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心得体会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四篇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四篇

开国与治国需要不同的方略。其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确为败笔,而其帝王权术玩弄得可谓淋漓尽致。治国与治司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帝王权术不可不学啊~。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四篇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一

毕业后一直反对看连续剧,一是占用时间过多,二是大多为肥皂剧。今年春节期间没有像往年忙于走亲访友,而是在家陪家人,期间陪老妈看了几集电视剧,其中《秦始皇》、《乔家大院》和《孝子》印象最为深刻。三部片子分别讲述的是:王道、商道和孝道。细细体味,定有斩获。于是决定下载来看,可跳过不少广告时间,呵呵。

自当年《戏说乾隆》之后,类似的宫廷皇族野史就屡拍不爽,《秦始皇》也应归为此类。片中赢政当属吕不韦政治投机之产物,赢氏之大秦王朝应为吕氏王朝,此为吕氏春秋也。然则,吾认为:成始皇者吕不韦也,败始皇者亦不韦也!当然,赢政扭曲的心灵也为日后的暴政埋下了伏笔。吕不韦巧于心计,如若对儿童心理学能有一定的学习,定能将始皇帝塑造成李世民般的一代明君。大秦王朝毁于吕不韦安插在赢政身边的两个近臣:李斯和赵高。前者,见利忘义、见风使舵的卑鄙小人也(吾耻于与此等贱人同姓啊);后者,哈巴狗的真实写照!

赢政确实为开国明君,一代枭雄。然而,开国与治国需要不同的方略。其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确为败笔,而其帝王权术玩弄得可谓淋漓尽致。治国与治司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帝王权术不可不学啊~!

“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是我在片中最喜欢的一句话。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二

商鞅变法,这个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次变法是人类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意义重大。(历史书上写的)话说秦孝公继位之时,六国便建立联盟,准备共同诛灭秦国。此时秦国内部一贫如洗,外有强敌随时入侵,真可谓内忧外患。魏国丞相公输座在即将病逝之时,向魏王推荐了他精心培养的人才卫鞅。可魏王却认为有房间就足以成大业,不听其临终之言。

秦国国君又颁布了求贤令,号召天下人才,卫鞅随即去了秦国。到了秦国,他并没有直接去找秦孝公,而是苦访了三个月,查看民情。秦孝公和卫鞅长谈,相见恨晚后来,秦孝公力挺卫鞅变法。在经历一系列艰难险阻后,卫鞅终于变法成功,秦国国力不断增强,领土也不断扩大,可是年仅四十余岁的秦孝公却得了重病,没多久就病逝了。在临终前,还当着小儿子的面对卫鞅说了一句十分不得当的话:“能扶,则扶,不能扶,则自立为秦王。”

今天子即位后,则对卫鞅有了猜忌,后来便把其打入囚牢,权臣们都高呼要车裂卫鞅。新国君嬴驷最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卫鞅请罪,可是又迫于形势不得不杀掉他。卫鞅对嬴驷说:“等我死后必下便可以,以六国逼杀卫鞅征讨之。”后来,刑场上,在群众的哀悼声中,卫鞅被车裂了。

未央如此之忠诚,实在是令人敬佩,自己呕心沥血变法,大公无私,一心对秦国好,即使在将死之时还为秦王出谋划策,真忠烈之士。这让我想起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后辈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宁愿舍弃生命。

卫鞅——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出现对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其身上拥有的闪光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成语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如:《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又如: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成语一贫如洗: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如: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又如: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一贫如洗。——邹韬奋《我的母亲》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三

在看完《百家讲坛》之后寻得这部剧结合着看,总体值得推荐。

1、总体是符合历史的,并且多处引用了史记上的记载;

2、人物形象塑造的很不错,秦始皇的精明、睿智、果断、霸气;李斯的唯唯诺诺、明哲保身、学富五车;赵高的奴性、溜须拍马、狐假虎威;华阳夫人的巾帼英雄本质,表现得都很细致入微;

3、剧中对秦始皇、公司扶苏等人是做了美化的。并且为了让剧丰满,更生动的体现历史人物的性格,更人性化的解释秦始皇的各种历史谜团,剧中虚设了多个角色,如黎姜,敏代,绿娘,二更三更,嬴成等;

4、不过剧中也有很多细节有误导观众之嫌,坑儒并非坑儒士,而是坑术士方士;公子扶苏也没有这么英明的了解到赵高李斯的谋反,而是掩面大哭,不顾蒙恬的劝阻自我了断;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原因;范於期叛逃的原因,并且他叛逃之前并不是这个名字;吕不韦之死是由于嬴政没错,但并不是嬴政直接赐的毒酒,最大的误导:秦始皇身世之谜,本剧明确表明嬴政是吕不韦之子,但历史真相是什么,各有说辞。

秦始皇观后心得体会四

看完了,总觉得想写点什么,可是又无从下手。看了如此多的帝王剧,这位大概是最具赞誉和非议的一个了。说实话,我喜欢他的自信和勇敢,霸气和狂妄,甚至于自以为是。最为君王,他大概和前些日子看得《贞观长歌》里那位是两个极端。一个纳谏如流,一个却是从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因为他觉得他是帝王,他就是对的,别人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对他的行为做出任何怀疑性的建议或劝告。这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自负。但同时,他的性格却应该也是那个大一统时代所必须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七分天下必将统一于一。这样的形势需要法家“法术势”的思想,更需要一个高度集权,说一不二的帝王来践行它。统一过程困难重重,各方利益很难均衡,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统御万方,不难想象一个螺丝就会让一架机器瘫痪下来。所以他成功了。但他又不是一个能闲下来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能折腾的人,是一个没事找事的人。他喜欢征服,征服了秦国的一切,进而征服六国。征服了周围的人,又想征服天下人。可是这些都做到了又该做什么呢?于是,我们历史书上学的接踵而来,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修皇陵,修长城……他以统一作为对六国人民的恩赐,却不想他的劳役无度已使人民怨声载道,杀人如麻已使他变成了暴虐之君。

吕不韦是前半部分的核心人物。作为一个商人,他一生做的最大的一笔买卖大概就是投资秦始皇他爹了。可我从剧中看到的却不是一个商人的面孔,而是一个城府极深,目光远大,心怀抱负的政治家。他想培育的,是一位能统一六国,开创一代伟业的万世之君。从把赵姬送给异人那天起,他就开始了他的预谋。在嬴政他爹(是不是他亲爹暂且不说)当上秦王之后,他费尽千辛万苦把嬴政母子从赵国救回,并把嬴政顺利推上皇位。(当然,继位那块破绽百出,可算作这个剧的一大败笔。)他以仲父和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嬴政年前,对他从小进行近乎严苛的教育。骑马射猎,读书习字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君主。他要让他成为统一六国的最伟大的帝王。但随着嬴政的长大,渴望权力的他与不肯放权的吕不韦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而嬴政似乎并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终于在王权集中之后,免不了作为树立王权威望的牺牲品。一杯鸩酒,葬于洛阳。可喜的是嬴政并不是真的无知,他只是把这当做王权路上的一个垫脚石罢了。在他心里,他还是那个仲父。可是嬴政做到了霸道,却没做到吕不韦所想的以霸道行王道。得到了天下,却失掉了人心,最后还是免不了失去了天下。

嫪娭是个小人物,却在嬴政王权集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对他的平叛,使得王权集中这一没有故事的事件变得荡气回肠,让人感觉王权真的是天命所归。

李斯的一生正是验证了吕不韦对他的那句评论“才能有余,胆气不足,”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从厕中鼠到仓中鼠”。作为一个文臣,能在暴虐的秦始皇身前几十年位居高位,我想除了会做人之外,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可就是因为他那点胆气,在秦始皇死后一吓唬就倒向了赵高一边。他也的的确确是只老鼠,不管是厕中的还是仓中的,最后为了自己的小利选择了屈服,却最终还是难免一死。

应了我以前写的那篇日志的主题,好的电视剧总会有爱情穿插其中,《秦始皇》也不例外。且不说嬴政与敏代公主的政治婚姻变成了真爱,他与黎姜的爱情真可以算作在充满暴力与政治的电视剧里仅存的一点温馨了。嬴政并未因为当上了秦王而忘记了那个两小无猜,甚至于违背众意娶她为后,而她为了他的君王霸业缕缕拒绝。她对他的爱众人皆知,到她却为了让两人之间的感情永远只是政哥和四丫似的纯洁选择了苦守。于是,我们看到了秦王一辈子只有妃没有后,看到了黎姜一辈子单身。黎姜是嬴政仅存的精神寄托,从她,我们看到了他还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他也渴望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她是嬴政烦躁之余仅有的一点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