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棉花姑娘》的教学反思6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与实践

《棉花姑娘》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姑娘为了解救家乡百姓的苦难和贫困而不懈努力的故事。本文将对该故事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棉花姑娘》的教学反思6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与实践

第1篇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以及课文朗读上。让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通过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明白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但是,教完本课后,我感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还没有做好。如:在本课中,学生对“棉花、蚜虫、七星瓢虫”比较陌生,我应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棉花的用处,使学生了解棉花。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作“蚜虫”的介绍,使学生对可恶的蚜虫产生讨厌、憎恨的感觉。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七星瓢虫。如果从这三处进行拓展,才能从课文重点难点出发,使学生对课文有真正的理解。

《棉花姑娘》的教学反思6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与实践 第2张

第2篇

素质教育的真谛,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统一规格的“标准件”,而是造就充满活力、个性鲜明、会学敢问、思维活跃、勇于标新立异的一代新人。而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按照预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结果是教师教得牵强,学生学得被动,课堂索然无味。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彰显孩子们的生命本色呢?在新课程展示课上,我对《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尝试。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在“沙龙式”教研活动的跟踪教学阶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正确认读7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上。但学生们所反馈的信息表明,他们对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本领已经比较了解。同时,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它们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并未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并不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而孩子们的兴趣指向更是瞄准了七星瓢虫的知识。因此,我便将教学重、难点重新定位在“正确认读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七星瓢虫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上。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题,生书空)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

师:读得真好听,如果能把“花、娘”两个字读轻声就更好听了!

师:(指“姑、娘”两字)这两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呢,谁已经发现了?

教师始终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学习伙伴,努力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师:(点击课件)在一片棉花地里,棉花姑娘长得可水灵了!绿油油的叶子中间长出了许多漂亮的花朵。不久,这些花朵都结果了。这些就叫棉桃,它们会越长越大,最后还会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呢!可正当这时候,棉花姑娘却生病了。

本地孩子不了解棉花生长的过程,用棉花开花和结出棉桃这两幅简洁明了的图片,加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来补充学生知识的空白。

师:那就赶快翻开书读读课文。难读的或特别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找出难读的或特别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读还读给同桌听。

师:请生轮流读课文,正音并作有目的地点评,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地与文本接触,有助于让文本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生:是她的叶子上有许多蚜虫,这些蚜虫把她给咬了咬了,她就生病了。

师:让我们看清这坏蛋的真面目。(点击课件)瞧,这些吃得胖胖的就是可恶的─??

生:蚜虫把棉花姑娘的叶子咬了一个洞一个洞,棉花姑娘多痛啊!

师:现在,可恶的蚜虫正津津有味的咬着你呢,棉花姑娘,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呀?

生甲:我觉得很疼。我会想,蚜虫,你真是太可恶了!你为什么偏偏到我身上咬,不到别的地方去呢?(听课老师和学生笑)

师:你特别着急地想有医生来收拾他们,帮你治治病,是吗?(点击课件,凸现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自己试着读读横线上的句子,把这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师:这位棉花姑娘急切地盼望着,连眼睛都瞪大了,难怪盼望的盼是什么旁的?

教师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设置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童话中的棉花姑娘,感受棉花姑娘内心的着急和对蚜虫的厌恶,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师:着急的棉花姑娘请了好几位医生帮忙呢!(点击课件,出示课文2~4小节图文)课文2~4小节,自己选择其中一个小节,用心读读,读懂了什么,告诉同桌小伙伴。

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小节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又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机械重复的低效率的学习。

生:曾老师,我学懂了燕子是吃空中飞的害虫,他不是不愿意,是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学懂了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棉花姑娘身上的虫他也捉不了。

生:曾老师,我知道青蛙是怎么捉虫的。田里的害虫飞过去吃叶子的时候,青蛙一跳,就把害虫吃掉了。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啄木鸟的嘴巴尖尖的,他用嘴巴把树咬了一个洞……

生:他用嘴巴把树啄了一个洞,然后把虫子从洞里啄出来吃掉。

生:老师,我知道啄木鸟为什么不吃叶子上的蚜虫。因为蚜虫太小了,啄木鸟不喜欢。他喜欢吃树干里的害虫,因为树干里的害虫大条些,啄木鸟吃起来会觉得很甜的!(全场笑)

师:瞧,这就是啄木鸟。(课件出示“啄木鸟”文字和捉虫图)

生:曾老师,我给大家提个问题,“啄”字为什么口字旁?

生:曾老师,我知道“啄”怎么记!啄木鸟是用嘴巴来啄的,所以是口字旁。右边那个点,就是小虫,那穿过点的撇和旁边的撇就是他的翅膀。弯钩就是他的尾巴。(全场鼓掌)

师:哎呀!你有这么好的识字习惯和识字方法,我和你握握手!

师生共同总结:看来这些医生都不能帮上忙。燕子只能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只能捉田里的害虫。

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质疑解难、自主学习感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真正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的能手在后面呢!他们就是─??

师:瞧,当这一群圆圆的小虫忽然飞来,很快就把蚜虫吃光的时候,棉花姑娘心里藏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示句子:“你们是谁呀?”)谁帮她问出来?

生甲:因为小虫那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我想知道他们到底是谁?

生乙:因为刚才我的叶子上都是蚜虫,现在蚜虫都被吃光了,我很高兴,特别想认识它们。

师:你们是认识了七星瓢虫,棉花姑娘可不认识。小朋友自己读读第5节,待会儿请你告诉棉花姑娘。

生:读“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师:(引入七星瓢虫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些黑点就叫─??

生:曾老师,我能记住“斑”。班级的班去掉中间的点和撇,加上文,再改捺为点,就是斑点的斑。

生:左边的王字旁和右边的“王”字是翅膀,中间的“文”字有两点,就是斑点。

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促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识记生字。

师:这么了不起,难怪那么自豪!再来自豪地读一次!

师: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还可以加上动作来介绍一下。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七星瓢虫也想来介绍介绍自己。

(课件播放录音,出示瓢虫图文知识。学生极为认真地听、看。)

生:老师,我妈妈告诉我,有些七星瓢虫不是益虫,十一星瓢虫就是害虫。

师:你知道的真多!老师帮你纠正一下,七星瓢虫是益虫,但是,瓢虫家族里大部分是益虫,有些确实是害虫。(展示各种瓢虫图片)像刚才一凡小朋友提到的十一星瓢虫和图上的二十八星瓢虫就是专吃植物叶子的害虫。

师:对!瓢虫家族中还有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呢,都叫什么瓢虫呢?小朋友课后自己去查查资料,再跟小伙伴和老师分享好吗?

补充学生极为关注的瓢虫知识,同时又设置悬念,留有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师:课文中的七星瓢虫可是蚜虫的天敌、棉花姑娘的好朋友呢。分角色朗读第五节。愿意读七星瓢虫的站起来,愿意读棉花姑娘就坐在那儿,愿意读叙述部分的可以上台和曾老师一起读。

师: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得可美了。小朋友自己美美地读一读,再看看棉花哪儿最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来。

生:我身上长了“碧绿碧绿的叶子”最美。“碧绿碧绿的叶子”是很绿的。

生:原来叶子破烂不堪被蚜虫咬了一个洞一个洞,难看极了!

生:我现在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很美。“雪白雪白的棉花”是很白很白的!

师:小朋友看,(课件点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你发现了什么?

师:哟,迭词都知道,你真了不起!用两次很美,用一次也很美呀!把“碧绿碧绿的叶子”改成“碧绿的叶子”、把“雪白雪白的棉花”改成“雪白的棉花”,你觉得哪种更美?

生:我觉得迭词更美。因为“碧绿碧绿的叶子”比“碧绿的叶子”更绿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比“雪白的棉花”更白。

师: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你也来夸一夸自己!(生读)

师:你咧开嘴笑一笑?(生笑)笑得真开心!孩子们都咧开嘴笑一笑?(孩子们都笑了)开心的笑真的是最美的!

师:(课件展示棉花吐棉的几幅精彩实图)你们瞧,棉花姑娘笑得的嘴都合不拢了!她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咧开嘴,笑得多美啊!谁还想美美地读一读?

师:愿意读的孩子一起站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都站起来)我也加入到你们当中去!

此时转变成课文中美丽的棉花姑娘的孩子们,对比之后的内心感受更加细致,情感的表达更为真切。老师的加入令孩子们更加激动,学习兴致更高。

师: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小朋友们高兴吗?七星瓢虫帮助棉花姑娘治好了病,“星”和“帮”这两个生字朋友也开心极了。它们忍不住从课文里跳出来。谁来提醒小朋友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打破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地位,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合作伙伴、知识的分享者,能面带微笑,用温和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议,放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同时,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这样,学生在这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会感到精神愉悦,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心情舒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新《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和兴趣指向来确定自己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努力建设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使语文教学更富有活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不能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而应努力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对文本角色的理解,以角色的喜乐忧伤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生命的色彩彰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3篇

字了。不认识的也没关系,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每一个字。

师:现在,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棉花姑娘到底遇上了什么麻烦?

学生读句子回答,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节,板书:蚜虫。

师:请你看一看这段文章,你觉得这段文章中,哪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

生: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可恶”这个词语要读出讨厌的语气来。

师:她说“可恶”是要特别注意的。她还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你听出来了吗?

师:三个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都听出来了,真不错,谁再来读读?

师:这三段课文,请同学们分三人小组合作,一个人读一个段落。

第4篇

表演课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现了低年级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特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组织能力。《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表演课文前,我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确定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操练各自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最后进行小组的表演竞赛。在表演课文时,每组学生非常积极。有些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有个扮演棉花姑娘的学生演棉花生病时就蹲着身子耷拉着脑袋,让人看到了一个生了病的小姑娘无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后病好时,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来,还做了个开花的动作,将小嘴笑得甜甜的,多么开心啊!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表演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而定,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文字上处理,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二、忽略对作为观众的学生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好动,不能专心地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教师应当在表演前提出对当观众的学生的要求。三、忽略表演后学生的评价。如果让小演员向老师、同学谈谈自己表演课文的感受与自我满意程度;让当观众的同学也来评评表演的同学表现得如何。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总之,表演课文这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意识。

第5篇

?棉花姑娘》是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节课,我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充分自读,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在朗读学文的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同桌、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表演,再汇报评议。整节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讨论、读书、评议、表演;动脑想,动手画,动口读、问、说,而且这些形式都落到实处,更主要的是有让学生参与的充分时间,讲求参与的效果。如果在检测学习效果,我再设计让学生分段接力读课文,其他学生点点画画作记录,读完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指正达到纠正读音,读通课文的目的,也许效果更好,结课时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发言。

?棉花姑娘》一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学生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常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包含了生字教学和课文学习两部分。生字教学时,通过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写生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后范写,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学习形式不断变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较好。

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教学。课文里角色较多,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老师读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体会棉花姑娘病愈后开心的心情和美丽的样子。并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在课本上填空,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在本节课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生成的应变引导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我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非常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我们正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已接近尾声,今天是我上“战场”-----《棉花姑娘》的教学,让我想对此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改变了简单枯燥的语言教学方法,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在《棉花姑娘》这堂课上,我运用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集成了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指导朗读第一节时,我用课件出示课文蚜虫图片,图上棉花姑娘浑身伤痕累累,叶子枯黄,使学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这时我问学生:此时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再如:理解了全文内容后,我为学生放了这个小故事的课件,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牵住了学生的心,进一步了解了动物门的捕食习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力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地朗读。《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正是基于读的重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通过读不能解决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导。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整个教学中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把课文读好呢?我发现2—4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我就设计多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看病。第三次是带着喜爱之情读。通过几次有目的地读,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教师讲的时间。在课堂上,我还抓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如:第五段中的 “惊奇”第六段中的“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使学生能够读得比较到位,同时,以读代讲,通过朗读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种训练朗读的方式: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这样学生不仅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识的领域,而且读的品味越来越浓,在读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我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才得以实现。

三、贯穿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例(1):师:蚜虫被消灭了,太令人高兴了,七星瓢虫们,你们帮助了棉花姑娘,心里怎么样?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我们帮助了它,我们也很高兴。

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厚,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重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体会到了帮助人是快乐的,这快乐可以与人分享。被帮助的人学会了如何去感激别人,学会感恩。看似一个小小的环节,却透露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第6篇

?棉花姑娘》讲了棉花姑娘病人,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她请了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帮忙,但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帮她消灭了蚜虫,棉花姑娘终于恢复了健康的故事。

这篇课文的条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写了棉花姑娘与三种小动物的对话。我觉得此篇与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构有点相似。所以我也希望采用前面通过学生自读来理清课文。

在请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些什么呢?有一名学生说:“棉花姑娘病了,请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来帮她捉蚜虫,但是他们都不肯帮她,后来七瓢虫帮助了棉花姑娘把蚜虫吃光了。”很明显,这名学生能够把主要内容讲全,但是在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当时很快有同学提出:“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并不是不愿意帮棉花姑娘,而是他们帮不了。”我一听,连忙接着说:“那到底是帮不了还是不愿帮呢?看来我们要从课文中找答案了。”在这里,我先为学习下文作上铺垫,而且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先引导学生体会棉花生病时的感受,生1:棉花姑娘一定很疼,你看叶子上都是洞。

生3:我想肯定很难受。我生病的时候就难受极了,你看图上棉花姑娘都皱起眉头,歪起嘴巴了。

师:是啊,此时此刻的棉花姑娘最希望的是什么呢?谁能读一读这句话。

生4:因为多么可以看出棉花姑娘很想有人来为她治病,

生5:老师我还能给多么换个词,可以换成十分,也可以换成很。

师:哦,那咱们还可以把这句话换种说法。--------她十分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她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

在这里,我请学生读一读,然后说感受,我们也看到学生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痛,有痒,有难受,而对于这些不同的体会,我都给予了保护,为接下来学生体会棉花姑娘急切获得健康的心情埋伏笔。而对前面学生提到的不愿帮还是帮不了这个问题,我在下面的学习中请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来解决。

生1:我从对不起这个词语中感觉到燕子他们是帮不了,因为他们觉得帮不了棉花姑娘很抱歉,所以说对不起。

生2:我从“只会”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只会说明只能捉这样的害虫,没有办法帮助棉花姑娘捉蚜虫。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分辨出前二位同学对课文理解上产生的分歧哪个更正确,并且通过寻找词语的方式来说明,我感觉这样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一种能力。

本篇课文中,“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虽然句子相同,但感情色彩却一次比一次强烈,学生在刚开始朗读时没有发生感情的变化,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做了一定的引导。整堂课下来,学生们还是比较乐于去学习这则有趣的故事的。

在课后,有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医生,农民为什么不给她打点药水治病呢?”我笑着说:“我想如果你是照顾这些棉花姑娘的农民伯伯,一定会帮她们治病的是吗?”“嗯,是的!”孩子笑着走开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真是十分会思考问题,我总是去关注一些课本上的文字,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学生学习,其实孩子们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有很多时候,在这方面孩子们往往给我上了一课。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字词教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用课件展示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对词义理解设计巧妙,让学生从词语中挑出一种动物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本领后,我又出示三句话:“蚜虫爱吃蔬菜叶子,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啄木鸟姑娘能给大树治病,是大树的好朋友。”让学生读一读,挑选一句向同桌介绍一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本领,丰富了知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它着急地求救了!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说的话。”再让学生读好燕子的话,“燕子,燕子,你就帮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边的燕子医生帮帮她吧!”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我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让童话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认识了蚜虫,在朗读中表现了对蚜虫的厌恶之情后,我问学生:“棉花姑娘,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你想说些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来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虫来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我在学生的额头贴上七星瓢虫的标志,说:“你就是七星瓢虫,介绍一下自己吧!”让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扮演七星瓢虫,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虫,做一做捉虫的动作,还要跟棉花姑娘说说话,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七星瓢虫的能干。

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本人静下来做了一番思考,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地比较好的:

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特别是一些过渡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谁来夸一夸她?

师:是啊!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她的名字。

学生在一种无意识当中老师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的课题中,改变以往陈旧的呈现方式,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筑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

3、学生思维活跃,上课能即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问题,使课堂生成更生动、形象。

课堂预设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课堂生成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上课中一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说七个斑点,就想七颗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没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学生马上接着他的话题,“课文里只是说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释,让我从一时无从解答的困境中走出来。其中这学生提的问题并无多少价值,但是解答的这位同学能一针见血,把他的思路及时拉回,而不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

这篇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放在哪个环节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终于选在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因为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学习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完成该两段的自学,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学,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通过自学,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每上完一节课,我想不会很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下所述:

1、上课拖堂。这是上课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生怕学生不懂,苦口婆心,结果自己说多了,把时间占久了,自然而然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这又是一节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一定要展现给孩子们看,要不实在是太可惜了。

2、课堂调控能力不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节课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中过分地关注是否教学民主、平等,学生有问题举手就让他说,这是对的,但是太多的学生举手,都让他们说势必会显得有点课堂凌乱,整体感不够清晰。

3、合作学习点落实了,也让他们合作了,给学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平台太窄了。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一组上来展示,这个面就太窄了,其实合作学习完之后,后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以后,会养成一种合作的欲望,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