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示儿》教学反思3篇 《重构》教学反思

该文是一篇以《示儿》教学经验为主题的教学反思文章。作者深入思考了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总结,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教学改进方向,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示儿》教学反思3篇 《重构》教学反思

第1篇

?儿子的示例》是陆游的绝笔诗,诗句意思平白质朴,容易读懂,但感情强烈,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的爱国激情。实际上这个愿望贯穿了陆游的一生。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北宋政权灭亡。当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因此,陆游的一生也饱尝流离之苦,无比悲愤。所以在他的很多诗中都写到希望南宋王师早日平定中原。如《北望》“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等。

2、拓展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在同类诗中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深。出示《题临安邸》,了解权贵们的花天酒地,苟且偷生,寻欢作乐。在相互参读中比较,力求让学生的情绪与诗词产生共鸣,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和诗人及本文的对话,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

3、反复利用文中的插图,用“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什么?仿佛又听到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交流。然后出示司马谈、肖邦的临终嘱托,指名读,组织练笔,还原一种情境。最后比较参读,了解历史,引导学生完善对话描写,讲述一段故事,达到对诗思想感情的升华。

1、教学设想三在课堂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学生的课堂想象交流、练笔反馈看,学生对古诗情境的还原、讲述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没有很好地体会到蕴含在诗人心中的那份无法排遣的悲痛,热切的盼望和坚定的信念。

2、课堂上没有安排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没有交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3、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给予学生更多时间练笔,导致最后的有感情诵读成了走过场。

《示儿》教学反思3篇 《重构》教学反思 第2张

第2篇

这段时间,发现学生的作业很多时候地一边做不对,而当改错时,则做得很快,只要有一个同学做的全对,很快全班就全都会了。而当考试考察同样的问题时,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数学老师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经过调查,很快发现,学生有照抄作业的毛病,有的时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问,很快雷同的作业就出现了。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有三: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copy”。

四,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会不会没有多大的联系。写作也就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

反思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

反思三: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 “复制”作业了。

第3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儿子的示例》。

你喜欢古诗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背诵六年来所学的诗(课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1、同学们看诗的题目《儿子的示例》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虏了两位皇帝及皇亲国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1127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陆游出身书香门弟,幼年时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饱尝流离之苦。他的一生作诗甚多,现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儿子的示例》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嘱。

1、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并指出“祭”的书写笔顺和“乃”的读音。

2、品读 小组合作自悟诗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学生汇报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所描绘的画面。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①交流:你从描绘的画面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如:对国家未统一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期盼,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等。

古代的诗人在临终时都能想着国家的统一,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为了爱国你准备做哪些?

同学们学习很主动,我们不仅知道自学古诗的四步法,而且从诗句中展开联想,感悟到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今后我们读书就要注意从内容展开联想。

课下搜集有关陆游的诗,读一读,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