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心得体会

《致老师》实用读后感范文三篇

知识总是会随着时间流逝的,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有了好的收获的时候,一定要写读后感,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致老师》实用读后感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致老师》实用读后感范文三篇
《致老师》实用读后感1

《致教师》是我在悦享读书会读的第三本书,一拿到此书就被书名所吸引,于是把书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之后又和书友们详细地共读一遍,每读完一辑我们会集合在二楼小会议室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我们的感受,交流我们的收获,每次都收获满满。

朱老师的新教育是让老师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践行新教育以来,深知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群人奔走在现实的土地上,用脚刻印的事实。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我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地努力追求者。书中有一句话说得真好“滴水穿石的成就,只问耕耘的精神,高于命运的理想,历史选择的天时,花开处处的地利,犹如一张张鼓起的风帆,将我们推到涨潮的海上……”我们只有把握好属于我们的机会,再次接受新教育的洗礼,认真学习并践行新教育,努力培养这些需要新教育的孩子们。

我一直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切,但是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习新的理论知识。在《致教师》这本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读书。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有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致教师》这本书,绝不是读一次就够了,我一定会再读几遍。因为这本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也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我会坚持让我的学生们继续沐浴在书海中央,让他们都扬起希望的船帆,自由快乐去远航。

《致老师》实用读后感2

《致教师》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关于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学生表示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赞赏和鼓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由此可见,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欣赏着必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好懒,讨厌做作业,拖拉、潦草、“短斤缺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对己自由主义,对人马列主义,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不时检举同学作业不认真,就是嘲笑同学作业错误多。但是,他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却是常胜将军。典型的学习态度差,且屡教不改!咋办?我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教育他。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还可以不做,然后赋予他管教的权力,让他批改和辅导学生作业,最后由我检查他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据此替代他的作业成绩和评定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欣赏下,他的缺点变成了他的优点,检举别人变成了督促别人,嘲笑别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并且他还体会到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主动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后来的他就不再是原来的他。这件事让我深切的感悟到,欣赏可以是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

又一次,我曾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每个人写出你熟悉的本班的十位同学的优点,并且每位同学的优点不少于50个字。”然后,我在班中高声朗读这些学生的“作业”。看的出,凡是被读到的学生低着头,心里都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别静。持续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学生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间更有礼貌了,值日卫生更主动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洁了……后来我就让学生给每个同学写至少一个优点,然后公布于众;接着,每个月末,我让学生在原来所写优点的基础上在挖掘同学新的优点,同样公布于众;最后,开展“看看谁的优点最多”和“看看谁的进步最大”的活动。结果,群情活跃,人人为能被人欣赏而奋斗着、进步着。通过这件事,我不禁感慨的说,欣赏使学生的优点会让学生变得更优。

还有一次,我受到一篇文章的启发,于是我拿着一张白纸走进了教室。在这张白纸的中心我故意涂了一个绿豆大小的黑点,很醒目。我高举白纸问学生:“你们看,我手中有什么?”“这不是明摆着吗?”学生们窃窃私语,不知我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有提高嗓门问了一遍。有学生回答:“我看到在白纸上有一个黑点。”估计这个回答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还有不同意见吗?”稍后后排有一个学生发言:“老师,我看到了一张白纸。”我看了一下白纸,继续问:“你为什么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呢?”“我离得远,看不清楚。”他如实说。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我接着说:“看到黑点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把手举得老高,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我环视了一下说:“太令人遗憾了。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们没有看见,却却偏偏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黑点。这不是你的眼睛欺骗了你,而是你的思维迷失了方向。”顿了一顿我又说,“这多么向我们每个人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啊!优点其实就像这张白纸一样大,而你的缺点原来只有黑点那么小。只是,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只在意别人的那个小小黑点,有时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张大白纸,而缺少自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学生们个个沉默不语,若有所思。由此我想对我们教师而言,许多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面对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他们的“他们的黑点”: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等等,经常会引来我们对他们的大声训斥。可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的调皮捣蛋中充满着许多纯真活泼可爱……

《致教师》中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教育中多一些欣赏吧!作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达到欣赏学生,或让学生相互欣赏,或让学生自我欣赏的目的。

《致老师》实用读后感3

寒假中收到了学校的教师共读一本书——《致教师》。翻开这本书,才理解到本书中书名中的“致”字的与众不同。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写给一线教师的一封封书信。在书信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关于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语重心长地解答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及个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苦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读过这本书后,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更被前辈自身对教育的热爱所感动,更从中体会到一个教育前辈对后来教育者的殷切期盼,也让我对教师这份工作更加珍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实基础训练是平时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特别关注这一篇文章——《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做好听说读写?》。

多角度培养“听”的能力。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人际交往中,、听非常重要。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意味着眼睛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意味着能够对说者予以及时的反馈,意味着对人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如何落实这一点呢,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从还给孩子们听的内容上进行丰富,并从听的方法上与同学们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认真倾听,有效的沟通,把这种最基本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辈子都受用。如告诉学生,在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字词的意思来进行理解,而且不能忽略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在听的时候也要及时通过点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等等。也就是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听也应该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渠道的培养“说”的能力,除了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教学,书中更提醒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说话的能力。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的读写绘项目和口头作文项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写绘的过程中,通过绘画语言、口头语言和文字性语言,让学生更加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说“读写绘”是一种适合低龄段儿童的全新的阅读,并解决了低龄段学生受知识所限无法完整的表达阅读后的感悟的困难,为老师及家长提供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窗,更为孩子终身阅读打基础。

提升阅读兴趣,促进语言积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能够学得好、记得牢。新教育提出的师生共读正是为了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如每天中午全班同学一起读,假期里师生共读一本书,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阅读,也建立了老师与同学们有了共同的话题,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去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师生共读成为学生一向喜爱的活动。

多鼓励学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改写、续写或写缩写等等很多的训练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书写训练。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下大暴雪的那一天,孩子们写的日记就写得非常的精彩,思维也特别活跃,是写命题作文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多观察,写作能力也就渐渐以提高了。

其实,由于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我们训练的内容形式上也应当不同。在提高学生听些读写能力方面并没有一定之规,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能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对新教育又有了些许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将课内课外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听说读写合理组织,和谐操作,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