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职业规划

考研,校漂,北漂——如水岁月

初涉考研场

考研,校漂,北漂——如水岁月

我决定考研了,在2003年5月份,大三的下学期中期。

北师大,梦想校园。

当时选择考北师大的时候,理由似乎十分充足:北师大教育学院的教育学专业是全国最好的。北京是我一直向往的城市。对本校所谓的学术氛围和前景(如果还有的话)不屑一顾。对自己的所谓专业潜力深信不已。第一条显然是客观事实,而后两条完全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但那就是年少轻狂所特有的。

有了即使盲目但很清晰的目标和激情之后,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踏上漫漫征途。那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宁可大胆的失败,也不要保守的成功”,呵呵。

谁知,这一去,至今未见归期。

最先面临的难题是英语。从踏进大学门的那天起,就对英语考试深恶痛绝。经历过重修、晃晃悠过了四级,可考研英语不是好忽悠的,咨询了很多“高手”,归结起来都是一句话:扎实扎实再扎实。这对我这样一个对英语考试深恶痛绝且在当时还相当浮躁的人来说,将面临着怎样的痛苦。

虽然至今还对考研首先要保证外语和政治分深恶痛绝,可是很无奈,仍然得加入这庞大的无奈的备考队伍中。

也是从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大学以来正正经经的认认真真的学英语。最开始的那段日子是极其痛苦的,根本进入不了状态,在潜意识里拒绝接收英语信息。现在想想也不明白当时对英语排斥的程度怎么那么深。浮躁、焦躁、烦闷是那段日子的基本心理状态。幸好,没有放弃,坚持下来了。

2003年8月左右,慢慢进入状态。一篇一篇的读《新概念四》,对照译文啃长难句;一遍一遍的记单词,记了忘忘了记,循环往复;认认真真的做真题,分析总结,消化吸收;坚持定时听听力,摸索技巧;背“万能作文”模式,记忆常用句型。浮躁的心一点点沉静下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时间。获益匪浅。在这期间,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因为我对英语辅导班的排斥比英语考试本身更甚。我不相信辅导班。不过,没钱好象也是最终没参加的原因之一,呵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65分的英语成绩在普通院校非英文专业的考研队伍中算是小小的“高分”了。同学都深感意外,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就如同专业成绩很不理想,同学深感意外,而自己心知肚明一样。因为盲目自信于自己的所谓灵动思维,专业书根本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看,更谈不上啃了。教育史知识点都记忆不清,教育学原理更没有多少参悟。老天爷的眼睛明亮着呢。

我承认这世上真有一些一时的幸运儿,不需要经过太多努力就能轻易获取某些东西,但更坚信最终的梦想实现都绝对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考研,欣慰与心痛并存。欣慰的是英语,心痛的是专业。

第一次考研,把浮躁的我“驯服”了。备考日子里那样的激情飞扬、意气风发,真正“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可是,想想,自己有什么资本呢?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基础;没有宽广的人文史哲视野。仅仅仗着一点点所谓灵动思维和对自己专业潜力的坚信不已,幻想着在梦想校园的专业领域接受洗礼。而最终只有半数的专业分数对骄傲的我而言,简直就是一个莫大耻辱。是的,我把它认为是耻辱。我的所谓骄傲,在分数面前一点点崩溃。

考研失败,在“耻辱”的专业分数面前,我失去了总结、反省的勇气;错过了冷静、客观分析的机会。我把自己的心给“封闭”起来。

毕业将至,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我徘徊着,迷茫着。很长一段时间不敢上北师大的网站,心里隐隐作痛;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进考研论坛,无颜面对战友;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专业方面东西,开始怀疑自己的所谓专业潜力。

当然,我也重新把英语丢了。没有来自内心兴趣做驱动力而做的事,终究是持续不了的。原本的所谓成效其实也仍然浮在水面上。

写到这时,才发现,原来第一次考研我并没有忘记。怎能忘记?可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以为我忘记了。可是,其实,伤痛还在,现在它就从某个角落里跳出来,朝我轻轻的“示威”。当然,而今的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守着脆弱的骄傲的我。愈合伤口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强了。当时所坚持的某些东西也一点点消失了。

现在,我觉得我变了。是的,变了。不知是好是坏。也许我只是沿着正常的成长轨道一点点往前走而已?!

兼职、“创业”小插曲

2004年4月、5月、6月……,在大家忙着毕业定位的时候,我却开始了所谓的兼职和创业。因为没有想好何去何从,且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想走出校园,干脆不找工作,瞎折腾。做一份与专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电话营销”,在一个朋友所在的装修公司里。前后待了一个月(4月初--5月初)。第一次经历公司内部的阿谀我诈,第一次学会了自我保护,也第一次被好友称为“虚伪”然后吵架,第一次觉得把自己给丢了,却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在哪里。

最终,深感无趣,退出。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忍耐力得以训练。

5月中旬开始与好友兴致勃勃的召集几位能干同学,组建队伍,意欲开办社区内的教育培训中心。说干就干,半个月后,在成功取得某新兴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福建师大心舟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算是成立了。紧接着,找场地、做宣传画、摆咨询点、试讲招生、设置课表……

2004年5月中旬--6月底,一个半月,师大--金山社区,往返奔波,辛苦不已,精神盎然。期间,遇到不少困难,且天气日益炎热,最初的8位成员退出了一半,而我一直是最积极的人之一。在坚持到8月底的几位同学当中,上研的2位,确定了工作的1位,只剩我前途未卜,却似乎不加考虑。我不知道是不是在里头寄托了什么,反正我是最投入的一个。也许在坚持的过程当中,找到了类似考研的感受。

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日子,汗水伴着的快乐异常让人难忘。学会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感动于很多。决断、勇敢、毅力、合作,收获着,成长着。

校漂 “二进宫”

2004年8月底,两期的辅导班结束了,大家收拾行装,打道回府。我也明确了自己的下一步走向:继续考研。

在校部与人合租了房子,加入了“校漂一族”,开始了考研“二进宫”旅程。

毕业了却不工作,“专职”考研,家人下了最后通牒:这回只准考本校的!

9月份,反复与自己作斗争:考本校还是继续北师大?对我这样一个“二进宫”者,什么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什么又是自己永远不能放弃的?

一边是家人的劝告和“通牒”,一边是内心深处对某种向往和突破的强烈需求;一边是考本校的诸多“顺理成章”但对我毫无吸引力,一边是未知的遥远的北师大总揪住我的心。

那阵子,写下这样一句话:怎样的青春才足以承受不止一次的失败?!没有答案。

一向对我很放心的姐夫这回不放心了,一再严肃的跟我挑明其中厉害:研究生跟本科生一样,只是提供一种资格性的门槛,至于三年后的你能有怎样成就,基本上都是看自己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和程度。如果说你气盛清高,“看不上”本校的研,那北师大也已经尝试过了,没有遗憾了。如果还真想将来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现在的你就只能选择最为保险的稳妥的方式争取上研,而不再考虑上什么研、上哪里的研。勇于尝试是很好的品质,但万不可不顾实际的执拗。人生之路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只有那几步。小心一步错步步错!你问问自己:我输得起吗?输得起第一次还输得起第二次甚至也许更多吗?!

话说到这份上,你感到害怕了,是的,真的有些害怕了。你本一无所有,还想奢求什么呢?“低头”吧,认清现实吧。姐夫说的句句在理,你找不出任何理由反驳!他的潜台词已十分明显:人要自知,量力而行!况且,鲜红的专业分数,刺得你眼睛生疼,顿感无力。

于是,你跟自己说:考本校吧,好歹也是省重点院校呢。你已不是应届生,若再没上,一切都将十分麻烦。没有工作的“校漂”对身在农村的家人而言,已然是很大压力了。你能够都不管都不顾都不想吗?如果不能,安安心心准备你的本校研考试吧!

于是,你开始想大学里你所敬重的专业老师,想到了外国教育史的杨老师,一位严谨的学者,可爱的老人。可是,不久,传来一个令人深感震惊的消息:身为学校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的杨师母与校方发生了行政上的冲突,被迫离开学校。而杨老师不顾院长的苦苦相留,执意与师母一道离开,离开他努力牵头刚刚申请下来的我院教育史博士点。

跟杨老师通了简短的邮件交流,从老师的欲言又止,你感受到了一丝愤怒,而后是长久的无奈和悲哀。你觉得这是新“官僚杀人”,你容不进沙子的眼睛黯淡无光。

选择本校的天平一下子失去了不少重心。你的心里又开始有了一丝摇摆。

恰恰这时,师妹买来一本《同等学力》(全称记不清了,大致是给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研究生用的专业辅导书),翻开北师大老师编写的“教育学篇”,赫然发现刚结束的考题有不少就出自此处!才想起备考时,考研论坛里有人推荐过这本,当时看着“同等学力”几个字,根本没在意。而今只能“哑巴吃黄连”!像打翻了五味瓶,久久难以平静。

于是,你心里反复出现这样的假设:假如当初买了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专业过线是不是完全不成问题呢?这本由北师大老师编写的辅导书明年是不是还可以继续适用呢?透过这本书的编写思路,是不是能够为再考北师增添成功的砝码呢?

于是,你重新开始挣扎,焦虑,激动,害怕,太多的感受涌上来,让你无力招架。你也试图逼着自己理清思路,可似乎越来越乱了;你也试图让自己啃考本校指定的专业教材,可眼看书本,心早已飘远。

你一遍遍的问自己:你要什么?你追求的是什么?你的梦想在哪里?终于,心底有一种呼唤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唯一。你的眼里再也看不见其他,你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

9月份的最后一天,给自己真正下定了决心:继续进军北师大。瞒着家人,铁了心。

现在回头想想,所谓一本辅导书的力量根本就是有限的,它只能提供知识,思考的方式和深度仍在自己;所谓一本有分量的辅导书带来的思想冲击也不过是一个表象,一个借口。所以,看似先有所敬重老师的离开接着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就把我的心拉走了,实际上是自己从来就没有真正对北师大“死心”。是的,从来没有。

现在回头想想,当时以为只是执着于北师大,其实不然。北师大只是一个载体,你真正所追求所执着的内核是什么呢?较为理想的学术环境?也许吧。记得当时与考上华东师大研的师兄交流的时候,你说:在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太需要环境力量的支持。与姐夫通信的时候,你说:宁可做天鹅群中的“丑小鸭”,也不要所谓的“鹤立鸡群”。你说,你不害怕“默默无闻”,因为坚信有厚积薄发的一天;你说,你只害怕前进的脚步太满,慢慢的做了“井底之蛙”还洋洋自得。

这是怎样的心态:骄傲吗?高傲吗?糊涂吗?傻吗?不知道。

写到这,当时的种种思想斗争一点点浮上来。那种难以抉择的痛苦似乎未曾远去,而重新抉择后的激动与坚毅更无法忘怀。

写到这,突然想起了姐姐当时说的一句话:“以后你肯定会后悔的!”现在,你问自己:后悔吗?有也没有。有的是后悔当时还是没竭尽全力,所以最终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没有的是从不后悔再度进军北师大, “二进宫”的日子里,收获了太多太多,即使最终没有好的结果。

也许,每个人在特定的时候总是会有特定的坚持和执着。不能用绝对的常规的理智不理智,合理不合理,成功不成功去衡量。其间太多直指心灵深处的东西是永远无法量化的。生命中若没有了这些可爱的傻气的执着,将失去多少颜色呢?

有了第一次专业分数的打击和教训,在克服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障碍之后,扎扎实实的开始专业复习。也是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第一次考分惨淡的原因:专业基础太过薄弱,简直毫无理论功底可言。甚至觉得改卷老师已然“仁慈”,手下留情了。

英语真是丢太久了,1月份的考试结束后的半年以来,没再碰过。当时天真的认为有第一次成绩的基础,降10分的过线底线应该不成问题。于是全力以赴专业复习,英语并未放在心上,所花心思甚少。

2004年10月--2005年1月,流水的日子。

每天早起,收拾书本,从校部走到文科楼,5分钟,占好一个座。时常在课间,有同学轻轻的问道“同学,这里有课吗?”,暗笑,心里隐约一种未曾离去的归属感给你带来丝丝快乐。

每天傍晚,食堂吃完晚饭,在热闹的新建的大操场,沿着跑道,看着年轻或年长的忙着锻炼的面孔,走上两三圈。偶尔,绿茵场上飞出一个球滚到脚边,你抬左脚,奋力一踢,感觉一点点飞扬的满足。

大操场每晚8:30关门。于是,每个隔天的晚7点半至8点,你准时从文科楼下来,沿跑道慢跑3至4圈,再走上一圈,花时20分钟左右。刚开始,只是单纯为锻炼身体的“强迫”之举,但,慢慢的,你喜欢上了在这样朦胧夜色中的安静的慢跑,听着自己的喘息声。黑夜,草地,跑道,在你眼中,组成了特定的美妙的景色。你在跑道上整理思绪,再回教室,心神气定。

“校漂”的身份终究是尴尬的,走在校园里,却非校园人。校园边缘人。给一位专业课老师发短信,他回:祝早日“转正”。

2005年1月来了,考试开始了,又结束了。

真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能够理直气壮的说一声:无愧“二进宫”!

(“二进宫”期间经历了不少事,有时间另行一一记录。)

再次等待

第二次等待成绩的日子更是焦灼。待在家中,连异常可爱充满灵气,刚满半岁的小外甥(我们家的阳光宝贝畅宝宝)都没能熄灭我的烦躁和焦虑。什么都干不下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书不成,听歌不成。盼望夜晚来临,期待新的一天赶紧到来,可夜幕开始降临了却又害怕天黑,害怕新的黎明。

苦不堪言的等待。

慢慢的,开始逼着自己进行自我调整。努力让自己正常起来。去与附近小学校长聊天,了解农村课改背景下学校的发展和困境;拜访中学的教务主任,了解农村师资力量的匮乏和仍然严重的失学现象;和妈妈一同在阳光下进菜园子,摘菜除草,聊天劳动;给畅宝宝唱歌念童谣讲故事,与他灵气明亮的眼神对视“说话”,听他纯净爽朗的笑声,感受新生命一点点的绽放;开始听钢琴曲,写一点点日记。

终于重新有了思考将来走向的勇气。

离考试成绩公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的心开始一点点的平静下来。其实还是害怕,害怕天黑,害怕新的黎明,但只能一遍遍的告诉自己:自己选的路,自己面对自己走。

成绩出来了,英语没过线,另有一科专业不理想。上天很喜欢讽刺人,梦想再次被打破。当天夜里11点得知的成绩,咬着被角,痛哭,昏天暗地。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只见无尽的黑暗。

更有不可预知的未来。

第二天迷糊醒来,眼皮浮肿,一阵疼痛刺进心里,之后异常冷静。把眼泪吞进肚里,想着如何走下一步。

在等待成绩的最后几天,给自己设定了两条路:如若通过初试,稍作准备,及早上京,复试之后开始找兼职,提早适应北京环境;如若初试依然没通过,4月初也要上京,找工作,然后边工作边继续准备考研。一句话,考研,上研的心依旧没死,顽强的支撑着。

而今,成绩摆在了面前,少了第一次失败后的茫然无助,直接开始为上京作准备:说服家人,联系在京堂哥找落脚点,联系仅有的在京同学,了解北京就业情形,上北京招聘网,查看相关招聘信息……

最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做足心理准备。其实,所谓的做足更象是让自己“麻木”些,期待“船到桥头自然直”。

但,家人是根本不同意我上京的。福建--北京,在他们的概念里,实在太过遥远。而且我一个女孩子家要独自面对完完全全未知的未来,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心。

可是,我还是象要铁了心考北师大那样,铁了心要上京。我的家人终究是民主的,也许他们心底很无奈,但最终还是对我的上京给予了支持。

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一次次的让家人担心,失望,再担心,永恒的不放心。我只顾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和梦想,却无视家人的期盼和等待。更无法拿出漂亮的“硬件”成绩让他们欣慰、安心。我一次次的走在未知的路上,他们最终都陪伴在我身后。

经历两次考研,我的骄傲还在,但更加清醒和务实;我的理想还在,但不再盲目和狭隘;我的困惑还在,但已不再害怕,因为没有了困惑,生活将“行尸走肉”般麻木和可怕。

很庆幸自己一直在成长,虽然看似代价有点大。

回头,两次考研失败带来的心理“阴影”早已淡去,希望自己能更加淡定的走在追寻路上。

北漂 北京日子

来北京之前 不知道孤独为何物然后还很幼稚的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喜欢孤独

来北京之后 真正体味了孤独 就害怕孤独 却也感谢孤独

因为孤独 让我学会真正独自面对很多问题承担很多责任

因为孤独 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一切真诚的情谊

因为孤独 让我更加的面对自己 更加明白把握自己的重要

也因为孤独 我不敢想象未来的样子

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 福州-北京 硬座 35小时

可能因为些许的激动 在车上折腾了两晚 竟然似乎还有点精神 呵呵

2005年4月1号的清晨 站在了北京站门口 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市 突然间没有了任何想法。

坐地铁 倒公车到了堂哥安排好的临时住地儿: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某个6平米的小平房

抱着孙儿的房东大妈看上去挺和气 一栋北京郊区常见的房子

里头几间连着的出租小屋 一个公用的水房 没有卫生间 没有厨房

看看我的窝:一扇小窗 一张书桌 一个小柜子 一张单人小床一排暖气管(不认识呢)

最开心的是有一面大镜子 可以照全身噢 呵呵

斯是陋室 用心也靓

打开行李箱被同学笑但还是执意带来的喜欢的桌布、帘布、可爱小杯子、小泥人统统都派上用场了稍作妆点 小屋子起了生气整洁秀气温馨

热情的堂哥和小好几岁的准堂嫂嘘寒问暖 跑前忙后我心里头充满了感激

因为一些原因 大一岁的堂哥低我两届 大四 临毕业状态

漂亮的女朋友大二 两年后才毕业

之前 堂哥就列举了北京的种种不好和“恐怖”之处希望以此减弱甚至浇灭我上京的热情

可是 我还是来了 一副豁出去了的很英勇的样子 呵呵其实还是做好了一定心理准备的

准备好:短时间内找不着合适的工作找到了工作也会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等着

即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薪水也可能不高 甚至一两年内会很低等等等等

一句话--短时间内 在北京会过的很惨 呵呵

北京真是大 而我向来是路盲 更分不清东南西北

头一个月倒车找地儿 几乎没有一次是很顺利的

开始找工作 买人才报 上人才网去大小招聘会现场 有新鲜有辛苦

345支 通向市区的线路 每天都爆满 还好车换新了减轻点郁闷感

几乎每天在车上都能听到一首歌:《三百六十五里路》听着有些感动偶尔有些忧伤

从沙河挤到德胜门 40分钟 然后在那倒各路进城车

每天出门 或上午或下午回程路上 必然在“铁狮子坟”下车

从东门进北师大校园 在第五教室周围的椅子上坐一阵 感受心灵的宁静感觉梦想还没远去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看到通往北师大的车次 就莫名激动甚至几次抬脚就上车了

走在校园路上 看着或行色匆匆或步履悠闲的师大学生似乎感染了一些充实感和幸福感

若是碰上问路者就更开心了 不管指没指上路 都可以偷着乐上好一阵

“多情”的给自己添上归属感和自豪感吧

这是承载我梦想的校园 两度据我于门外

我知道是自己努力还不够 我们之间的缘分还不到

真不知为什么 踏进北师大的校门内心就升起了一种宁静、充实的感觉

似乎这里有我的归属 我的灵魂可以在此栖息

我象这里的主人

北大不同 北大的校园里 到处充斥着一种压迫让你感觉无所适从

你永远只能是过客 卑微的 匆匆的

4月初 北师大几条主干道旁的树还未苍翠起来

倒是随处几簇黄色的连翘 很是抢眼

夺目的绚丽 掩饰不住的活力 十分漂亮

北方春天的感觉可比南方差远了

硬冷 干燥 一点都不温润

4月中旬 堂哥携女友回家了 我真正一个人住在那个小屋里

现在回想 有点害怕 不过 当时竟然没多大感觉

可能是不敢有感觉 不敢去感觉吧

一天傍晚 外出归来 挺累 倒头就睡

醒来八点左右的样子 突然 日光灯管坏了 屋里一片漆黑

一点办法都没有

干脆 继续睡觉

还真厉害 一觉竟然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下午 在回家路上的超市里 买了个灯管

移动桌子 战战兢兢的踩上去

折腾了半天 还真装上了

迎来一片光明 真有成就感 嘿嘿

一会 房东大妈抱着宝贝孙儿过来了:

“昨晚看你屋黑着 想是灯管坏了 正准备帮你装呢”

“噢 不麻烦您了 自己换了 谢谢”--一脸“豪迈”

大妈惊奇的说了句京味十足的话:自各装的啊 嘿 真棒 姑娘!

现在 还能清晰的想起她当时看着我那惊讶而赞赏的表情

原来 自个换个灯管这么“英雄”呀 呵呵

偶尔的夜里 会被窗外呼啸的大风惊醒

然后 竟然通常能很快的重新入睡

真不容易呢 天生就这“咋乎”命

现在回想 真感谢心宽的自己 支撑那么孤独的夜晚

4月20日 工作基本定了 一家刚起步的文化传播公司在西客站附近的马连道茶城口

主营家庭教育类项目、产品 职务是杂志(内刊)编辑

学的是教育学 也喜欢这个专业 进家庭教育行业 感觉很对自己的兴趣

于是 忽略了很多常理的东西 一门心思投入进来

4月25日 搬进公司在附近为四个“元老”编辑女孩租的两居室

(当然 房租从工资里头扣除了)

结束了近一个月的独居日子 开始了姐妹“同居”生活

堂哥不在 同事尚未熟悉 沙河离马连道又太远 搬家成了大问题

其实也还有个别的同学朋友在京 但不是特别要好 不愿去麻烦

只能分批搬运了

上班头几天 每天拎些小件 清晨傍晚来回4、5个小时在路上折腾

最后一次 一个大箱子 一个大口袋 很沉

挤车 倒车 一路辗转 咬着牙 任手臂酸疼 汗水淋漓

现在回想 有点佩服当时的自己噢 呵呵

也许 因为作好了许多所谓吃苦的准备

所以有足够的力量支撑着自己 甚至不觉其苦

感觉自己还是幸运的 温饱问题挺快就能解决了

而且还免去上下班挤车的痛苦

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写于:2005年12月

个人简介:“吊吊熊”,女,双子座,呵呵。2004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经历两次考研,当过“校漂”,如今北漂。当前从事行业:教育培训,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