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其他文案

蜻蜓队长台词2篇 “风飞之间,豁达与勇敢” - 蜻蜓队长担当义不容辞

《蜻蜓队长》是一部由中国动画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该电影讲述了一只小蜻蜓因为意外而获得了超能力,并带领着朋友们保护家园的故事。其中,蜻蜓队长的许多台词成为了影片经典,感人至深。

蜻蜓队长台词2篇 “风飞之间,豁达与勇敢” - 蜻蜓队长担当义不容辞

第1篇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对于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 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在细读课文后,觉得将它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 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 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 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 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 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 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 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 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 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 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 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 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 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 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 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 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1、学会本课 9个生字,认识 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 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1、听课文录音,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5、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 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 2――10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 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蜻蜓很美丽。[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 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 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a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 接受他的教育)

b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作业设计:

蜻蜓队长台词2篇 “风飞之间,豁达与勇敢” - 蜻蜓队长担当义不容辞 第2张

第2篇

2、学会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生字词语。

3、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朗读感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脉络。

4、初步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出示“蜻蜓”图片:看,几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5、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1、解决疑问的办法是读书。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第二:标出自然段序号。第三: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读书解决。

2、总结读书情况: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你告诉大家。(指名说。)(板书: 捉蜻蜓 谈蜻蜓 放蜻蜓)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这些连接起来说成一句通畅、简洁、完整的话,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同学们,这节课有很多的生字宝宝想和我做朋友,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 结构复杂 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

1、指名读第一组生字词。发现了什么?(“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

2、谁能发现这些词之间有什么联系?比如说,蜻蜓与苍蝇、蚊子之间???蜻蜓是吃苍蝇、蚊子、孑孓、露水的。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到?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吃什么(2-6)指名读。

4、你知道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多少只苍蝇或者是蚊子吗?夸夸蜻蜓。(20只苍蝇、840只蚊子。)

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 结构复杂 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

1、指名读,相机纠正。观察“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据说,听说,别人说,人家说,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也没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的。(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我看见龙潭公园的桃花很漂亮。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有帮助。换下的牙齿一定要扔到房屋顶上。

明年的冬天不太冷。(哪些句子可以用上“据说”?)

(“复”这个字怎么记?课文哪个地方写了蜻蜓结构复杂?请你动笔画出。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 为什么蜻蜓结构复杂。指名说。用“因为??所以??”告诉老师。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4、说说“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什么意思?在课文里指什么? 这两个表示多,你知道其他类似的吗?也有表示少的,你知道吗?(鼓励孩子主动积累成语)

6、这些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板书:尾巴 眼睛(7-10)齐读。

(三)学习第三组生字词 抚摸 七嘴八舌抢着说、入神 纷纷

2、“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抢,(出示文中句子,读 “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3、课文里有个词和“七嘴八舌”的意思很相近,你知道是哪个吗?纷纷。师生配合读。

4、你能给“入神”找个近义词吗?入迷。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查?放进课文读一读。看来找近义词来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好方法。(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板书“慈爱”,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说了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捉蜻蜓,然后和孩子谈蜻蜓,最后和孩子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那么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