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简历馆

位置:首页 > 热点 > 名人趣史

曹叡在托孤时,没有考虑过士族势力的问题

公元238年,曹叡的病情逐渐开始恶化,到年底时,他已经重病不起了。无奈之下,曹叡只能早做传位之事的打算。在此之前,曹叡的叔父曹植为了掌权,他曾上书曹叡,称帝王在关键时刻,还得依靠自己的亲人,而曹叡听完曹植的话后,虽然依旧没有重用曹植,但却将这番话牢记于心。

正因如此,在最初设想托孤大臣这件事时,曹叡是动了很多的心思。曹叡本想让燕王曹宇为托孤大臣之首,他下诏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准备让曹宇掌管内外军事大权。包含曹宇在内,曹叡一共选择了五位皇族成员,除了曹宇外,还有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以及骁骑将军秦朗。可见曹叡为了削弱各大士族的政治势力,也下过一番的苦心。只不过即便曹叡有这样的打算,但在病危之中的他已经没有办法决定这件事,并将这件事付诸实践了。

在这份名单流传出去后,朝堂上的军政大臣们纷纷反对,而在漩涡中心的曹宇则率先退了出来,他称自己的能力与德行不足,无法担此重任,主动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兵权。而在此之后,中书令孙资与中书监刘放则公然对魏明帝的这份辅政名单表示反对。然而仔细想想,孙资与刘放本是曹叡最亲近的大臣,若是正常情况下,他们为何一定要驳斥一位帝王的想法?正是由于皇族成员的势力先天弱小,再加上朝堂之上旁人的支持,他们二人才敢和曹叡对着干。

曹叡在托孤时,没有考虑过士族势力的问题

对于士族来说,早在曹丕称帝,九品中正制推行之际,曹氏就已经接受了士族要做大做强的要求。而此时曹叡竟然希望通过宗亲皇族掌握权力,进而来压制士族的发展与获取的利益,这自然是士族不能允许的事情。正因如此,孙资和刘放才敢以“藩王不可辅政”的祖训,站出来公然反对曹叡。而曹叡本身也确实对皇族势力有一定的猜忌,因此即便他在临终前做了一件对的事情,但因为外界压力太大而无疾而终。

曹叡在托孤时,没有考虑过士族势力的问题 第2张

笔者认为,就托孤一事来说,曹叡是看到了未来的危机,并着手做了一定的准备,只可惜这样的准备触及到了士族的利益,因此他没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只能说,曹叡还是有一定的眼光,只不过他无力回天罢了。