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心得体会

关于对解放战争的个人感悟范文(4000字)

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70万,装备精良……,大家对解放战争有什么感想呢?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关于对解放战争的个人感悟范文(4000字)》,欢迎参考。

关于对解放战争的个人感悟范文(4000字)

  1946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讨论很多,影视类作品也是俯拾皆是,但是感觉历史学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不算很多,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就算是有,也仅仅是把解放战争的研究局限在“国共之争”之中,而网民对这场战争的讨论局限在“吊民伐罪”或者“成王败寇”之中,更有甚者仅仅把这场战争仅仅归为“毛泽东和蒋中正的权力之争”或者“美苏争霸”。
  
  我个人认为上述研究或者讨论都非常的肤浅,仅仅把解放战争解释为“国共之争”是无法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的,至于所谓的“成王败寇”或者“毛蒋之争”之类的讨论,除了宣扬仇恨之外,根本无法让人把握住事情的本质,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这场战争的个人看法。
  
  第一,解放战争从历史继承来看,解放战争是继承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任务的革命战争,自从英国用鸦片和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中国正式进入了近代史的进程当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决定了当时的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后来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有着反帝反封建的萌芽,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个任务被具体为“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是反帝,“除军阀”是反封建,而解放战争的任务打倒压在当时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个任务是对反帝反封建的再一次具体的解释,通过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基本完成了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到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才彻底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二,解放战争是革命道路与反革命道路之间的战争,看到这里,请各位看官别着急给我扣一个“文革”“情绪化”之类的帽子,你可能会说“你都革命与反革命了,怎么不是文革思维,情绪化”,那么请让我慢慢道来。如何鉴定一个政权是革命与反革命?就看它能否继承历史给予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并为之奋斗,就是反帝反封建,具体为“打倒列强,除军阀”,蒋中正自“四一二”之后,明显背叛了这个革命任务,北伐战争因此而前功尽弃,中途夭折。之后,列强非但没有打倒,蒋中正的国民政府倒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除军阀”更是一纸空文,蒋中正自己倒成为了军阀,说到底,蒋中正把自己变成了革命的对象,只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一直都是如此。
  
  第三,从阶级关系来看,这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对地主阶级和金融买办之间的决战。解放战争初期的阶级形势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金融买办之间双方处于敌对决战的态势,而以民盟等中间民主党派为代表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处于中立、左右摇摆的状态。从这方面看,战争初期国共双方的阶级力量处于对等平衡的状态,所以在战争初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才能打得激战正酣,胜负难分,有来有往。但是到了后来,由于国民党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使得中国成为了美国的经济殖民地,这严重打击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加上蒋中正打压和解散民盟等中间民主党派和蒋经国上海打虎,这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彻底失望,他们最终倒向了中国共产党;再后来金圆券改革失败和国民党军到处杀戮掠夺,这就逼反了一部分地主阶级,他们也倒向了中共,导致当时国共阶级力量发生了重大改变,当时中国五大阶级基本上都团结在了中共的周围,而蒋中正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成为了“孤家寡人”,所以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中和后来的战争中兵败如山倒也就不觉得奇怪了。现在某些人把国民政府的失败仅仅归结了“外援”,这是非常错误的,他们看不到当时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的变化。
  
  第四,从主义上来看,解放战争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联合起来对封建主义的战争。众所周知,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其它地方都斗得水火不容,你死我亡,为何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居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这依然是由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所决定的,如果对两个主义在中国的状况有所研究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还是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国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制国家,封建力量在这块土地上根深蒂固,保持着强大的力量,无论是前面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后来的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发起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再到后来的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他们都归于失败,这说明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打败封建主义,只要四方联合起来才能打败中国的封建主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分歧在于去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如何去建立这个新的国家?但是如果不去推翻封建主义,不去完成中国的革命任务,那么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根本就毫无意义,所以中国革命任务促使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联合起来去打倒当时中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代表——蒋中正的国民政府。
  
  第五,从思想上来看,解放战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联合起来对曾国藩思想者的决战。中国近代以来,对中国人民影响最深的思想就是曾国藩思想,三民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三种思想后来形成了三股不同的现实的政治力量,曾国藩思想者形成了洋务派,立宪派和国民党右派,三民主义者形成了国民党左派和中间派,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蒋中正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从思想上来看,这是曾国藩思想者对三民主义者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清洗,这就促使三民主义者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联合起来对付曾国藩思想者。蒋中正虽然“三句话不离三民主义”,但是我个人认为蒋中正是假山民主义者,他实质是一名曾国藩思想者,你看看他的施政措施,就知道蒋中正严重违反了孙中山先生“三步走”的国家建设规划,军政,依靠军队“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然后扫除旧时代的积弊,维护国家秩序;训政,平均地权,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派出经过训练合格的人员到地方筹备以县为单位的自治,训练人民的民主能力;宪政,待全国的自治完成,人民具备民主能力,召开以选举为基础的,各党派参加的国民大会,制订宪法,由国民代表选举国家最高机关领导人。而看看蒋中正的施政,“打倒列强,除军阀”,根本没有完成,旧时代的积弊依然存在,不平等条约没有完全废除,各路军阀仍然自行其是,在这个关键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他冒然举行训政,这个训政根本就是有名无实,因为展开以县为单位的自治根本无从谈起,平均地权更是空中楼阁,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军阀之间不断混战,这根本就是假“训政”,“训政”才实施三年的时间,蒋中正就急于实行“宪政”,选举大总统,但是因为遭到了胡汉民的坚决反对和日本入侵,蒋中正的计划才没有得逞。
  
  曾国藩思想者为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水火不容,这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房发展道路存在在着严重分歧,曾国藩思想者主张在尽可能的保留中国封建体制的框架下,实施渐渐性改革而走向现代化;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打倒封建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从而走向现代化,所以曾国藩思想者与二者是绝对不能相容的,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与三民主义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反帝反封建,所以双方存在着联合的可能。
  
  第六,解放战争是“平民革命”与“精英革命”之间的决战,解放战争中,中共的解放军依靠了是广大的工农群众,中共往往能扎根于人民,与人民达成一片;而国民党主要依靠的是当时的文化精英,这些文化精英往往脱离人民,眼高手低,知行不一,鲁迅先生对此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而蒋中正败退台湾后,对当时的文化精英也是极为不满,在日记中,蒋中正痛批当时的文化精英自私自利,沽名钓誉,没有信仰,从这一点来看,国民党依靠精英,失败是必然的。
  
  第七,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来看,解放战争是工业党与金融党之间的决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为什么会在近代时期被列强欺辱?原因就在于中国当时是一个农业社会,而列强是工业社会,中西方之间的巨大文明差距,使得列强可以对中国实行降维打击,而中国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中国想要在的世界生存下去,就必须工业化,而工业化也决定了中国近代的革命任务,那就是反帝反封建,具体为“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什么要“打倒列强”?因为只有“打倒列强”,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才能摆脱列强共管的国际殖民地地位,消除列强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只有实现独立自主,中国才能制定出工业化方案,才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为什么要“除军阀”?因为只有消灭军阀,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实现全国的资源调配,才能将工业化方案进行下去。而蒋中正明显走了弯路,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当时的中国走的其实是金融化道路,四大家族利用四大银行和国家特权,对民族资本巧取豪夺,严重打击了民族工业,从这一点来看说蒋中正背叛了三民主义是毫不冤枉的,而按照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国是要展开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的。
  
  上面说到蒋中正实质是一名曾国藩思想者,而曾国藩思想是植根于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思想,你用它来“治经讲学”还行,因为中国近现代的许多文化大师都是曾国藩主义者,比如陈寅恪,钱穆,余英时等,而你用它来“治国安邦”那就有大问题,而蒋中正的国民政府就是一个外孙内曾式的政权,表明上看,他的政权符合三民主义的设计,但是他的指导思想却是曾国藩思想,更何况他这件三民主义的外衣还“破破烂烂,残破不全的”,而他不知道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展望的是工业化社会,蒋中正用一种落后的封建小农经济思想去指导一个先进的工业体制,这就注定了他的失败。而以中共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们本身就是工业党,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本来就是扎根于工业社会,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就在艰难的环境中搞工业化,虽然水平比较低,但是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中共取得革命的胜利后,就立即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经济活动。
  
  第八,从分科的角度来看,解放战争是理科生与文科生之间的决战,民国是文化精英式的国家,而科学精英却在民国不受待见,这一点,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批判当时的文化精英自以为是,歧视科学,这一点可以说延续至今,比如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本来这个时候是最应该相信科学的时候,可是某些文化精英却趁此趁火打劫,尽向人们推荐一些怪力乱神的方法。民国时期虽然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可是当时的科学精英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才非所用,许多基础的和重要的科研工作始终不能展开,典型如侯德榜先生和王守竞先生,侯德榜先生发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的垄断,可是民国始终不能将他成果发扬光大,失望之下,侯德榜先只能去印度担任塔塔公司的工程师;而王守竞先生作为中国量子力学的第一人,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物理学天才,他在美国读书发表论文时,导师签名栏上居然空空如也,因为没有人可以指导他,1929年,王守竞先生学成归来,但是现实的冷酷却冷了先生的热血,他为国家贡献了二十年的时间,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最好的成绩是搞出了5辆“资源牌”汽车,失望之下,他远赴美国,专事物理理论工作,等到改革开放时,新中国多次邀请他回国工作,但是王守竞先生当时已经是身患重病,力不从心,至1984年6月19日逝世,最终没发挥他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翁文灏先生,作为专业的地质学家,蒋中正居然让他担任行政院长组阁,由此可以看出蒋中正是多么的用人不当。只有当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的基础的和重要的科研工作才开始走向正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归来参加中国科研建设,比如著名的三钱,赵忠尧先生等等,前文的侯德榜先生也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担任中国化学工业副部长,为中国化学工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翁文灏先生也能专心的从事他的地质研究工作,成绩斐然,对此,你可能会拿新中国特殊时期所造成的损失来反驳我,但是我查了当时许多科学家的资料,我可以这么说,当时的科学家90%以上都得到了重用和妥善的保护,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为中国的科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现在有些公知老是那那个特殊时期所造成的损失说事,而对那些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视而不见,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要让大家认识到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他们只不过想借此吸一波脑残粉,沽名钓誉,煽动民意而已,至于他们的功绩和研究成果,公知们压根就不在乎。
  
  综上所述,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这场战争完成了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统一了国内市场和资源配置,为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