而不是月,更不是周;不要制定短期投机取巧式或者急功近利的学习计划。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长期匀速跑,是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长期保持合理的学习强度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第3篇

双减政策和教育以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是相辅相成的,“减负”是育人方式的变革。中考和高考中对生活学习,实践学习的考察更多了,学习和生活不是割裂的。例如高考中对核酸检测的标语如何贴地考查如果孩子有参与志愿者活动,就是非常有利的。写作文中的素材,和人文类试题的答题都是对生活经验和思想独特性与深度的考查,并不是背几个知识点就可以的。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已经不同于过去,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改变观念。在家庭教育中降低焦虑,不要拿我们家的孩子去和人家孩子长处比较。也不要把自己人生的抱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的独特性,让他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方向。作为家长,这堂课提醒我们作为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共同成长。

第4篇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让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减轻了不少,在家的时间也充裕了,该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时间呢?视频中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陪伴不仅仅是孩子学习时在一旁的陪同,只关注课内的学习内容,更多需要在生活中更多的交流、谈心,及时堂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他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教育理论,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初中的孩子自己意识开始增强,需要我们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

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运动可以磨练意志,帮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在“双减”后学业压力大幅减轻的情况下,我们要帮助孩子扎实、健康的成长,高效的学习,和谐的发展,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第5篇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促进家校共育的和谐互动,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形成家校共建的育人合力,2021年9月7日早上7:52,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和家长,在家收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的由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秀梅老师主讲的《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教育专题节目。

孙秀梅专家《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的讲座就是一次家庭教育的深刻升华,就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再出发,无论对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是一次提高和重塑,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讲座中,孙秀梅专家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从家庭教育的点滴讲起,平铺直叙中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座以三部分内容为架构,第一部分内容家庭教育的责任有哪些?让家长明白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第二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使家长知道了自己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孩子希望父母的角色定位有哪些?以学生家长互换角度的视野,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成长性。三个部分互为补充,又相得益彰。家庭教育内涵深入推进的同时又突出了教育的宗旨和方向。

?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从对家庭教育的模糊不清到深感责任的重大,未来和家庭教育的使命才真正的融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学习,家庭教育凸显出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保证了孩子们在迎接未来的挑战中更有自信,更有无畏。这样的课堂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课。

第6篇

感谢家校共育平台,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讲了这么重要的一课。看到评论区有家长说应该针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讲堂,而不是家长。那么,我想说的是,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父母共同创造的,家庭和谐,是孩子良好心理形成的基石,土壤。再回头看我们家长们,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忙碌,回到家里真能好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吗?看手机?发牢骚?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或者是溺爱?很多都是如此吧,所以我觉得最应该学习的是我们家长。

正如老师所讲,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我觉得正我需要学习的!而这次的专题讲座正如及时雨般,为我送来了甘霖。讲座中老师理论结合实例的讲解,让我如沐春风。特别是老师举的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更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例如怎样让孩子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引导孩子怎样与同伴友好相处,不过度敏感,不乱发脾气,遇到挫折不气馁,正确面对困难和失败,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这些是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完成的。我会竭尽所能,科学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引导,为孩子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7篇

通过视频的观看学习,教育专家讲得非常好,重点说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怎么正确的影响教育孩子,建立孩子的良性健康心理。我有以下的思考和感悟!首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家长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培育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育的思路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我们家长有了这样的思路,教育孩子方面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侧重点,不至于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不至于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的话: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树冠,这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操心的事儿,不是我们家长无时无刻关心的领域;孩子的身体是树干,一般说受基因的影响,孩子的高矮胖瘦取决于先天条件,这应该说是上帝的领域。家长只需让孩子营养均衡即可,营养过剩反而不健康;孩子的精神人格是树根,树根好了,树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家长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培育孩子的精神人格,也就是一个人生命之根的培养。一个人精神人格的培养,综合来说在这六大方面:

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这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

2、自信心。一个人把事情做好,走向成功的必然因素;

3、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一个人驱使自己去兑现自己所做承诺的心理状态。有责任才有成长;

4、进取心。人生的动力源,一个人人生舞台能做多大,人生成就的山峰能攀登多高的主要动力源泉;

5、同情心。同情心也即爱心,善良之心。好人的标志;

当我们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六大精神之根的人时,孩子的教育才能初步落实。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学习,努力成长。有两句话说的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与爱孩子重教育的家长共勉!

第8篇

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劳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明,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望子成龙”型。b“重视分数”型。c“顺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期望,经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惟独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恒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熟悉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模范,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对于家庭教育,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是,从这两天的讲座中,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这次家庭教育专家培训的学习是几代人都享不尽的充电之旅。

第9篇

家庭教育公开课,学习朱永新、李文道俩位专家的讲解,在以下方面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首先,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要有意识地观察、看见自己孩子的个体实际情况,成为“研究自己孩子的专家”,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让孩子和自己的美好相遇,收获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隐私。孩子是独立个体,青春期孩子更是有强烈的独立需求。由于自身成长体验和时代背景,年少时的自己并没有清晰的自己意识,故而在父母私拆信件并没有引起自己的不快;现在,自己的孩子对隐私和独立的需求,自己经常是迟钝和意识不到的,这方面需要注意和真诚沟通。另外,应该经常有意识地换位思考,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重视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做到共情,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因为家更应该是讲情、包容情绪的场所。

最后,遵循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鲜活的生活化、场景化的生活体验教育,通过丰富、具体的日常活动来实现,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情感化,更具有包容性。

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更新才能跟进,感谢这个时代,能为家长赋能,与孩子共同进步。

这一期家庭教育公开课,主要是围绕“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这一话题展开,我也认识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指导着我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家长容易产生一个狭隘的观念,就是孩子教育的中心是在学校,这样的观念干扰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造成了比较低下的效果。自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对家庭教育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专家认为,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只有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特别,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超越孩子的发展阶段揠苗助长,或者一直把孩子当作长不大的儿童哄着教养,或者总是用“邻居家的孩子”来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都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我深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我们家哥哥读六年级,妹妹四年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学习需求还是生活需求,都是不同的。经过讲座的指导,我明确知道家庭教育的规律是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和特别,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因此我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主动参与的,对于哥哥的培养,是发展坚强、勇敢的品质,妹妹的培养上,是发扬妹妹爱跳舞的特长,让他们的特别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外,要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还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希望我们作为家长也能多吸收理论知识,做一名有智慧的家长。

第10篇

教育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作为家长的我们,观看了教育部的公开课,觉得自愧不如,确实我们的家庭面临着教育的难题。该如何培养一名健全人格的孩子?

作为母亲的我,是该好好学习做一位合格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急不躁,有条有理。观看视频,我感悟很深。

1.儿童阶段的品格教育是道德启蒙、人格塑造以及社会能力的重点培养;

2.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日常当中,家长的态度要一致,休息,学习时间要有规定落实好,从小养成自律的习;

3.共情教育,家长通过引导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认识到的错误,从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在情感上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真正认识自己错在哪里?要在行为上做为补救和纠正;

4.尊重对方,平等对话,平时对话和生活当中,语气不能压制孩子,要让孩子有发言的空间,我知道很难做到,毕竟一个大人与一个幼小的孩子。但是面对以后,关于孩子的成长,做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气;

5.对儿童的培养,首先了解自身孩子的天性,兴趣,愿望、积极性和孩子当前的心理成熟状况为前提,不符合天性的,强迫的。填鸭式的、揠功助长的教学不会有好的结果,反正适得其反。

通过《儿童品格培养与心理健康》这节课,让我们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很多时候都不到表率,孩子很多的时候感受都被忽视,不能做到平等对话,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助孩子拥有快乐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第11篇

“双减”政策落地一段时间了,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我本人感觉应该是利大于弊。

首先,现在孩子虽然生活条件比之前的优渥,但是,要学习的课程太多,这使得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也是压力山大,以致繁多枯燥的作业,让孩子丢失了天性,长期的学习、背诵等等,使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目光呆滞,不灵光,最后,孩子在高压或者是半威胁的状态下敷衍学习,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我们教育部门及家长理想的心愿。

其次,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对人类进步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文学巨匠等,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甚至离经叛道,做着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口中说的乖宝宝。所以,双减政策能够实施,就会释放孩子天性,不同程度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外,发现自己特长,扬长避短,让孩子在爱好与兴趣的影响下,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当然,对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家长,也不能盲目的说好,一味的迎合。毕竟,知识都是积累起来的,特别语文、英文等功课都需要博闻强记的,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及学校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案,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阅读能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及我们家长共同努力。

作为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更希望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在物质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术在工作生存、在教育孩子、在想办法改善生活,往往也是心力憔悴。

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不能及时的辅导作业,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可以多陪孩子学习、参加户外活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早点认识社会,早点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充满热情与正能量,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培养孩子,就是培养祖国的未来,也是培养我们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双减政策的落地,虽然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单凡事都有双面性的,另一方面,对于自律不好的孩子,容易产生惰性,这需要老师与家长都负起责任,认真监管、监督,鞠躬尽瘁,让国家的下一代茁壮成长,使祖国的明天繁花似锦,繁荣昌盛!

第12篇

通过《“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这期线上公开课,让我明白作为家长,双减之下,家长的责任,家庭的教育、家风更加重要。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双减是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发辉,让教育回归学习的本性,本质,本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开的,但是又有结合点,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育要遵守三条底线,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健全的人格。身体出了问题,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任何一个出问题,成绩再好都没有意义。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会让父母容易走进误区,爱孩子是一门科学,不能在比较中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家长不能自行给孩子布置作业。

第13篇

通过《“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这期课程,让我觉得双减对于学生减负和推动教育公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内提升”和“校外减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要求家长需要将更多的注意放在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之上,将教育回归到作为主角的孩子身上,回归教育本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照顾着孩子的方方面面,以自己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方式来规划着孩子们的未来。给他们报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是却忘了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容易走入误区,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发展。孩子需要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气在头上随意打骂。无论工作多忙,家长下班后一定要关心孩子,询问一下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新的知识、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等等。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多去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勇于克服困难,不言弃。在孩子得到进步的时候,也要及时表扬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狂妄自大,也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应该相互配合,有问题及时沟通。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也不要随意质疑,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

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可以多陪孩子学习,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早点认识社会,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14篇

通过《“双减”之下,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这期线上公开课,让我明白了“双减”的意义所在,从以往不理解,到明白政策之下的原意,明白教育是长期的,教育更多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承载了教育的一部份。

“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本真,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更多的时间享受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的确作为家长,自从孩子升二年级以后,围绕我们的就只有作业和书本,无止境的作业,不停的复习,孩子对写字,反而适得其返,起初没留意,但双减之后的第一年,暑假的我,发现暑假的作业并不多,更多的是让孩子作创造,看课外书,做总结等,孩子从原本以为放暑是一堆作业,到这个暑假过得开心,自己在家看了30本喜欢的课外书,参加了夏令营,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独立,这是以往没有试过的。教育专家提醒了我,孩子们也需要自由的,孩子们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双减可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一直心心念念的“自由”,作为家长的我,是值得反思的:我应该给予他自己的空间做喜欢做的事情,让他成为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不是复制别人的想法。

“双减”政策,意味着家长需要做有价值的陪伴,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我们要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尊重其选择,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用命令强加家长的意思给到孩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结合,家庭教育包括家风、家教都是我们家长做出来的行为,说到底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承载了教育的一部份,孩子的品德、行业作风、价值观等,无疑是家庭教育的产品,难怪孩子有时反问我,为什么家长自己不反思一下自己的孩子会是这样,因为家长也是这样做,所以孩子所变成这样了。这正正反映了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所有行业作风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家长自当在这方面纠正思想,培养好的习惯和良好的风气。

作为父母应学会降低我们的焦虑,不能只看孩子的成绩排名,更应该尊重自己的独特性,不一定要互相评比,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能发挥优点,也是有所建树的,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家长应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和老师的教学任务,老师的反馈,重点指导,精准辅导,合理安排孩子在家或假期的学习计划。

期待“双减”之后教育全新的面貌,作为家长,更要珍惜“双减”的用意,好好提高自己素质,在家庭教育的回归角色,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第15篇

通过《“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公开课,让作为家长的我更清晰的体会到“双减”不是减父母的责任。

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的是,统一教学下肯定会有差异,养育孩子也不仅仅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无论学校承担多少责任,无论孩子在学校里学多久,哪怕孩子在学校里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因为双减而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那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孩子现在是小学的时候,正是培养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能对孩子多一点关心也许就能帮孩子越过一道坎;多一点关注说不定就能养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背一篇课文很难,我作为家长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呢?解不出题目没关系,可以拿去问老师。可是孩子该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必定不能只依懒于老师。教育绝不止步于课本,父母和老师同样重要。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明白的是,“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一名学习者,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要学会科学的爱孩子。

第16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但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希望,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刚刚听了陈教授的报告,感觉有很多收获。在座的老师也都是教育专家,你们关于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的实践都比我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学生水平,但我很愿意在专家面前谈谈有关孩子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正。

尽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们对教育都很重视。我们购买或借阅过有关教育的书籍,在一起交流对教育的认识。当出现教育上的分歧后,我们能坐下来坦诚交谈,直到达成共识,这样使得我们对孩子的言行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决办法,不至于今天告诉她这样做,明天告诉她那样做,让她无所适从。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真理。活到我学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铭。在我家,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在灯下看书学习。女儿很小的时候,看到我们在学习,她也就很习惯地捧一本书,小的时候她就缠着我读给她听,后来我就鼓励她自己阅读。慢慢地,她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因为我经常让她读些散文诗歌,她有时还会写出一些小诗歌,充满童趣。我和她爸爸会细心地帮她收集起来,有时静下来与她一起重温她写出来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觉是一种享受。现在每天午饭后,她都会静静地坐在那儿,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通批评或在训斥就能实现,必须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经常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比如:培养孩子背英语单词的习惯,一开始只能要求背2~3个,以后习惯养成后,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儿4周岁就开始学钢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学,但我工作越来越忙,经常不能陪她,于是她渐渐放松了学习。我想,必须培养她独立学琴,否则极有可能半途而废。我把独立看谱、练琴的想法与她以及钢琴老师进行了沟通。一开始,可想而知,回课的质量非常差,不是节奏不对,就是乐谱看错,但我没有慌张,她愿意自己练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和钢琴老师不断鼓励她,并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使她渐渐适应了自己联琴。半年之后,我们已经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从此,她进步非常快,而且在烦恼的时候她会用弹琴去放松心情、舒缓情绪。我偶尔也会站在她旁边听她练琴,但已经是带着欣赏的心情去听琴,再不用愁没有陪练时间而内疚万分了。现在我开始动员她写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写,而是告诉她把每天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长短不限,她坚持得也不错。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孩子去拒绝父母宽广的胸怀和炽热的爱心。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稍微懂事时,我就告诉她:“你和妈妈是平等的,我不会骂你,更不会打你,但你必须把你遇到的或是高兴、或是委屈事情统统告诉妈妈,这样就等于妈妈陪着你又长大一次,我会很开心的!”的确,我非常乐意与她谈天,我会把我对事情的看法尽量用她能听懂的方式告诉她,与她无所不及的交流使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她也就非常愿意听我的评价,很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观点。

我深信: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她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着她一点点进步,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并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呵斥或冷言冷语,而是耐心开导,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还没有回家,她给爸爸打电话,言语中透露出情绪不高,似乎有心事。我们赶回家后,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今天数学考试没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说朱老师发下试卷后,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成绩。我一方面暗自为女儿有强烈上进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认真看过试卷,与她一起总结分数低的原因,不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没有理解题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着针对她理解错误的地方给她进行了讲解,最后,我告诉她:分数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方法,考试是一次检验,问题总是提前暴露出来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人才能不断进步,我带着轻松的语气让她慢慢恢复了快乐与活泼,事后,她认真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如果我当时皱紧眉头,严厉批评她,可能会让她更难过,而且会暂时怀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