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教师文案

《葡萄沟》教学反思优秀8篇

我们在写好教学反思之后,可以找出教学中的缺陷不足,通过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可以知道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葡萄沟》教学反思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葡萄沟》教学反思优秀8篇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1

我感觉优点和不足都比较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我认为以下两点把握得比较好:

1、通过课件,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茂密”一词的意思,葡萄沟教学反思。通过枝叶由少到多的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枝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茂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对词义进行总结。这样的方法比较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句型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特殊的.句型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还将“······就像······”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比喻句的相关知识已达到最终运用的目的。还有将“······有的······有的······”句型让学生自己练习造句,学习应用,教学反思《葡萄沟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在于:

1、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课堂缺少实效性。就本课内容来说,有很多具体描写葡萄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好。同时应该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自己以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做铺垫。但在安排学生读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予以正确、准确的指导,阅读、朗读方法指导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朗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帮助。

2、对于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明显、突出。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设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重点并没有得到强化。因此,整个教学就显得平铺直叙、没有重点。

3、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不够简练,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病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用到的语句都应该是非常简明扼要、非常准确的,但在这一方面,我明显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出现了许多错误。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2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学习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想的方法,比如,我首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在识字环节,我利用本课的特点,在学习一些表示地方名称的词语时,我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到这些地方的位置,然后,再仔细观察生字的特点,进行识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

在理解词语方面,抓住重要词语体会文本。如,对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如“五光十色”,我采用结合图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五光十色的含义,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词组——五光十色的( ),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运用,通过课堂的观察来看,大多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对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时,我通过观看录象,带学生入境。再现老乡是如何用香甜的水果,优美的舞蹈招待客人的,并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跳舞,如同身林其境,感受老乡的热情和葡萄沟的美好。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课后交流时,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如,五光十色的阳光的处理问题、葡萄运到城市卖的问题,都说明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储备有待提高,今后还需努力。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3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课文。

上课伊始,复习上节课生字词,让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紧接着走进葡萄园,学习中重点段第二自然段,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茂密”,联系上下文、给“光”字组词、结合图片、词语情境填空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学习顿号的用法,拓展练习。随文识字,学习生字“枝”,指导书写本课其它“左窄右宽”的生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形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在创情境让学生感受人民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最后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课堂各个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拖堂。生字教学中,对“枝”的讲解过多,应多给学生在书写其它“左窄右宽”字的时间,及时反馈;对于“茂密”的理解,老师引导过细,占用不少时间,以至于课堂后半段学生状态不佳。指导朗读方法欠缺,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变化不大,不仅仅有教师范读,还要有个别学生的指导朗读,赛读,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会读。对于低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目标及方法,感到自己学习不够透彻,在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出低年级语文课的特点。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4

第二次讲这一课了,还记得第一次讲《葡萄沟》后马老师对我要加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你的教应配合学生的学,而不应使学生的学来配合你的教,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葡萄沟的葡萄真好。今天又一次讲了《葡萄沟》,我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地方:

(一)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班学生不太爱说话,上课时思维并不活跃,属于填鸭式被动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运用学生创新欲望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同学们,这么‘一大串一大串’‘水灵灵’的葡萄,就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想法?想吃不?谁来用声音表达一下?还有谁更想?”“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这样,让他们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一同表现,建立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葡萄一串一串地挂在绿叶底下,……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句话这样写如何?与书中比较有什么不同?哪个写的更形象,更生动呢?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而且不但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文中的句子也做到了较好的掌握与理解。

(三)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即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思考“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学生很快被课文中描绘的葡萄沟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有很多水果的地方”;还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炼出本课的重点问题,即“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再次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默读的过程中用直线划出相关的语句,进而要求同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请同学把各自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同学们在汇报的过程中,基本上说清了因为葡萄沟盛产各种水果、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好、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儿颜色鲜味道甜这几方面内容,所以说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以及汇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用一个大的问题来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之传统的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进行讲授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四)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过程中,当有的学生说:“因为葡萄沟的老乡们非常热情好客,所以我认为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我马上利用这个契机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我说:“热情的主人,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吗?”学生们沉浸在角色扮演中。这样的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3、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不够扎实。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对学生积累词语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大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词汇。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5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为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特地准备了许多葡萄干,在准备时也是仔细挑选,颜色、大小、口味,都要符合文中的介绍。

在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由于要上八个班,第一课时都需要其他老师的配合,所以请其他老师布置了预习的作业,这样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尝美味。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每位学生的位置上放好葡萄干,让大家一起品尝,连一些平时不爱吃葡萄干的孩子也被带动起来,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气氛下,把孩子们引入课堂。

2、观位置。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让孩子感知新疆的地理位置,来品出哪里产水果的珍贵。

3、赏美景:通过图片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4、品美句: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自主学习或者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5、悟美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前面三个班上下来,是让每个孩子一起品尝葡萄干,课前的准备时间比较长,也有些混乱,而且一些孩子一开始没有吃完,后来在课堂上,还会时不时的拿一颗出来尝尝,注意力就分散了。后来,去五班教学完后,王老师建议,请几位孩子悄悄地品尝,尝过后进行描述(颜色、形状、味道等),让其余的孩子猜一猜他们尝到了什么。这一环节在后面的几个班级的教学里,我尝试了一下,效果比每个人品尝来得好。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给我们吃,你怎么知道一定是最甜的?”八班一位学生很快就说:“由于维吾尔族老乡很热情,就算他们摘下的葡萄不是最甜的,我们吃在嘴里也会觉得甜,因为心里甜。”这是起先两个班的孩子没有马上说出来的,说明孩子已经读出句子中的味道来了。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令我比较满意,学生朗读多,形式多,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读中悟情,很多孩子甚至已经可以背诵。

但课结束后,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动手写一写,事后想想,可以加好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比如“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赞美一下葡萄沟”,或者可以让孩子们学着文本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特产。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6

在理解重点句子上,我采用了配图理解,加上老师的引导,孩子们读的基本可以。特别是描写葡萄颜色美的句子孩子们基本背诵了下来。但我觉得给孩子朗读时间还是不够,老师语言不够精炼和有力,所以整节课前松后紧,草草收尾。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觉得一节课其实是老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功考验,也是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展示。功在平时,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扎扎实实的去做。

?葡萄沟》是浙教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如果说《家乡的秋白梨》的第二自然段是个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一个“不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第2段时,有两个季节,我做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2、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一般的表演活动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表演不一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正是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才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即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在本节课中,学生扮演老乡来招待游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请学生提取教师提供的关于梯田、荫房的信息,课后请学生给老乡写写信……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务。

成功之处:

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我认为以下两点把握得比较好:

1、通过课件,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茂密”一词的意思。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自己体验枝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茂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对词义进行总结。这样的方法比较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句型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特殊的句型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还将“……就像……”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比喻句的相关知识以达到最终运用的目的。还有将“……有的……有的……”句型让学生自己练习造句,学习应用。

不足之处:

课文的朗读有些少了些,讲解理解多了些。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7

?葡萄沟》是一篇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此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文中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葡萄、老乡、阴房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读过之后,令人陶醉,令人向往,是一篇符合儿童心理的游记式的文章。为此,在教学此篇文章时,我采用了 “导——游——读——说”式的情境教学,通过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向往祖国秀丽山河的激情进入情境,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学习课文。

一、猜谜导入,激趣揭题

上课伊始,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而识字教学又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接着采用“表演动作识字、编字谜猜字谜识字、摘葡萄识字”等多种识字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最后,我还设计了“小小书法家”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指导学生写字,在优美的古筝曲伴奏下,学生享受着写字的乐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书写才能。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创设旅游的情境。伴随着一曲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我利用动画课件,为学生“请”来了一位美丽的新疆姑娘作导游,让学生一边欣赏课件展示的与课文革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片,一边听导游深情的讲述,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美丽、神奇的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还走进山坡上的阴房,随意地品尝那些已经变成和正在变成的葡萄干??当学生完全被陶醉时,我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谈: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脱口而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体会一下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有的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有的学生读出了赞美的语气,还有的读出了兴奋的语气。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葡萄沟好的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并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当小导游,把自己体会到的说给小伙伴听,也可以把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给小伙伴听。学生能能自己选择旅游地点,把体会复述出

来,还能得到小伙伴的掌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这也是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三、重视文本,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有两幅插图。在教学中,我能重视对文章插图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是理解关键词。如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新疆姑娘、小伙子摘完葡萄,满载而归的画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框里的葡萄和人们的表情,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大丰收,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第二幅插图则是老乡招待客人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热情的老乡对客人说的话和客人品尝过葡萄后发自内心的赞叹。虽是模拟情境,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默契,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此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浑然一体。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能过比较、指导朗读、背诵等方式,鼓励学生积累运用。如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用“热情好客”来夸夸老乡、照样子说出类似“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这样的词等,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写话训练。新疆的葡萄又多又美,收下的葡萄除了吃,制作葡萄干,还有一大部分要运到城市去卖。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美羊羊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为热情好客的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帮助他们宣传五光十色的葡萄,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个好价钱。由于之前刚学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孩子们对写广告有兴趣,因此能比较有创意地为老乡设计有关葡萄的广告。孩子们在评选“最佳广告设计师”的活动中用心地写下自己设计的广告。“巧用文本,有效练笔”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不过,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密度太大,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最后的两个教学环节,如写字指导不够细,拓展练习“为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由于时间不够,学生写好的广告没有更多的时间展示。

总之,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老师用她丰富无比的情趣、点到即来的才识、娓娓动听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火苗;她能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在窄小的教室里构筑一个个想象的王国,带领学生插上翅膀,飞出课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语文老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在语文的世界里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葡萄沟》教学反思篇8

这篇课文备课很仓促,没有好好研读一番,本来计划好的道具也没有准备。最近琐事太忙,完全碾压正事。但是我还是要调整好状态,身忙不能心忙,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气定神闲的状态,方可守住心。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谈话引出葡萄沟,接着说出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这一环节本来计划在黑板上绘制地图,教学环节一进行给忘了。

学习我会认的词语时通过开火车、男女生比赛读,学生掌握的还不错,部分程度差的学生接受速度有点慢。

在讲课文时,我通过一个大问题“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从哪里感觉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普遍都会选择第二自然段,里面有对葡萄颜色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还有对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的细致描写。很少有孩子选择第三段,如何制作葡萄干。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第三段的兴趣,我设置一个小导游的环节,让学生给大家讲讲如何制作葡萄干,孩子们学习兴趣很浓厚。

整体感觉: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良好辅助,孩子们无法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葡萄沟的美,全凭阅读时的想象。所以我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想象到的画面带入到课文的朗读中。

另外我要提前充足备课,设置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的思维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我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