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职场 > 工作方案

大学协同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我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顺利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大学协同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技引领,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发展”为宗旨,以“问题导向,按需培育,深度融合,研教共进”为原则,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现我校人才、学科、科研的同步提升和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逐步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我校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围绕国家、行业以及区域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特色和地域优势,聚集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若干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在二个“20XX计划”实施周期内,设立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2-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争取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2个“国际知名、国内先进”的优势学科群,形成2-3个“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重点研究领域,为实现我校“流五年强特色,十年创一”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任务

通过实施学校“20XX计划”,力争实现五个方面的重点突破。即实现聚集和培养杰青、长江学者等高水平领军人才新的突破;实现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实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上的新突破;实现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新的突破;实现国家级科技奖项上新的突破。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能力、学术原创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四、主攻方向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围绕行业产业核心共性技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把我校协同创新的重点放在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型增值肥料、木工机械、现在物流、中医药开发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构筑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持续产出重大创新成果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在区域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

五、建设内容

从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行业、产业、地方的重大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凝练协同创新方向;推进学校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培育协同创新中心。以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快与基地、平台、资本、信息、成果、仪器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整合,形成协同创新优势。探索建立组织构架、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科学研究、资源配置、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六、实施周期

“20XX计划”自****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申报和评申遴选工作,通过认定的中心建设运行满两年后,学校将组织进行周期性评估。教育部、财政部每年组织一次国家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认定,通过认定的中心建设运行满四年后,教育部、财政部将委托第三方评估。学校将从已认定的、取得明显成效的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中,择优按程度推荐省级和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七、培育组建

依据“需求为先、协同为主、人才为本、制度为重”的基本思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培育组建进程。培育组建工作将按照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批准认定和启动建设的程序进行,每年择优培育组建不超过3个校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各单位应重点围绕凝练创新研究方向、建立协同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汇聚创新资源与要素、营造创新环境与文化氛围等方面开展工作,逐步建成协同创新的新平台,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八、基本要求

申请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和要求:学科优势明显,研究领域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学术带头人在同行业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并具备能够协同校内外创新力量的品格与能力;科研队伍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梯队明显;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实验室和具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已经承担省部以上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并有足够的项目与经费支持;已有长期的研究积累,有多项发明专利,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校内外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九、推荐条件

推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应按以下条件进行择优推荐:协同创新方向符合“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和适应区域发展的要求;由学校相关单位牵头,积极吸纳国内外创新力量,已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室,并成立了实质性的协同创新体。在组织管理、人员聘任、科研考核、成果共享、资源配置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的长效机制。主持承担了一定数量国家、行业、地方以及企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有效整合了相关的各类创新要素,形成了较强的资源汇聚能力,相关各方面的支持落实到位。

十、申报程序

由主体学院牵头,首席专家负责,整合校内现有科研基地、研究机构资源,组织校内外相关创新力量,跨单位、跨学院、跨学科申请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协同创新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学院申报的协同创新中心材料进行审查,并提交学校协同创新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校每年3月组织专家评审一次。学校协同创新工作办公室将评审结果在校园网进行公示。并提交党委和校长办公会联席会研究审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按国家有关规定研究确定。

十一、管理运行

“20XX协同创新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建立由协同创新体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成立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把握学术方向、指导人才培养、参与人员遴选、推动国内外合作等。中心的重大合作项目、全国和行业有影响的人才招聘,要提交学校党委和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学校将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为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条件,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

十二、绩效评价

建立年度报告、中期检查和周期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加强对“20XX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督。中心应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学校“20XX计划”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提交当年的年度进展报告,进行自查。中期检查和周期评估由学校专门的评估机构负责组织。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于建设情况较差,评估不合格的校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将取消培育资格。培育期内升级为国家级和省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应校级 “20XX协同创新中心”将自动撤销。

十三、建立基金

学校从****年起设立协同创新中心专项经费,每年重点支持2-3个协同创新中心。对于进入国家建设序列的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提供aaa万元经费支持;对于进入地方建设序列的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提供aa万元经费支持;对于校内培育的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提供aa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对做出贡献的主要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咨询论证、中心运行、绩效奖励、人才培养、预研项目、学术交流等协同创新方面的支出,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十四、政策支持

经批准认定的各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将给予中心充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在人员聘用、收入分配、评价制度、内部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赋予“20XX协同创新中心”改革的相对自主权。在研究生招生、招生模式、优秀人才计划、公派出国学习、交流和进修等相关资源配置方面,给予“20XX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倾斜和支持。在组织申报国家相关科技、文化、人才以及行业重点任务时,给予“20XX协同创新中心”优先支持。

十五、组织领导

成立“20XX计划”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等工作。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体由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负责规划咨询、评审认定、监督评估等工作。同时,设立临沂大学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具体负责协同创新的战略规划、创新机制、协同组织、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等项工作。并协调学校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