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7篇 历史教学现状:挑战、思考与创新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是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的重要议题。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环节,亟需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反思和探索方向。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7篇 历史教学现状:挑战、思考与创新

第1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前,我们要对学生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历史,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历史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历史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历史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经常听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在现代历史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 多媒体 cai动画、录像等。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积极应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7篇 历史教学现状:挑战、思考与创新 第2张

第2篇

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基本模式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归纳总结五个基本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通过活动、体验、表现来完成教学。

为了很好的贯彻问题式教学,本节课的设计环节如下:首先,从学生自己组织的新闻播报导入本课,引出辛亥革命的主题。第二步,给学生5分钟时间预习新课,梳理辛亥革命的线索,并按小组把线索写在黑板上。第三步,从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革命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做了哪些准备?通过这样的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问题即革命的准备阶段。第四步,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结果来描述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对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后,还设计了一个学生自己反思提问,考察其他同学的活动。第五步,反思革命成败,感悟革命激情。

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一个基本模式,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反思、归纳评价,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也充分体现了问题的基础、层进、综合、开放等特性。特别注重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其中还设计了小组及个人的反思评价量表,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做反思。比如,在课堂的最后,学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做了些什么,自己是怎样调节自己的学习的,如果自我评价是否定的,那就要考虑以后如何改进,等等。

但是在本次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技术和提问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认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要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关注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但是个体的自主思考就会忽视,或者说是教师不太相信学生,不敢放手,往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学生。而且,在反思、反馈评价过程中,虽然有设计评价的量表,但是这种单纯的数字表格很容易流于形式,反思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特别是反思本节课堂教学对问题式教学的贯彻运用,我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和改进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二、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备课方面下功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

第3篇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整个教学环节缺乏计划性和连贯性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较为盲目。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都是以教师的主观兴趣作为主要选择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出现严重的“跑题”问题。历史教师在讲解各种知识点时,一般都是大量论述自我观点或者态度,不能结合实际教材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反思工作,在上课之前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坚持教材内容的指导作用,合理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甲午中日站争”进行讲解时,首先要明确相关章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对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难认识到对各种课堂教学信息进行反馈的重要性,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或者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反馈,导致教师不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还要强化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升历史教学效率。[2]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试或者提问等环节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对整的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强化教学,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效率。

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学方法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主要是看教师如何对教学方法实施改进,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加以重视等。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并且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制定并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3]例如教师在讲解“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示工业革命产生的生产工具,利用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给学生提供相对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让他们对工业革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突出这一主体地位,坚持学生学习需求的导向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大都是根据自身角度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从而导致整个评价过于主观,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并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从而获取更多可信度高、全面科学的信息,给教学反思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料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各种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利用多元评价方法时,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评价教学活动、调查问卷等方法来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对实际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让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历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4]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自我主观性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整个教学反思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并且采用全面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自我教学魅力,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4篇

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三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渐进尾声,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历史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常让我反思,高三这一学期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们至今回味;现我将我的做法、得失拿出来哂哂。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学期初,我就结合以往高三辅导经验,按市统考要求,拟定了三轮复习计划,力争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

12 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

3 .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心应手。

一是要将课本读“薄”, 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

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 .有针对性地自编试题就非常重要和有用。这类考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与市诊断考试以及高考同步,试题形式与高考题相同,检测时间控制在 40 分钟左右。在每一次诊断考试前准备多套,集中训练,()效果很好。

3 .考前强化训练高三的考试有点多,综合的月考、学科的单元考、专题考,似乎一个都不能少。但我认为学科检测在日常应减少一些,以增加学生阅读教材、领悟知识的时间。

与直属校比较,我们算是二流的学校;与理科生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三流学生。整理知识体系、记住该记的知识点、有不错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赏识学生的微小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的失败,会让学生心理上更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兴趣。

2 .关心、帮助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则需要系统知识,化解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差一点的学生则需要督促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记忆并掌握基础的知识点。所以,老师要多转转教室,多陪陪学生,不仅仅是解答学习疑难,也可以与学生聊聊天。

以上仅是我在高三这一年中教学进程上的所做,并没有谈及学科知识教学方面、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东西。回想过去一年的复习备考感觉有很多东西值得注意和改进,也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

1 .研究高考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还不是很够。

2 .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学生的做题习惯,规范性不强。

3 .引导学生落实基础,进而转化为能力也是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

总之教书育人,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动,任重而道远!

第5篇

1、发现学生的历史基础薄弱,及时调整教学重心转向基础教学,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注重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的衔接,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及历史理念。

2、发现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能力差,甚至对简单的历史问题都无法理解,至于历史方法、历史解题技巧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放慢教学进度,注重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注重解析历史问题方法得训练,技巧的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服务大多数学生。

3、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的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例如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我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在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则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及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教学反思《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谷俊改老师》。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

4、课改带来了历史教学许多新问题,如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目的的不同等。在教学目标方面,新课标要求实现“三维目标”,特别是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不仅是教授历史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在教学方式上,有意识的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尽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教学知识点的处理还不够顺手,因为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哪些知识该补哪些不补,尺度上很难把握。

2、教学深度处理还难于把握,基于新课改刚开始,无前人可鉴,无高考可寻,教学应教到哪一个深度,很难把握。过于理论的话,学生上课兴趣不过,而过于简单的话,又担心知识讲解不到位。

3、学生的历史兴趣调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个度。到底关注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其中很难把握。

4、虽然在上岗前参加过新课程培训,但在具体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不是很到位,尤其教材中容量大、学术性、思辩性强的章节,往往不尽人意,有时过于注重细小知识的分析,造成课时紧迫和教学难度增大,或把握不住主线作蜻蜓点水式处理。

三、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以后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深入地研究新课程标准,以新课标指导教学工作,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尺度和积极推入新课程改革。

2、继续以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个性。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体,积极稳定地处理历史教学问题。

4、、全面推进探究性学习。推行素质教育,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保证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兴趣和质量。

新课程改革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第6篇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革新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广大教师在推进探究模式过程中过于关注新课程理念的应用而忽视了实际,没有很好地把传统和新课程融合起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当然,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推进历史教学改革中却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结合实际在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秀做法基础上逐渐去渗透新课程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要通过情境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直观感知,从而更好地进入探究学习。但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情境创设来看,教师更注重情境包装,让学生获得了感官刺激,却忽视了情境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如“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的教学中,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了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雅典娜女神来引导学生观察,并讲授了希波战争的历史,引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名言来介绍两位名人,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要么是在看教师展示的图片,要么是在听故事,表面上看学生较为投入,实际上却没有让学生对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具有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更深刻的了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故事、话题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要注重以情境来引出问题或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幻灯片展示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由此让学生了解希腊的首都,演示课件《古代希腊地图》,问: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这种地形有利于从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由此引入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环节探究中。

探究教学更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故在实践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在导学环节教师所留时间不多,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而对学生如何完成的过程以及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够重视。其实,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来向学生明确具体任务,利用课前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课前预测题。在导学案中,还要留出空白,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收获。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目标提出任务来引导学生提前去阅读教材,初步形成知识构建。以“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的自主学习为例,对“重农抑商政策”只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其概念、基本表现和原因;对“海禁”与“闭关锁国”则要初步了解其背景,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概括其表现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导学案来向学生展示这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自主去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课堂教学前教师收集导学案进行批阅,并在课堂中做出反馈和评价。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引导方式。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因没有较好地把握问题和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且课堂中的问题往往过多,学生只能疲于应付,而不能深入到问题探究过程中。当然,问题是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但问题要能扣住教学目标和内容展开,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逐渐达成目标。尤其需要注意,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能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进行知识构建,更多要关注的是问题的质量。以“罗斯福新政”为例,以《大国崛起》片断来引导学生思考“19xx—19xx年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对美国的打击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以罗斯福的总统竞选词来让学生思考:罗斯福为何会在竞选中获胜?以此引导学生探究“新政准备”,对于“新政内容”,先引导学生自学,然后围绕新政的内容包括哪些?在经济危机下,罗斯福是如何摆脱危机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罗斯福的新政来追问学生“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以问题“所谓彻底的革命”是什么?“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新政实质。最后,引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显然,教学中的问题围绕目标和内容结构来循序展开,很好地促进了目标达成。

实施探究教学最重要是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以此来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实施情况来看,虽然教师也在努力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但却不太注重探究结果,更多注重形式。换言之,教师在学生探究中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交流和讨论更多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探究后很难得到结论,显然探究中师生互动不足。首先,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及时和学生互动,引导并帮助学生。如“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学生对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不是很了解,此时教师就要给学生进行补充讲解。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精讲点拨。如“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中对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概括的基础上要明确“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是根本原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作用。在情境创设中,教师更要多关注情境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来展开,探究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在探究中能更好地获得结论,从而保证探究的有效性。

第7篇

踏上工作岗位几年来,一直担任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得有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为“应试”服务的,始终以高考为目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多历史教师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实际上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方进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个人物是英雄,学生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是落实的很不够。而以上这些问题在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

面对现今历史教学现状,很明显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完全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就从我们每一个基层历史教师做起,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