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励志 > 励志美句

忘不了的宜兴头菜

宜兴头菜,是当地一道世代相传的名菜。那一日,几位朋友正好说起这道菜,老秦告诉我,有次,他出差到天津美食城用餐,一看大门口立着的招牌菜大牌子上,赫然写着“宜兴头菜”的菜名,一看就觉得亲切。你看,这道菜还声名远扬了呢。

忘不了的宜兴头菜

宜兴头菜也叫“全家福”,要说起来,这道菜还是有来历的。据传说,宜兴人任小园是清乾隆年间宫内御厨,厨艺高超,所制菜肴深受皇帝喜爱,被封为光禄大夫。那一日,皇帝出巡回宫,饥肠辘辘,吩咐用膳。皇帝用膳,可是一件大工程,每用一次膳,都要准备好长时间。皇帝那头催得急,一时间,御厨内慌了手脚。任小园灵机一动,用厨内现成的材料,各样抓一点,烧成一盘大杂烩。只用很短的时间,菜就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正饿呢,没细看,就吃了起来。嘿,你别说,味道还挺好!这一餐啊,皇帝吃得特别香,还特别多。吃完了,一看,这菜以前怎么没吃过呀?赶紧吩咐人去问菜的名字。也巧,前一天,任小园正好带了全家去寺庙上香,就脱口而出:“全家福”。皇帝一听,蛮好啊,菜的味道好,名也好。据说,自那以后,“全家福”这道菜就成了清皇宫一道御用菜。

任小园晚年衣锦还乡,在宜城西庙巷和白果巷之间选址建造私宅,也就是现人民路劝业广场身下,因其曾受封“光禄大夫”,这处宅第古时一直称“光禄地”。

任小园回乡,把这道皇宫名菜带回了宜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造就了一方人的口味。也许是“全家福”这道菜顺应了宜兴人聪明、灵性和包容的个性特征,也许是菜肴的用料简单易备,也许正是这道菜的名字喜庆吉兆,这道菜很快被宜兴人认同、称道、推崇,成了婚庆喜事、节日宴庆宾朋的当家菜肴,而且总是头一道上。民间,习惯把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叫做“头菜”,叫得多了,“全家福”就叫成了“宜兴头菜”,成了一道世代相传的当地名菜。任小园的这块“光禄地”啊,是宜兴餐饮的名店宜兴饭店前身大众食堂所在地,“宜兴头菜”(也就是“全家福”)一直是饭店的招牌菜。

在宜兴大小宾馆、饭店用餐,或是乡间宴请,凡动到厨师烧的整桌宴席,宜兴头菜曾经吃过无数次,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要数战友老邵夫人玉琴烧的头菜了。

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几位战友相继转业回乡,老邵家安在和桥镇,单位分给他一套公房正好在菜场附近,搬新居时,请我们几家一起去聚一聚。玉琴是一个爽快、麻利而好客的女人,生活终于安定了,有心情好好做菜了,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常菜肴。战友聚会,总很尽兴,那天,酒喝了不少,菜却吃得不多,可是有一盘菜是吃光了的,就是宜兴头菜。玉琴烧的宜兴头菜好吃,在战友圈子里一下传开来。自那次后,只要是去吃玉琴掌勺烧的菜,宜兴头菜总少不了。

说起烧宜兴头菜的诀窍,玉琴笑笑,她说:肉丸、鱼丸用的料,都亲自去菜场挑,自己一手做,配的时候,各样都少放一点,烧的时候带点汤,装盘时不要太多,汤喽喽的,让客人吃了还想添。你看,还蛮有点厨师的道道呢。

最近几年,大家收入提高,会个友请个客讲究起来,战友聚会大多安排在宾馆、饭店,很少在家里做,都嫌麻烦。可我常想起玉琴烧的头菜来。那天,电话聊天时,又说起了头菜的事。我问她,几年不烧这道菜,没忘吧?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不会忘的,“有山元旦”(宜兴话指“刚过去的元旦”),妹婿杨总一家来吃饭,一盘头菜端上去,还没轮到我,连汤都让他们吃光了。我们讲定啊,到“春三间”(宜兴话指初春二、三月间)我再烧给大家吃。都来啊!

好!忘不了的宜兴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