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排行榜

常州10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

排行榜3.31W

10、萧嶷

常州10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

豫章文献王萧嶷(444年-492年5月27日) 字宣俨,中国南北朝时期南齐高帝萧道成第二子,齐武帝萧赜之同母弟。生母高昭皇后刘智容。

萧嶷为人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萧道成特别钟爱他。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入朝为尚书左民郎、钱唐令。萧道成击破薛索儿时,改萧嶷封邑至西阳,以先爵赐为晋寿县侯。除通直散骑侍郎,但以偏忧而去官。萧道成在桂阳之役出顿新亭垒,萧嶷为甯朔将军,领兵卫从。刘休范率士卒攻垒南,萧嶷手执白虎幡督战,屡次摧却刘休范军的攻击。事件平息后,迁中书郎。寻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

当沈攸之责赕,率军讨伐荆州界内的蛮族,遂至五溪,禁断鱼、盐交易。各蛮族大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沈攸之使者,沈攸之责赕千万,田头拟输五百万因而被气死。其弟田娄侯篡位而立,田头拟之子田都出走入獠中。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之下。萧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蛮军。田都自獠中请求继立,而田娄侯亦因惧怕而归附。萧嶷诛田娄侯于郡狱,命田都继其父之位,蛮众才安定。入朝为宋顺帝车骑咨议参军、府掾,后转为骠骑将军,仍迁从事中郎。见司徒袁粲时,袁粲谓人曰:“后来佳器也。”

萧道成在领军府时,萧嶷居于青溪宅。宋废帝刘昱夜中微行,意欲掩袭萧嶷宅内时,萧嶷命令左右舞刀戟于中庭,刘昱从墙间窥见,以为他有所防备所以散去。萧道成领南兖州时,镇军府长史萧顺之在镇,忧危既切,期渡江北起兵。萧嶷谏曰:“主上狂凶,人下不自保,单行道路,易以立功。外州起兵,鲜有克胜。物情疑惑,必先人受祸。今于此立计,万不可失。”宋废帝殒后,萧道成通报萧嶷曰:“大事已判,汝明可早入。”宋顺帝即位,转任侍中,总管宫内直卫。

沈攸之叛乱作难时,萧道成入朝堂,萧嶷代萧道成出镇东府,加冠军将军。袁粲举兵当晚,丹阳丞王逊报告叛变消息,先至东府,萧嶷遣帐内军主戴元孙二千人随薛道渊等俱至石头城,焚门之功,戴元孙是一早预谋的。先是王蕴荐部曲六十人助城防之务,其实为内应。萧嶷素知王蕴怀有贰心,所以不给其车仗,遣散至外省。沈攸之叛乱时搜检王蕴等人,皆已逃亡而去。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长江上游平定后,萧赜自寻阳回来,萧嶷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常侍如故。给鼓吹一部。以出谋献策之功,改封永安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仍迁徙都督荆、湘、雍、益、梁、甯、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如同往时。

当时萧道成辅政,萧嶷以省约为首务,停止府州迎物仪式。当初沈攸之意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萧嶷至镇,一日遣散三千余人。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地遣返。以市税重滥,更定·格,以税款归还民众。禁诸市调及苗籍。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百姓对他的仁政甚为喜悦。顺帝禅让之时,萧赜意欲速定大业,萧嶷却对篡改之事,沉默无所言。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即位,赦诏未至,萧嶷先下令免除部内升明二年以前拖欠金额。迁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持节如故。受封为豫章郡王,邑三千户。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9、萧·

萧·(479―522),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第十一子。天监元年(502)为荆州刺史,封始兴郡王,十八年(519)升为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普通三年(522)十一月卒,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忠武”。史称始兴忠武王。在《水浒传》中曾被提及。

始兴忠武王·,字僧达,太祖第十一子也。数岁,所生母吴太妃卒,·哀感傍人。齐世,弱冠为西中郎法曹行参军,迁外兵参军。义师起,南康王承制,以·为冠军将军、西中郎谘议参军,迁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

和帝立,以·为给事黄门侍郎。时巴东太守萧慧训子·等及巴西太守鲁休烈举兵逼荆州,屯军上明,镇军将军萧颖胄暴疾卒,西朝甚惧,尚书仆射夏侯祥议征兵雍州,南平王伟遣·赴之。·以书喻·等,旬日皆请降。是冬,高祖平建业。明年春,和帝将发江陵,诏以·为使持节、都督荆、湘、益、宁、南、北秦六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未拜。天监元年,加安西将军,都督、刺史如故。封始兴郡王,食邑二千户。时军旅之后,公私空乏,·厉精为治,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民甚安之。·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思欲开导物情。乃谓佐吏曰:“政之不臧,士君子所宜共惜。言可用,用之可也;如不用,于我何伤?吾开怀矣,尔其无吝。”于是小人知恩,而君子尽意。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民益悦焉。

三年,诏加鼓吹一部。

六年,州大水,江溢堤坏,·亲率府将吏,冒雨赋丈尺筑治之。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避焉。·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刑白马祭江神。俄而水退堤立。邴州在南岸,数百家见水长惊走,登屋缘树,·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估客数十人应募救焉,州民乃以免。又分遣行诸郡,遭水死者给棺·,失田者与粮种。是岁,嘉禾生于州界,吏民归美,·谦让不受。

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高祖优诏勉之,使摄州任。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民为之歌曰:“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八年,为平北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事。寻迁中军将军、中书令,俄领卫尉卿。·性劳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而坐,时论称之。

是秋,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北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九年春,迁都督益、宁、南梁、南、北秦、沙六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开立学校,劝课就业,遣子映亲受经焉,由是多向方者。时魏袭巴南,西围南安,南安太守垣季·坚壁固守,·遣军救之,魏人退走,所收器械甚众。

十四年,迁都督荆、湘、雍、宁、南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镇右将军、荆州刺史。同母兄安成王秀将之雍州,薨于道。·闻丧,自投于地,席稿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赙送,部伍小大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

十八年,征为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普通三年十一月,薨,时年四十五。追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给班剑三十人,羽葆鼓吹一部。册曰:“咨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王:夫忠为令德,武谓止戈,于以用之,载在前志。王有佐命之元勋,利民之厚德,契阔二纪,始终不渝,是用方轨往贤,稽择故训,鸿名美义,允臻其极。今遣兼大鸿胪程爽,谥曰忠武。魂而有灵,歆兹显号。呜呼哀哉!”

·未薨前,梦改封中山王,策授如他日,意颇恶之,数旬而卒。世子亮嗣。

历史评价

咨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王:夫忠为令德,武谓止戈,于以用之,载在前志。王有佐命之元勋,利民之厚德,契阔二纪,始终不渝,是用方轨往贤,稽择故训,鸿名美义,允臻其极。

水浒人物

水浒中,荆南萧嘉穗的高祖,萧·,字僧达,南北朝时人,为荆南刺史。

水浒如是讲述:“他高祖萧·字僧达,南北朝时人,为荆南刺史。江水败堤,萧·亲率将吏,冒雨修筑。雨甚水壮,将吏请少避之,萧·道:“王尊欲以身塞河,我独何心哉?”言毕而水退堤立。是岁嘉禾生一茎六穗,萧嘉穗取名在此。那萧嘉穗偶游荆南,荆南人思慕其上祖仁德,把萧嘉穗十分敬重。”

8、萧华

萧华(?-762年),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长子。

萧华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早年曾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袭爵徐国公。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擒获,授为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历任秘书少监、尚书右丞、河中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年),萧华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宝应元年(762年),因得罪李辅国,被罢为礼部尚书。代宗继位后,宰相元载为讨好李辅国,贬萧华为硖州司马,后萧华病逝于贬所。

早年经历

萧华早年以门荫入仕,在父亲萧嵩罢相后被擢升为给事中,后又任工部侍郎。 天宝八年(749年),萧嵩病逝,萧华袭爵徐国公。他生性稳重,家风严谨,后拜兵部侍郎。

辗转归朝

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入蜀避乱。萧华因未及随驾,被叛军俘获,授为魏州刺史。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萧华暗中与朝廷通信,欲在魏州为内应,结果被叛军侦知,遭到囚禁,直到崔光远收复魏州,才被放出。唐肃宗获知萧华在魏州施行仁政,便正式任命他为魏州刺史。十二月,史思明率军南下。郭子仪担心萧华再次被叛军俘获,便让崔光远接任魏州刺史,并将萧华召到相州,安置在军中。

升任宰相

乾元二年(759年),九节度兵败相州。萧华返回长安,因曾接受叛军任命的官职,被降为秘书少监,但不久便升任尚书右丞。后来,萧华出镇河中府,担任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年),萧华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并监修国史。当时,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倚仗恩宠,求取宰相之位,并讽劝裴冕,让他推荐自己。萧华正色拒绝,因此得罪李辅国。[6-7]

谪贬硖州

宝应元年(762年),李辅国上奏皇帝,称萧华专权,要求免去其宰相之职。唐肃宗不许,李辅国便再三上奏,并推荐元载。唐肃宗无奈,只得将萧华罢为礼部尚书,任命元载为同平章事。

同年四月,唐肃宗病逝,唐代宗继位,李辅国因拥立之功被拜为宰相。元载迎合李辅国的意旨,将萧华贬为硖州员外司马。后来,萧华病逝于硖州贬所。

轶事典故

肃宗末年,李辅国日渐骄纵,竟向皇帝求取宰相之职。肃宗忌惮他的兵权,不敢直接拒绝,委婉地道:“凭你的功劳,什么官不能当,只是不知道朝中重臣的意见。”李辅国便去游说尚书仆射裴冕,想让他推荐自己。肃宗私下对萧华道:“李辅国想当宰相,如果裴冕等大臣呈上荐表,那我就没有理由拒绝他了。”萧华询问裴冕,裴冕道:“没有这种事,我宁可砍断胳膊也不会让李辅国拜相。”李辅国在肃宗朝始终未能拜相,并因此怨恨萧华。

人物评价

宋祁: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后世地位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萧华位列其中。

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首:《扈从回銮应制》。

《全唐文》收录其表文一篇:《谢试秘书少监陈情表》。

7、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南北朝时期西梁王朝的第一任创业皇帝。字叔达,小字练儿。汉相国萧何的25世孙,寄籍于南兰陵(今江苏省常熟市)中都里,生于秣陵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同夏里三桥宅。父萧顺之,字文纬,为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追随萧道成南征北战,协助创建帝业有功,深得萧道成器重。封为临湘县侯,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伊、赠镇北将军。齐武帝萧赜继位后,因其功高威重,深怀惮忌,故不委以重任实权。当齐末君主昏虐、众叛亲离之际,萧衍起兵襄阳,先后废杀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取而代之。公元502年4月,受禅称帝,定国号为“梁”,年号“天监”,建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萧伟

萧伟(476-533年),字文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常州)。南朝梁太祖萧顺之第八子,母为陈太妃。

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迁骠骑将军,镇守襄阳。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封建安郡王,改封南平郡王,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太子太傅,迁中书令、大司马。中大通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赠侍中、太宰,谥曰元襄。

南平元襄王萧伟(476-533年) ,字文达,梁太祖萧顺之第八子也,幼清警好学。齐世,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迁骠骑,转外兵。高祖为雍州刺史,虑天下将乱,求迎萧伟及始兴王萧·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萧宝融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开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萧伟与始兴王萧·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

梁高祖既克郢鲁,下寻阳,围建业,而巴东太守萧慧训子萧·及巴西太守鲁休烈起兵逼荆州,屯军上明,连破荆州。镇军萧颖胄遣将刘孝庆等距之,反为萧·所败,萧颖胄忧愤暴疾卒,西朝凶惧。尚书仆射夏侯详议征兵雍州,萧伟乃割州府将吏,配始兴王萧·往赴之。萧·既至,萧·等皆降。齐和帝诏以萧·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将军如故。寻加侍中,进号镇北将军。

天监元年(502年)、梁朝建国,加散骑常侍,进督荆、宁二州,余如故,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四年,徙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使持节、常侍、将军如故。五年,至都,改为抚军将军、丹阳尹,常侍如故。六年,迁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右军将军、扬州刺史。未拜,进号中权将军。七年,以疾表解州,改侍中、中抚军,知司徒事。九年,迁护军、石头戍军事,侍中、将军、鼓吹如故。其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鼓吹如故。十一年,以本号加开府仪同三司。其年,复以疾陈解。十二年,征为抚军将军,仪同、常侍如故,以疾不拜。十三年,改为左光禄大夫。加亲信四十人,岁给米万斛,布绢五千匹,药直二百四十万,厨供月二十万,并二卫两营杂役二百人,倍先。置防阁白直左右职局一百人。伟末年疾浸剧,不复出藩,故俸秩加焉。

十五年,所生母陈太妃寝疾,萧伟及临川王萧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薨,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普通四年,增邑一千户。五年,进号镇卫大将军。中大通元年,以本官领太子太傅。四年,迁中书令、大司马。五年,薨,时年五十八。

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又诏曰:“旌德纪功,前王令典;慎终追远,列代通规。故侍中、中书令、大司马、南平王伟,器宇宏旷,鉴识弘简。爰在弱龄,清风载穆,翼佐草昧,勋高樊沔,契阔艰难,劬劳任寄。及赞务论道,弘兹衮职。奄焉薨逝,朕用震恸于厥心。宜隆宠命,式昭茂典。可赠侍中、太宰,王如故。给羽葆鼓吹一部,并班剑四十人,谥曰元襄。”

萧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闾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江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5、蒋超

蒋超(1624~1673),字虎臣,号绥庵,自号华阳山人,江南(今江苏)镇江府金坛人。清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吕宫榜进士第三人。·

蒋超是蒋鸣玉之子,自幼刻苦读书;长大成年后,更加努力,超过所有的诸生。顺治二年,蒋超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又二年,丁亥科考时,得中进士一甲第三人,授内翰林院秘书院编修。顺治八年,蒋超外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所拔多是知名人士。顺治十二年,蒋超以编修出任直隶学政。后来,以文章称雄一时,官任翰林院修撰。提督学政清慎,任职期满,告归。蒋超路过乡里大门却未与妻子相见,径直驾扁舟、踏草履,过湖北楚地,前往四川蜀地。此后,他解除官职,遍游名山大川,在四川境内由巴峡至峨嵋,最后,居住在伏虎寺。·康熙十二年正月,蒋超端坐在寺中,书写临终之前的偈语:“由来猿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坠孽尘。妄想镬锅来避热,却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答报,生生常自祝能仁。” 蒋超终归客死他乡,在峨嵋山上的伏虎寺去世。朝中-都为他的死而诧异、流涕,四川的权势官吏为他出资备船,扶柩归乡,下葬在山上。·蒋超善长诗文,酷爱墨宝,嗜好书法。经蒋超亲手抄录的诗文多达数百卷但留下来的不多。清朝的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书中写道:“国初沈绎堂、蒋虎臣齐名,沈书传者多,而蒋不多见。” 他去世后,清朝著名文人施润章为蒋超撰写墓志。正因为这样,人们在屏壁间只要见到蒋超书写的,哪怕是一个字也欣喜若狂;必定铭记、勾勒上石,珍藏起来。蒋超心摹手追,宗法晋、唐时期的行、楷书,深得这时期大家的笔意。蒋超为人谦和、平易待人,能独自忍受苦痛。与他交往的很多是来自布衣、野老、方外人士。人们见到他,都为他的声望而折服、倾倒。他嗜好远游,学而不厌。蒋超即使囊中空无一钱,只要有人告急,他总是好像自己背负重债一样;遇到门生、故人前来,他总是有所馈送;对于街坊邻居,不论贫贱、失落,来者不拒,热情款待;看家里有啥,应手立尽,从不后悔。蒋超虽然以仁厚与人交往,有的人反倒稍有不如意就呵斥、责怪,他看重交情,只是委曲求全,唯恐日后这种人不时以怨报德;但是如果有人严重背离道德,传到他耳中,那么他肯定与此人断绝来往;对于这两种人知道承认错误,前来探望他时,他仍然与他们握手言欢、合好如初。·蒋超非常孝顺。在朝中为官时,他数次请假归乡,看望他的父亲,为祖母养老送终。蒋超出生时,他的祖母作梦梦见峨嵋老僧,蒋超跟着就降生了,所以他从幼小不沾晕腥。先是有巫术者说,蒋超寿命只有四十九岁,因此作诗四十九篇。结果竟然与预言相符合。蒋超为办理家中丧葬,不惜倾家荡产;而且悲哀到用灸艾烧烙身体,以减轻内心痛苦的程度,人们都为此而哀怜他。在他提督直隶学政时,甚至靠借债来赈济贫士;此外,还上奏疏请:恢复古代禁止天下司刑部门,对各类生员动刑。任职期满,因病回到家乡后,蒋超也能识才,他与孙奇逢,攀谈数日,即断言说不可失此人。·

蒋超天性恬静,少有嗜好。官居清要职位,邈视对物质的欲望、追求。他身穿布衣,吃蔬菜淡食,像穷苦儒生一样。不少人一生碌碌追求名利,能急流勇退的就已经难得了,而蒋超能深究性理,超脱形骸,人们料想不到在儒林中竟然有这样的人。蒋超临终前,当事-请蒋超修《四川通志》、《峨嵋县志》,他推辞不了,用了几个月将志书完成了。此后立即在山中建一个亭子,在亭-“萝峰”二字,对侍候他的小僮说:这里是停我灵柩的地方。正月,写遗书与当事话别,又过了三天,蒋超入伏虎殿,沐浴端坐,口诵佛号数声,留下偈语诗而将笔一掷,溘然逝世。第二天,一位姓胡的曾跟从蒋超求学的四川学生,在山上频繁呼唤老师出游,蒋超先生不答应,等到进入寺后,一问才得知,他大惊失色。人们都认为蒋超是个非凡的人。·

4、萧秀

萧秀(475-518),南朝梁宗室、文学家。字彦达,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佚。

武帝兵至新林,秀及诸亲并自拔赴军。建康平,为南徐州刺史。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仙·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尝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又武宁太守为弟所杀,乃伪云土反,秀照其奸慝,望风首款,咸谓之神。于荆州起天居寺,以武帝游梁馆也。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时司州叛蛮田鲁生、鲁贤、超秀据蒙笼来降,武帝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北豫州刺史,超秀定州刺史,为北境捍蔽。而鲁生、超秀互相谗毁,有去就心。秀抚喻怀纳,各得其用,当时赖之。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遣南康王绩缘道迎候。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雍州蛮迎秀,闻薨,祭哭而去。丧至都,赠司空,谥曰康。

秀美风仪,性方静。弱冠仕齐著作佐郎,累迁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今南京),以为辅国将军,又为晋熙王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今镇江)。建康平,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天监初,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复进号右将军,加领军、中书令,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迁都督荆湘雍益等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安西将军。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著政绩。征为侍中、中卫将军,领宗正卿、石头戍事。复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病死于赴任途中。赠侍中、司空,谥“康”。秀有容观,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礼贤下士,当世高才东海王僧孺、吴郡陆·、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咸游其门。又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完稿,便流行于世。能文,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佚。

南朝梁藏书家。字彦远。梁武帝之弟,封安成王。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南徐州刺史。梁天监元年(502),封安成郡王、征虏将军。天监六年,为江州刺史。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加都督。任期内,立学校,招隐逸。天监十三年,为鄂州刺史、安西将军,加都督。天监十六年(517),迁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天监十七年(518)春,死于赴任途中。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研讨学术,终日不倦。去世后,其藏书传给萧机继承。

轶事典故

方之四豪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时诸王并下士,建安、安成二王尤好人物,世以二安重士,方之「四豪」。

招纳贤士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秀于武帝布衣昆弟,及为君臣,小心畏敬,过于疏贱者,帝益以此贤之。少偏孤,于始兴王·尤笃。·久为荆州刺史,常以所得奉中分秀,秀称心受之,不辞多也。昆弟之睦,时议归之。佐史夏侯但等表立墓碑志,诏许焉。当世高才游王门者,东海王僧孺、吴郡陆·、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各制其文,欲择用之,而咸称实录,遂四碑并建。

主要作品

《寿光书苑》和《类苑》

萧秀墓

萧秀墓位于南京栖霞甘家巷小学内。石刻遗存最丰,布局最完整,是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作品。1953年至1957年,市文管会两次加以整修并加固,石碑箍铁箍,石刻周围筑水沟、装涵管、砌石墙加以保护。1987年市文管会在原地将石刻向上提升1米。

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管会在甘家巷发掘大小墓葬38座,其中距石刻1000米处的六号墓,经考证为萧秀墓。墓为椭圆形单室穹窿顶砖室墓,有石墓门和石门拱,拱上有浮雕,墓前有很长的排水沟。墓因遭严重破坏,出土文物甚少,出土的两块石质墓志已漫漶难识。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秀墓南向偏东40度,墓前神道石刻现存3种8件,东西对立。

自南起,第一对为二辟邪。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4米,较完整;西辟邪长3.28米、宽1.55米、高3米、座高0.10米,臀、背部微残。两辟邪均为雄兽,无角,体形硕壮,昂首吐舌,颈粗短,头有鬣,翼作三翎,顶及脊有凹道,通体长毛卷曲,足趾五爪。

第二对石碑,现仅存龟趺2,残碑1。东龟趺高1.02米、宽1.43米、长3.54米;西龟趺高1米、长2.70米、宽1.49米。残碑倒埋地下,1957年整修石刻中发现,残约四分之一,断为三,部分文字剥蚀难辨。

第三对石柱,东石柱仅存柱座,座高0.66米、长1.45米,四周雕有纹饰。西石柱柱身高3.86米、柱础高0.67米、通高4.62米,上覆盖已无存,盖上小石辟邪现存南京博物院。柱表作瓦楞纹,上部饰绳索纹和交龙纹,柱础裂为两半。

第四对石碑,东碑身高4.15米、宽1.46米、厚0.31米、座高1.01米、长3.37米、通高5.16米,碑侧浮雕已漫漶不清,中部有裂缝。西碑身高4.10米、宽1.44米、厚0.32米、座高1.02米、长3.07米、通高5.12米、碑身剥蚀严重,正面碑文难辨,碑阴尚有门生官吏1300余人的姓名依稀可辨,为研究南朝小楷的重要实物资料。碑额-"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碑顶饰双螭交互盘绕,额穿一孔,额面浮雕腾跃双螭,碑侧浮雕珍禽、瑞兽等图案。

3、齐高帝萧道成

萧道成(427年-482年),别名绍伯、斗将,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兰陵县),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479年―482年在位。少年时拜名士雷次宗学习儒家文化。公元443年(元嘉二十年),萧道成开始了军旅生涯;公元479年,萧道成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改元建元,史称南齐。公元482年,萧道成重病在临光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泰安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427年(宋元嘉四年),萧道成出生于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老宅(今常州武进)。萧道成十三岁时,名士雷次宗在建康鸡笼山立学馆,他曾去就读,学习《礼》、《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

戎马生涯

公元443年(元嘉二十年),萧道成开始了军旅生涯。

公元446年(元嘉二十三年),萧道成随同雍州刺史萧思话镇守襄阳,任左军中兵参军。在与北方部族的征战中,屡屡显示军事才能,袭晋兴县五等男爵,后调任建康令。

公元466年(泰始二年),宋明帝刘·即位,萧道成升为右军将军。当时四方反叛,在274郡中拥护朝廷的只有丹杨一郡,在危机面前,萧道成被加辅国将军,奉命东讨,至晋陵,一日破敌十二垒,平定了叛乱。徐州刺史薛安都投降北朝,派其儿子索儿攻击淮阴,进逼青、冀二州。宋明帝又派萧道成北上,在淮阴打败薛索儿,追敌至徐州附近的钟离,得胜回朝,晋爵为西阳县侯。这时,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又叛乱,从鄱阳山道直入三吴,情势十分紧张,萧道成带3000人堵截敌军,军械短缺,就用棕皮编成马具装,砍竹子充箭,夜晚举着火把进军,敌军见火炬连绵不断,吓得不战而逃。萧道成被升迁为桂阳王征北司马、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公元467年(泰始三年)八月,宋明帝派沈攸之北伐,萧道成率领千人镇守淮阴,为沈攸之镇守后方。次年七月,萧道成代沈攸之为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五年,进督兖、青、冀三州。六年,除黄门侍郎,领越骑校尉,不拜。复授冠军将军。留本任。明帝崩,遗诏为右卫将军,领卫尉,加兵五百人。与尚书令袁粲、护军褚渊、领军刘·共掌机事。又别领东北选事。寻解卫尉,加侍中,领石头戍军事。

入朝执政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桂阳王刘休范反叛朝廷,萧道成带兵平叛,取得胜利,由于平叛有功,萧道成晋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禁卫军,督五州军事,但实际上已经形成萧道成独掌朝政的局面。当时,他与袁粲、褚渊、刘秉号称“四贵”。此后,宋皇室成员为争权自相残杀,朝廷实权渐集于萧道成。

元徽四年(476年),萧道成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朝廷宰相)。同年七月,久蓄逆志的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自恃是刘义隆长孙,又有勤王之功,意欲夺取帝位。萧道成果断征讨,激战于京口万岁楼下,后刘景素兵败被斩。

建国

公元477年(元徽五年)六月,天气炎热,萧道成在家赤膊午睡,刘昱闯了进来,用骨箭射中他的肚脐。萧道成经过这次惊吓,知道再也不能辅佐这样的昏君。他命令越骑校尉王敬则收买皇帝侍从杨玉夫、杨万年等25人,伺机灭掉刘昱。

七月七日,刘昱微服外出,晚上喝得酩酊大醉才回仁寿宫就寝。睡前命令侍从杨玉夫说:“今天是七月七,你看见织女和牛郎相会时就来向我报告,看不见就把你杀掉。”杨玉夫知道大祸将临,于是决定先下手将其杀死。待小皇帝睡熟后,杨玉夫一刀将刘昱的头砍下。萧道成知道后立马骑赤龙马入宫,拥安成王刘准为帝,史称宋顺帝,改元升明。萧道成进位侍中、司空、录尚书事,任骠骑大将军,总掌军国大权。

袁粲、刘秉不满萧道成专权,合谋灭掉他,准备于十二月二十三日举事。事泄,萧道成抢先下手,杀死袁粲、刘秉,清除了夺取皇位道路上的两个政敌。

公元479年(升明三年)三月初二日,宋顺帝任命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领百官,封给他十个郡的封地,号称齐公,颁赐九锡,让他仍然担任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同年四月,宋顺帝颁诏将帝位禅让给齐王萧道成,萧道成于是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是为齐高帝。改元建元,史称南齐。

因病驾崩

公元482年(建元四年)二月,萧道成重病。同年三月初八日,萧道成在临光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四月初六日,公卿大臣为萧道成上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四月二十二日,安葬在武进县泰安陵。

轶事典故

传说萧道成小时候旧宅的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桑树,树的形状像皇帝出巡时的华盖。萧道成喜欢在树底下与小伙伴们玩耍,他的堂兄萧敬宗跟他开玩笑说:“这棵树就是为你长的。”意为你以后是要当皇帝的,这话虽然有些牵强,但后来却成了事实。

人物评价

萧道成少有大志,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四海之心;长得仪表英异,宽额方脸,声如洪钟,身高七尺五寸,遍体有鱼鳞纹。

齐高帝萧道成革除-,清明政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重视礼教;减免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反对奢侈,大兴节俭之风;是一位推动了历史进步的皇帝。借鉴了宋灭亡的教训,以宽厚为本,不要手足相残。他临死前,要求其子萧赜继续其方针。武帝遵其遗嘱,继续统治国家,使南朝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2、冯煦

冯煦(1843~1927),字萝华,一字梦华;号蒿史,亦号蒿毖,晚号蒿叟,辛亥后称蒿隐公。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一作丹徒)人。侨居宝应。清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赵以炯榜进士第三人。·

冯煦幼年丧父,当时,他年仅14岁。父亲去世后,冯煦定居江苏宝应外公家,跟从成心巢先生求学。他学习努力,以词赋闻名。光绪三年到四年期间,他在金陵书局校书。光绪八年,冯煦以副贡生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光绪十二年,殿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冯煦年纪已过40。·冯煦入翰林院后,当时进奉文字,鸿篇巨制文章,多出自他的手。他多次上疏代奏,奏请奋发图强,使国力雄厚,以及施行有效政令等,受到光绪帝赞赏。冯煦还充任国史、会典总纂,在国史馆续修地理志、会典和各种图说。他审视章回,举例格外详备,他尽心竭力地考稽、修订,精确、缜密超过前人。光绪十四年,冯煦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以确实选人才、纳名士,很受众人称赞。光绪十六年,京东发生涝灾,冯煦参与赈灾。光绪二十一年,冯煦参加京察考试,获一等,奖授安徽凤阳知府。他多次实施恩惠,剔除积弊。上任后,就赶上当地连年水涝,冯煦单独骑马巡视,一一勘察、访问,查清受灾实际情况,确定赈济的多少,百姓得到他善政的好处。此外,他多次为疑案、冤狱平反昭雪,很得民心。经当时总督刘坤一多次保举,冯煦两次升迁,扩大管理范围到凤阳、颖州、六泗道。光绪二十六年,由于他捐助赈灾巨款,赐予道员官职,加二品顶戴,候选道台。光绪二十七年,冯煦出任山西河东道,后任山西按察使。又调四川,在四川广安州任职。光绪二十八年,他出任四川按察使。后又调到广安州。当地有人聚众闹事,图谋毁坏学堂。其中有四个人被抓后,当地打算按土匪条款,依律处斩。冯煦坚持先上报巡抚,而后再考虑行刑,以消除纷争。在巡抚、按察使的批示未到之前,即使丢官,也在所不辞。使此案妥善解决。过了一年,冯煦署四川布政使。五个月后,又调任安徽按察使之职。光绪三十一年,冯煦出任安徽布政使。光绪三十二年,他以布政使兼代理提学使。光绪三十三年,冯煦升任安徽巡抚。他尽心处理民事,治理、赈济功绩卓著。当时朝政日下,海内外革命党人四处兴起,宣传革命主张。自从巡抚恩铭被刺以后,人心惶惶。冯煦上任后镇静自若,处理犯罪案件时不株连他人;坚持主张对于胁从者不予追究,以示宽大。民心渐渐稳定下来。然后,他又上奏:仅仅平息-,而民不聊生尚未解决;臣子不引咎自责、奋发图强,那么情况依旧;如果朝内只知-,日夜苟且偷安,必将贻误大局。奏疏中指出:整治的方法首先要核查名副其实、赏罚分明,而关键要记住“民为邦本”;忠君爱民的大臣应该用而不怀疑;祸国殃民的奸恶佞臣,应绳之以法、决不宽容。这样,天下自然安定,朝政得以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再不会有-、危机产生,此乃根本大计。可惜,这份疏奏被当时权臣猜忌、怀疑,第二年就不再提了。冯煦任职期间,军机大臣鹿传霖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修书一封,私下托付冯煦给予他们的亲戚石凤崖格外照顾。石凤崖在安徽凤颍泗任道台,却胡作非为。冯煦不徇私情,仍然将石凤崖-,使石道台丢掉官职。于是,为石凤崖道台一事,鹿传霖、张之洞与冯煦彼此之间结下怨恨。自此之后,冯煦处处受刁难、被中伤,最后,冯煦从安徽巡抚的职位上被开缺,丢了官职。他心中愤愤不平。冯煦以后即“卜居江苏宝应,‘以文史自娱,奖掖后学’”。·

宣统二年,江南、安徽又闹水灾,冯煦奉命作为查赈大臣,冒洪水出入灾区,督促赈济-、验查救灾办法,深入到河南东部交界处。不到一年,他走遍三十九个县,发放赈济三百余万救灾款。而后,冯煦建立了义赈会,筹措钱粮。当时水、旱灾荒不断,再加上兵祸,远到鲁、豫、湘、浙,甚至京畿、直隶。冯煦真是做多长时间的官,忙碌赈济多久,始终与治理灾荒事物相关,一直忙到退休,大家交口称赞他是个大善人。·

中华民国后,冯煦以清室遗老家居上海,不再出来任职。但是他仍然创办义赈协会,遇有东南报告灾情,协助政府赈济灾民。十年如一日,他做出了丰功伟绩。晚年,冯煦“抚时悲戚”,“发为诗歌,与诸逸老相唱和”。民国十六年(1927)夏,因病去世。·

冯煦一生廉洁而乐善好施。平日讲学,以知有廉耻教人,尤其重在身体力行办实事。就是这样,也挽救不了清王朝覆灭,“闻国变,痛哭失声。越十有五年卒,年八十五。”当清朝灭亡消息传来,他只能痛哭失声。辛亥革命后,他自称蒿隐公,以清朝遗老自居。冯煦擅长诗词、文章。他的诗词多怀感伤情绪,也能写骈文。常与人吟诗唱和。在民国年间又生活了十五年。他的文章温文尔雅,想不到,到老时竟然靠卖文章,聊以自给。可谓清贫一生,两袖清风。·

冯煦去世后,留下笔记一部,其中原载有对张之洞等不满的内容。他的弟子要将笔记刊刻出版,经当时许多名流调解,方才将其间不雅之语及部分条目去除,交付刊印。·冯煦擅长书法,师宗钟繇、虞世南、孙过庭。风格醇厚、朴素、遒劲,有骨有肉,神采烨然。·

著有《蒿毖类稿》三十二卷、《蒿毖类稿续编》三卷、《蒿毖随笔》四卷、《蒿叟随笔》五卷、《蒙香室词》(一名《蒿毖词》)二卷、《蒿毖奏稿》四卷、及《誉稿》十六卷、《杂沮》四卷、《随笔》十卷、《蒿毖论词》一卷等。有《宋六十家词选》、《江南通志》。·

1、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幼霞生、荆蛮民、奚元朗等,常州无锡梅里祗陀村(今江苏省无锡市梅里镇)人。倪瓒书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隶,有魏晋人风致。尤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山水画初宗董源,后参以荆浩、关仝,山石树木兼师李成。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岭之景,章法极简,于简中寓繁;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对文人山水画作出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在绘画理论方面,主张作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似。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一说初名□。字元镇,别号幻霞生、荆蛮民等。无锡(今属江苏)人。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所作画以天真幽邃为主,淡远简古,不同流俗,脱尽画院中习气。存世有《雨后空林》、《梧竹秀石》等画作。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倪瓒生活于战乱的环境中,想逃避现实,放弃田园产业,过着漫游生活。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写照。不过他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他在《寄顾仲瑛》诗中说: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关进牢狱,他在《素衣诗》中说:彼苛者虎,胡恤尔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态度。不过倪瓒对现实常常采取消极姿态。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他不隐也不仕,飘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倪瓒的诗造语自然秀拔,清隽淡雅,不雕琢,散文也一样。 著有《清□阁集》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