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心得体会

党员关于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今天本站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党员关于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供您参考查阅,谢谢!

党员关于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修红旗渠造就了无数的工匠,而外出盖楼却武装了无数的工匠。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带来了先进的信息,也带来了崭新的林州。是啊,林州人在扮靓祖国各地的同时,自己的家园同精神家园一样,都没有忘记,他们也在努力地跟上时代,跟上祖国发展的步伐,有了水,不等于富了,不等于生活好了,贫瘠的山头,枯燥的村庄,偏远的山区,就像修渠改变林州缺水的面貌一样,他们都纷纷动了起来,让贫瘠的山头变成绿林,让枯燥的村庄变成工厂,让偏远的山区变成旅游胜地,他们要用红旗渠精神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仰天长叹。没到过林州,不知道林州的地貌,没到过林州,不知道穷山恶水的真正含义。然而当你到过林州,看到如今的面貌,你才会真正体会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站在茫茫人海中,看着身边的摩肩擦踵的人,内心也许感觉很正常,没有纵向比较,没有放入到历史的浪涛中去击打,是体会不到自身的渺小的。时间飞一样的流逝,半个世纪的光阴一晃而过,站在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不由得睹物思人,抚今追昔,看看别人,看看自己,不知道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多少奇妙的变化,但至少对于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来说,至少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动力,一种期盼和希冀。有时候常常想,悠然面对一座山,和用锤凿山没有什么区别,现在,面对流淌着的红旗渠水,似乎感觉到这话的分量在蒸发,在飘荡。那么,至少拿出一种动力来吧,无论风云雷电,无论艰难困苦,面对着半个世纪的伟业,大喊一声“嘿哟”。红旗渠精神就像红旗渠水一样永远流淌着,它时时刻刻已经融入了林州人的血液。在这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日子里,喝上了红旗渠水长大的林州人,踏着田间的小径,眼却已经望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地方有着高楼大厦,有着先进的科技,有着时尚的生活,有着先进的观念。林州人看着身边浇灌得绿油油的禾苗,已经把心放下,他们重新拿起修渠时的工具,背去行囊踏上了遥远的四面八方。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写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国历史。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在60年代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正是因为当地政府修建红旗渠的决策代表的是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得民心、顺民意、去民忧的正确决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群众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这里展示的一切启迪着我们:构思未来,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像;实现梦想,需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敢挑重担,敢负责任的勇气,更需要脚踏实地,亲民爱民的情怀。

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没有记忆的城市也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建立红旗渠纪念馆正是为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这样种记忆,回溯、瞻仰和坚守我们不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通过林县人民战山斗地、开天劈地、引水入林的英雄事迹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培育全体干警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精益求精、提高质效的检察红旗渠精神,激发检察官干事创业热情,将内心的激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永记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基层法院的法官,我有幸在鸡冠区委员会组织安排下,于10月16日赴河南省林州市参加了第三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期间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红旗渠是19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苦战10年,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红旗渠的“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我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定将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鸡冠地区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名林县,是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发祥地。历史上林县是一个极度缺水的贫困山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响彻历史的岁月,也同样振奋着时代的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旧是汇聚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和强化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创新理论思维,拓宽工作视野,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2019年2月24日至3月5日,托克托县组织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各镇、各单位及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弘扬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

此次培训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培训结束后,全县各单位掀起了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分别以观看《红旗渠》纪录片、主题党日宣讲红旗渠精神、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展开,即日起,本平台将陆续推送红旗渠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红旗渠上的太行花色

3月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我手中一盒叫"太行花色"的茶叶上,牛皮纸质的盒子上各色的花朵图案勾勒的极具美感,"太行"的巍巍之势与"花色"的柔美结合在一起,铁血中有柔情,柔情又愈显刚强,仿佛它来的那个地方——太行是永恒的山碑,红旗渠是温柔的镌刻,红旗渠丰盈了太行的颜色。

梅红——梅一样的品质。

如果不是一个地方千年百年的缺水,大概洗脸这种事情不会只发生在出生与死亡之时,水居然成为生命的见证者;如果不是长久的对水的渴求,也许洒了一担水不能够让一个人悬梁自尽,水竟然成了生命的终结者;如果不是一个地方每逢大旱就要绝收,人相食这种事情大概只会发生在历史书里,他们是如何克服吃掉死人的恐惧,又该将人之为人的底线置之何处……这些"如果"背后,是林县一幕幕缺水的历史。历史有多惨痛,人的渴望就有多坚定。于是,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县的三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山的地图上,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

很多人把林县人引水开山,比作盘古开天地。想当年的英雄们面对茫茫的太行山,一手执凿,一手执斧,是多么的豪气冲天!然而,英雄的生活是苦的,他们睡的是石洞,要头朝里脚朝外,免得半夜翻身翻下山;吃的是野菜汤泡窝头,有时只能"天池捞月";冬天要对抗严寒,外面下大雪里面下小雪;夏天要忍耐 "身长一指半、嘴长一指半"的蚊子,咬了羊羊都疼得直叫唤……英雄的工作是险的,那张经典的悬在山崖荡来荡去除险的照片里,看不见的是被绳子磨得血肉模糊的腰;那张经典的"凤凰双展翅"打钎的照片里,看不见的是手背打针手心流药的被震碎的手;那不经意被翻开的《红旗渠志》里,看不见的是多少个元金堂,为救工程救工友,被一箱炸药炸的尸骨无存的生命……就像国歌里那句血肉筑长城一样,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水渠,就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也要创造的奇迹,所谓"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像凌寒的红梅永久的`绽放在太行山上。

澄黄——火一样的意志。

如果说在红旗渠的开凿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党的领导就是历史的推动者。没有党的领导,"引漳入林"的壮举不会出世;没有党的组织和动员,30多万群众不会自发凝聚在一起;没有党的坚持,在遭遇找水源、难勘测、缺工具、少粮食、政治压力任何一个波折的时候,红旗渠都可能会夭折……在当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先例,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林县县委班子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坚强领导,带领全县人民毅然决然打响了这场硬仗。余秋雨曾在《都江堰》里说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实实在在的他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圆梦而开展艰苦卓绝的奋斗,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历史的洪流里,个人的小世界微不足道,党员干部的艰辛与不易也从不与人说。当年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留下一封《与妻书》,一句"意映卿卿如晤",虽肝肠寸断,仍决然而去,83岁高龄的杨贵书记说起当年的艰难,依旧激动的情难自已。烈士亦有情有家、壮士也有伤有痛。但共产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担当,仿佛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剑绿——剑一样的豪气。

青山不语,大地低伏,静静走在红旗渠畔,绿色的水缓缓流过,安静的只听见山风,仿佛这一切来得浑然天成。然而,不是上天眷顾了苍生,是苍生不向上天低头。夸父逐日走,道渴而死,至死不悔;愚公移二山,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以弱小之身撼博大之物……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逆流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火把,从来没有在历史的天空熄灭过。于是便有了修红旗渠的底气,改革开放不懈奋斗的朝气,便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气。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五千年来,无论在怎样的苦难中,始终不绝这口绵绵之气。《流浪地球》全球上映后,外国人问为什么面对灾难,中国人要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在西方,不论是《圣经》的诺亚方舟还是如今的宇宙飞船,他们都是带着人类逃离,而只有中国人是带着地球一起寻求新生。这就是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态度,自力更生,奋力拼搏,为了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艰苦奋斗,如春风拂绿,自古而今。

绿色的风光,红色的课堂,作为组工干部,要秉承着"红旗渠"精神,把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态度,团结协作、专注敬业的作风,以及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行动,贯穿于每一项组织工作,把组工干部努力奋斗的一锤一钎汇入国家奋进的大时代,在组织工作的"太行"之上刻下斑斓的花色。

文/托县委组织部 贾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